|
||||||||||||||
2005年,我县克服了多次强热带风暴所带来的灾害和电力能源、环境治理等因素的制约。国民经济仍能保持持续、平稳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在这一年中有了相应的发展。随着我县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及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加强,清理在编不在岗工作的深入。我县职工队伍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职工队伍建设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同时职工工资收入也得到不断的提高。2005年全县职工变动仍然保持上升的“一增二减”的变化现象,即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仍然上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比重继续下降,全县从业人数、在岗职工人数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2005年全县从业人数为73712人,比上年增长7.99%,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71124人,比上年增长9.41%。从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情况来看,除了我县部分企业的改制,在所有制划分上发生了变化,使我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略有上升,机关、事业和各行各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与上年相比有明显的回落。全县职工工资额累计发放为119832万元,比上年增加8459万元,增长7.6%。 一、职工变动情况 2005年全县从业人数73712人,比上年增长7.99%,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71124人,比上年增加6117人,增长9.4%。按国民经济类型分:2005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9622人,比上年减少14.3%,占全县职工人数的27.6%,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集体单位职工人数为7904人,比上年减少1.4%,占全县职工人数的11.1%,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人数为43598 人,比上年增长27.9%,所占的比例由上年的52.5%上升到今年的61.3%。按企事业机关分:2005年全县城镇企业职工人数为53035人,占全县职工人数的74.6%,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事业单位人数为12363人,占全县职工人数的17.4%,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这是我县事业单位人数所占的比重又一次继续逐年下降之年,机关单位职工人数5726人,由上年的8.5%回落到今年的8.1%。职工人数的企业、事业、机关比例变化,这“一增二减”现象说明我县经济发展,企业职工队伍逐步壮大,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用工制度不断完善,超编现象得到控制。按国民经济分:我县788家单位73712人的从业人数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的20个门类中有19个门类,除439家机关事业外,全县349家企业单位55215人的职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除此之外,全县还有规模以上私营企业120家,从业人数为19993人,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005年我县制造业、建筑业职工人数分别为31560人和17656人,比上年分别增长47.0%和下降9.2%,这二行业的发展无疑是解决我县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在我县制造业中,职工人数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2362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13人),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业(9094人),塑料制品业(7428人)和机械行业(5513人),这充分体现出我县支柱产业的特点,皮革、塑料制革二行业的就业人数超过万人,这是我县打造“中国礼品之都”的产业基础。 二、工资水平情况 2005年我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9832万元,比上年增长7.6%,增幅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平均工资为18196元,比上年增长2.2%,人均增加1189元。按国民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0300元,比上年增加3532元,增长13.2%;集体单位为15581元,增加3219元,增长26.0%;其他单位为12655元,减少50元,下降0.4%。2005年企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3880元,增长0.8%;事业单位平均工资28261元,增长5.1%;机关单位平均工资32665元,增长11.6%,机关单位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增加额居全县之首,但全县企事业机关人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回落。从国民经济行业看:行业之间的平均工资差距仍然很大,有些垄断行业所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5年我县职工平均的最高和最低行业仍然是保险业(61393元)和采掘业(9286元),二者之间的差距由上年的6.8:1到今年的6.6:1,差距比例仅缩少0.2个百分点。在分行业平均工资超过全县平均工资,高于3万元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3338元),批发和零售业(34886元),金融保险业(35995元),卫生行业(32924元)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2066元)等行业。在全县制造业中的职工平均工资中,各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最高是饮料制造业(23432元),最低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2500元),之间的差距为9:1。高于全县平均工资的工业只有:饮料制造业的职工。由此可见,我县产业职工的工资是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县工业发展的滞后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在全国各地普遍提高保障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水平的今天,我县企业如果不改变产业工人工资偏低的状况,是必会给企业带来企业用工困难等新的问题,出现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从上述行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不难看出那些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行业仍是人们今后一段时间择业的热门行业。制造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缓慢也增加了我县就业难度,同时也促使大量人才流向机关、事业单位,造成了我县工业发展与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必然增加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和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就业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压力。 虽然人们改变就业观念对减轻我县就业压力显得很重要,但提高就业者的劳动报酬,工资待遇问题也不可忽视。但最主要是促使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工业经济发展,只有基础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第三产业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有提高我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希望。 (戴兰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