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随着我县机关事业单位清理临时用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县职工队伍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结构更趋合理,职工队伍建设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同时职工工资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2004年从全县职工变动情况看,呈现出“一增一减一平”的变化特点,即企业人数增加,事业人数减少,机关人数持平。全县从业人数、在岗职工人数总体上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2004年全县从业人数为68256人,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65007人,增长3.3%。从职工平均工资来看,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各行各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尤其是事业单位和机关的职工平均工资有较大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29.2%。全县职工工资总额累计发放为111373万元,比上年增加138859万元,增长14.2%。 一、职工变动情况 2004年全县从业人数68256人,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65007人,比上年增加2076人,增长3.3%。按国民经济类型分:2004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22901人,比上年减少2.04%,占全县职工人数的35.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集体单位职工人数为8016人,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县职工人数的12.3%,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人数为34090人,比上年增长1.99%,所占的比例由上年的53.1%回落到今年的52.5%。按企事业机关分:2004年全县城镇企业职工人数为46685人,占全县职工人数的71.8%,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事业单位人数为12787人,占全县职工人数的19.7%,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这是我县事业单位人数所占的比重又一次逐年下降之年,机关单位职工人数5535人,由上年的8.8%回落到今年的8.5%,基本持平。职工人数的企事业机关比例变化,这“一增一减一平”现象说明我县经济发展,企业职工队伍逐步壮大,事业单位精简人员成效明显,机关人员稳定,超编现象得到控制。按国民经济分:我县800家单位68256人的从业人数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组的20个门类中有19个门类,除440家机关事业外,全县360家企业单位49343人的职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除此之外,全县还有规模以上私营企业87家,从业人数为8159人,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004年我县制造业、建筑业职工人数分别为21469人和19445人,比上年分别增长3.0%和27.0%,这二行业的发展无疑是解决我县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在我县制造业中,职工人数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2149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99人),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业(6878人),塑料制品业(4005人)和机械行业(4269人),这充分体现出我县支柱产业的特点,也是我县打造“中国礼品之都”的产业基础。 二、工资水平情况 2004年我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1373万元,比上年增长4.2%,增幅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平均工资为17811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增加2208元。按国民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777元,比上年增加4448元,增长19.4%;集体单位为12362元,增加582元,增长4.9%;其他单位为12705元,增加998元,增长8.5%。因机关事业职工的岗位津贴等从2004年1月起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故拉动了我县整个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2004年企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3772元,增长8.9%;事业单位平均工资26895元,增长18.3%;机关单位平均工资29281元,增长29.2%,人均绝对值和增长率首次超过了企事业单位,居全县之首。从国民经济行业看:行业之间的平均工资差距仍然很大,而今后还有进一步扩大差距的趋势,尽管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所决定的,但有些垄断行业所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职工收入差距扩大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4年我县职工平均的最高和最低行业仍然是保险业(60000元)和采掘业(8857元),二者之间的差距由上年的5.3:1扩大到今年的6.8:1,差距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在分行业平均工资超过全县平均工资,高于2.5万元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0858元),批发和零售业(26959元),金融保险业(33351元),科学研究、技术专业(27675元),教育行业(26318元),卫生行业(29125元)和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9115元)等行业。在全县制造业中的职工平均工资中,各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最高是饮料制造业(20152元),最低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3367元),之间的差距为6:1,高于全县平均工资的工业只有: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二个行业的职工。由此可见,我县产业职工的工资是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县工业发展的滞后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从上述行业的职工工资水平不难看出那些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行业仍是人们今后一段时间择业的热门行业。制造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缓慢也增加了我县就业难度,同时也促使大量人才流向机关、事业单位,造成了我县工业发展与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 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基础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职工工资收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提高我县职工工资水平的希望和可能。 (戴兰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