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服务三农

浅析猪流行性感冒起源与症状


 

----------部分资料参考自《猪传染病》提供给兽医防疫第一线和专业户参考

猪流行性感冒也叫做猪流感,是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虚弱,并很快康复。在呼吸系统中迅速发生病变,除少数有合并症的病例在发严重支气管炎后可能死亡外,病变迅速消退。

1918年夏末,美国中西部猪群中出现了一种和人的流行性感冒有许多临床和病理学相似点的流行病。兽医和畜主一致认为它是一种新疫病。据 Dorset 等(1962)的资料,J.S.Koen 是最早认为此病不同于以往任何疾病的人。此病和人流感同时流行以及人类中所见的症状和当时在猪出现的症状相似,使他相信这两种病实际是相同的他首次把“流感”一次用于这个新的猪病。

除了猪是唯一公人的自然宿主外,也有人类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根据,并且,曾经从和受传染猪接触的大鼠中分离到此病毒。雪貂、小白鼠和豚鼠均曾经实验感染了此种病毒。

猪流感的地理分布还不清楚。在美国,一般认为猪流感主要是在中西部或北中部各州的疾病。此病也存在于加拿大。在东半球的几个地区也曾经报告过认为是猪流感的猪呼吸道疾病。显然,这些疾病中有一些不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在大不列颠、捷克、波兰、苏联、香港和肯尼亚都曾经分离到和北美猪流感病毒若非一致也是相似的猪流感病毒。

此病在美国或世界范围的经济意义尚未查实。在每年都呈流行性是发生此病的地方,畜主们因猪增重减慢和拖长出栏时间而受到颇大损失。曾报告过造成乳猪死亡和死产。一般认为,死亡率是低的,可能低于1%。作为急性猪流感结局的慢性呼吸道合并症也会造成另一些损失。

病原学

猪流感的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Shope(1931)曾记述猪流感是一种复合病原的疾病,是在猪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 suis)“协同”作用下,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Scott1941)报告了猪败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suiseptica)也和猪流感病毒协同引起本病。他曾报告本病的特征病变是和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加猪嗜血杆菌及猪流感病毒加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关的。

 Nakamure1957)从一次猪流感典型自然爆发中死亡的一头猪中,仅分离到猪流感病毒。多方面培养也没有分离到细菌或支原体。Shope (19311934)指出,单是嗜血杆菌不能引起疾病,单是病毒对猪也只有轻的致病而引起被称为“过滤性病”的轻型流感。但是,用滴鼻方法同时接种这两种病原,则引起如同现场所见的猪流感一样的严重疾病。

Lewis Shope1931)在无流感的 一群猪中未培养到猪流感嗜血杆菌。随后,曾报告(Shope1934)在一些康复猪和外表正常猪的呼吸道中有时也存在此菌。

  Hjarre 1958)引证了他先前的研究,该项研究中,在16%的慢性肺炎病例、15%的急性肺炎病例和9%的正常肺脏中发现有猪流感嗜血杆菌。L’Ecuyer等(1961)曾报告在86个肺炎肺脏的2个发现有猪流感嗜血杆菌,而15个外观正常的肺脏中则没有。 Ross等(1963)曾报告,在猪的呼吸道中嗜血杆菌是常见的。

猪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还未十分明确。的确,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有它重要意义的论据。但是,在较近的实验中细菌因素不是一个主要因素。

  Scott1941)曾报告,从猪流感病例中经常和病毒一起分离到猪败病毒巴氏杆菌,猪败毒巴氏杆菌对猪是无致病力的,但和病毒联合接种时引起了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的猪流感。

  Lewis Shope1931)记述的细菌病原(猪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小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运动力的嗜血红蛋白微生物,它和来源于人类的不产生吲哚的粗糙型菌株若非一样的也是相似的。

分类和抗尿关系

猪流感病毒是一种A型流感病毒,因而列入正粘病毒组中。流感病毒有3种主要的病毒编码抗原,它规定病毒的型、亚型和抗原关系。根据内部抗原(或核糖核蛋白RNP),流感病毒被分为ABC三型。根据两种主要表面抗原——血球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性质确定其亚型。A型流感病毒见于人类、猪、马和几种禽类中。仅在人类中曾发现BC型。

用补体结合反应或免疫沉淀素试验确定其RNP抗原和抗体的特性。亚型的判定是根据血球凝结素抗原(或抗体)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或抗体)的特性。以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或免疫沉淀素测试确定血球凝集素特性。用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或免疫沉淀素试验确定神经氨酸酶抗原的特性。

1972年提出的流感病毒现代命名方式是标明三个主要抗原、宿主、分离地点和年分的方法。例如,1973年在威斯康星州分离到的一株猪流感病毒可定名为A\\威斯康星\1\73(HSw1W1).第一个字母A指明RNP抗原的性质,其后是原始来源的宿主,分离地点,序号(可省略),年份。血球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特点可以用圆括号标明。按这种书写,A型病毒中有51种不同的血清凝集素和9种神经氨酸酶。它们的原始宿主和各种病毒的例子列于表1.1中。从表中可见,这些抗原交叉存在于

表:1.1                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

HO   N1

Heq1  Neq1

Hav1 Nav1

Hsw1

H1   N2

Heq2  Neq2

Hav2 Nav2

 

H2

 

Hav3 Nav3

 

H3

 

Hav4 Nav3

 

 

 

Hav5 Nav5

 

H=血球凝集素

 

Hav6

 

N=神经氨酸酶

 

Hav7

 

 

 

Hav8

 

结合表面抗原命名的例子

人:

 

 

 

A\PR\8\34(HON1),

A\FM\1\47(H1N1)

 

 

A\Sing\1\57(H2N2),

A\香港\1/68H3N2

 

 

马:

 

 

 

A\\Prague\1\56(Heq1 Neq1)

 

 

A\\Miami\1\63(Heq2 Neq2

 

 

禽:

 

 

 

A\鸡瘟\Dutch\27(Hav1 Neq1)

 

 

A\\Btcscia\02(Hav1 N1)

 

 

A\\\56Hav3 Hav1

 

 

A\火鸡\肿块\65(Hav6 N2)

 

 

猪:

 

 

 

A\\依阿华\15\30(Hsw1 N1)

 

 

A\\威斯康星\1\73Hsw1 N1

 

 

种系中:例如,猪流感病毒有它自己的血球凝集素(Hsw1.但也有一种人类流感病毒的(或至少是首次在人流感病毒上定性的)神经氨酸酶—N1

若干年来分离到的猪流感病毒中所见的抗原差别还不足以命名亚型。显然,早期猪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和现在流行着的猪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之间有很小的差别,但这些差别还不足以命名为Hsw2Nsw1.

如前所述,Koen曾指出,猪可能在1918年人流感大流行期间,从人类中感染了流感,造成1918年人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和猪流感病毒之间的可能关系,曾激起了颇多的研究和讨论。在证实猪流感病毒具有和早先的人流感病毒相同的神经氨酸酶之前,便积累了许多论据支持猪流感病毒和造成1918年人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有密切相关的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关系的论据是以发现在1918年人流感大流行之前或大流行期间出生的猪个体中流感抗体水平,比在此时期后出生的个体高得多为基础的。但是,究竟是1918年猪从人哪里接受了人的病毒或相反情况,抑或是人和猪都从第三宿主中接受了它们的病毒,则仍未明确。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

有几篇综述提供了流感病毒特性的全面记述。“同一来源组的流感病毒的特点是,由螺旋对称的核糖核蛋白构成的病毒体包在一层包膜中,包膜上覆盖着由宿主成份和病毒血球凝集素及酶(神经氨酸酶)掺合而成的刺突”。流感病毒体的大小是80——120毫微米,具有直径9毫微米的核衣壳。曾在流感病毒体中查出几种不同的多肽,包括RNP、血球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多肽,并且至少是部分特征性的。包膜的脂类成分占病毒体干重的28%左右。

Lief(1966)曾简要记述了物理和化学因素对流感病毒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些病毒在-70°C时或冻干时,若干年是稳定的。大多数在50°C30分钟被灭活,但有些则需要较长时间,专门论及猪流感病毒稳定性的报告是很少的,sctto(1941)报告了用酚和福尔马林是病毒灭活的情况。

所有流感病毒能凝聚鸡和一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凝聚作用是由于病毒吸附在红细胞上,并且,随后由于病毒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上的受体的作用而可能被洗脱,吸附率和洗脱率、所凝聚的红细胞谱和血球凝集素对抑制物的敏感性,均因流感病毒不同而有差异。

病毒的培养

在自然宿主中容易培养此病毒。Orcuttshope(1935)曾报告,流感病毒规律地存在于实验感染猪的肺脏,气管渗出物和鼻甲中。在一些猪的支气管淋巴结中也有少量病毒。Nakamura(1967)报告了在此病自然爆发期间死亡的一头猪的肺脏中有高浓度的病毒(1×1076 EID 50 / 1克肺脏)。鼻内感染后,病毒在雪貂和小白鼠中容易生长而不需要事先适应。

   当用尿囊或羊膜囊接种法接种到1012天龄的鸡胚时,猪流感病毒容易生长,burbnet (1940) Scott (1941) bang (1943) 是最记述利用鸡胚来研究此种病毒的学者。Goiš等(1963)比较了分离和增殖猪流感病毒的各种方法,发现“在试验的所有接种技术中卵黄接种法是从猪肺中分离猪流感病毒的最敏感方法”。尿囊内和羊膜囊内接种法仍是培养流感病毒的最常用方法。鸡胚通常不死亡;可以通过对尿囊液和羊膜液作血球凝集试验来查证病毒的增殖。

为了增殖和测定流感病毒,曾经使用各种组织培养系统,包括小牛肾培养,猪胎肺,鸡胚纤维母细胞(伴有空斑产生)一株狗肾细胞系(MDCK-USD)伴有空斑产生)人的二倍体细胞株 chang 氏结膜细胞和猪肾培养。在鸡胚纤维细胞培养和猪胎细胞培养中曾观察到血球吸附现象.Nakamure Easterday (1970) 曾记述病毒在猪胎气管,肺脏和鼻上皮器官培养中的生长。

用于检查和定量抗人流感病毒的抗体的血清学试验也适用于猪流感病毒,这些试验包括血球凝聚抑制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病毒中和试验,血球吸附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和免疫扩散试验。

免疫荧光法曾广泛用于研究一般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

   病状

自然发生的典型猪流感是一种群发疾病,最早记载为秋、冬和早春流行的疾病,早期作者们记述的流感症状和现在在现场观察到的典型猪流感症状是相似的。下面一段记载摘自Dorest 1922)的报告:

“疾病发作突然,该猪群的全部或大部分都很快发生严重症状。`````猪群病成那样一种程度,人们可以在病猪之间走动甚至踢到它时病猪也不走动。````严重患病状态实际上要维持到第6天,那时体况明显转变。实际上全群猪都能站起来和吃食,大多数猪在运动场上活跃地运动,外表上康复了。”

他们引证了个别猪出现的症状,并强调这些症状几乎都是归咎于呼吸道的。病猪呼吸困难而急迫,有些猪前肢叉开趴伏。猪群有发作咳嗽(尤其当病猪受到骚扰时)咳嗽可连续到似乎咳出了阻碍气道的黏液时,严重衰弱和完全废食是普遍的。体温一般升高,偶尔高达42.2°C 虽然病状消失迅速且通常是彻底的,但是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恢复体膘。死亡率低,兽医很少有机会做死后检查。

随后,McBryde (1972) 提出了本病类似描述,他用“象一条规律,在一天或两天内整个猪群同时受侵害,或是所有猪在同一天内发病,或是一半猪在同一天发病而另一半在第二天发病,缩减的第一症状是没有食欲。病猪不愿意活动,有发热。”短时间发生有声响的或紧迫的呼吸,当病猪卧倒时最好观察,人们可以在病猪之间走动,甚至踏它身上也不惊起。病猪惊起时,则有发作性咳嗽和拱背,咳嗽经常引起呕吐,病猪通常趴着喘息,经常呈半坐姿势,以前肢支持身体才能容易呼吸,通常有结膜炎,发现流鼻涕。平均最高体温约40.6°C

本病的特点之一是体重大大减轻。本病的急性期通常是几天到一周,病情迅速改善几乎就像疾病迅速发作那样明显,畜群受到良好护理而无合并症时,死亡率低,在1%3%之间或通常没有死亡。

1961--1972年期间做流行病学研究时,在威斯康星州南部一些猪场也观察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猪场中观察到了这些典型病状,分离到了猪流感病毒,并且有存在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在一些农场中观察到的另一种些疫病爆发被认为是典型的临床流感,分离到了猪流感病毒,并且有存在流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在另一些农场中曾观察到不是典型猪流感的呼吸道疾病。在一些例子中,个别猪有类似流感的病状,但病大限于猪舍中相当少的猪,曾看到4个这样的农场,在这些农场中,或分离到流感病毒,或有表现为抗体水平增高的血清写根据。

在实验青年概况下疾病的症状有颇大差别,Shope (1931) 首次提供了记述实验性猪流感临床特点的资料。他看到了很相似于早期报告中记述的病状及病状出现顺序,在自然和实验感染病例中通常观察到轻度白细胞减少症。

  shope (1931) 给猪仅感染病毒(不感染猪流感噬血杆菌)时,发生了记述为”滤过性疾病“的轻型疾病。大多数病例没有发热反应,但少数病例有1天的发热。有中等程度和短期的精神淡漠,食欲有些减少(不超过3天)。偶尔有轻度咳嗽,以及有象典型猪流感那样的中度或明显的白细胞减少症。

 Menšik (1960) 曾记述”小气候“对实验性发病经病的影响。当把猪放在+1°C+10°C、相对湿度90-100% 的冷而湿的水泥猪栏时,易感性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都是较高的。在“隔离场所”但可以到气-13°C+2°C 相对湿度75-85% 的室外去活动的另一些猪是有抗病力的或只发生轻型的疾病。

 Nayak 1965)记述了1周龄无病原体小型猪的临床症状。用鼻内接种法以尿囊液的 "shope/ 15 " 猪流感病毒感染了这些猪。感染后大约24小时直肠体温升高1.3°C以上。第二天体温稍有上升或维持不变,第3天时体温开始下降,第4或第5天通常已回复正常,受感染猪约有半数第3或第4天时缺乏食欲并伴有发热。此时呼吸困难也明显,被毛粗乱,行动呆滞。

  Nakamura (1967) 曾报告,在实验性感染时,可能无症状,或可能有发热反应并伴有厌食。有些咳嗽和某种程度的虚弱。

 Underdahl (1958 ) 提出的论据揭示,架子猪在猪蛔虫幼虫经过肺脏移行期间感染猪流感时,发生严重的肺炎。在感染了蛔虫加病毒的猪中,有56%死亡或处于濒死,而在感染病毒的对照猪则只有4%

 Nakamura 等( 1969)报告的一次血清学调查中,提出了在纽约州和马沙朱色的农场猪群中出现猪流感病毒传染的根据。但是,过细询问这些农场的畜主,就发现了那里既没有典型的流感症状,也没有会使农民怀疑农场中发生了猪流感的其他呼吸道症状,因而表明在一些地方可能出现隐蔽型传染。

Menšik 1962 Menšik Věžnikova (1962)曾记述猪流感病毒传染的另一些临床表现,在第一个事例中,由怀孕期间受到感染的母猪所生的仔猪在出生后2-5天内发病了。疾病变成慢性,生长缓慢,矮小并在吃乳期或断乳后死亡。第二个事例中,作者研究了怀孕母猪受感染的影响,发现了经常出现死胎和(或)干尸化胎及出生后瞬即死亡的仔猪。他记述了从产死仔猪的脏器中从母猪胎盘中分离到病毒。威斯康星州的兽医和养猪人报告过,怀孕期间得了流感的母猪生的仔一般少而且活力差。Renshaw (1970) W alker (1971)未能实验地引起这个作用,也不能证实子宫内感染,除非把病毒直接接种到子宫。

 Young underdahl (1949.1950) 考虑到了猪流感病毒对发育着的胎儿作用和猪流感作为一个因素在乳猪死亡中的可能作用,怀胎前接种过活流感病毒的母猪所生小猪的死亡率比对照,母猪生的仔猪要低。怀孕期间接种了病毒的母猪所生仔猪的死亡率高于对照母猪生的仔猪。曾发现怀孕第一个月期间接种的母猪生的仔猪中,这种影响是最明显的。

 

参考文献:

 

《猪传染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HW.邓尼 主编 1981.12.

 

                             平阳县顺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陈正溪  137588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