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平阳县实施方案 (送审稿) 平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 录 前 言 一、基础条件 (一)海洋生态功能突出 (二)海岛地理区位优越 (三)海洋产业培育滞后 (四)海岛设施建设不足 二、战略意义 (一)有助于探索创新特色海岛保护开发模式 (二)有助于加快构筑特色海洋经济发展平台 (三)有助于提升南麂海洋自然保护区品牌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四、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功能定位 (二)空间布局 五、产业选择与培育重点 (一)产业选择 (二)培育重点 六、项目安排与推进时序 (一)重点实施”422”项目工程 (二)分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七、生态保护 (一)编制专项生态规划 (二)开展生态修复行动 (三)完善生态补偿措施 (四)重视生态保护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二)完善配套政策 (三)强化规划衔接 (四)保障资源要素 (五)落实责任分工 (六)推动社会合力 附表: 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平阳县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 附图一 南麂列岛保护开发现状图 附图二 南麂列岛保护开发空间布局示意图 附图三 南麂列岛近期重点项目建设示意图 前 言 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将成为我省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已经正式颁布,对我省八大类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总体部署。平阳县南麂岛是全省100个重要海岛之一,也是海洋生态岛培育的示范岛屿。作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南麂列岛肩负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任,需要在保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推进开发利用。本方案以南麂岛为重点,涵盖周边列岛,对近中远期的保护开发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功能定位、发展思路、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建设时序和保障举措,力争使南麂列岛成为平阳县开拓发展空间、培育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和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平阳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平阳旅游总体规划 ——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南麂列岛风景区规划等。 规划范围: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东南海域,由52个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数十个明、暗礁及周围海域组成,岸线总长74.66km。总面积为201.06km2,其中岛屿陆域面积11.82km2,海域面积189.24km2。本岛——南麂岛面积约7.64 km2,占列岛土地总面积的65%。 规划期限:2011年为基准年。实施期限为2012—2020年,近期为2012—2015年。 一、基础条件 (一)海洋生态功能突出 南麂列岛是我省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唯一一个海岛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等全国二十三家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南麂列岛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各类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区内已发现海洋生物1876种,特别是贝类和藻类资源尤为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海洋贝藻类种数的15%和25%,约占浙江省海洋贝藻类种数的80%。目前,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核心区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珍稀特有物种为主要目的,保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和繁衍;缓冲区通过缓解外界压力、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对核心区维持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展资源利用、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和设施建设等活动。 图1.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二)海岛地理区位优越 南麂列岛地理坐标为27°24¢30²~27°30¢00²N,120°56¢30²~121°08¢30²E,西距大陆最近点平阳县西湾乡北山村约45km,距鳌江镇约55km,北距温州市93km,南至台湾基隆港270km,东为宽阔的东海大陆架海域。目前设有鳌江——南麂和瑞安——南麂两条主要航线,有快艇和交通船两种上岛方式,其中快艇约1小时20分钟,交通船约2小时。南麂列岛以丘陵坡地为主,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为冬暖夏凉、风大雾多。 图2.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区位图 南麂列岛在浙江省的区位 南麂列岛在温州市的区位 (三)海洋产业培育滞后 长期以来,南麂列岛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渔业、旅游业为主。其中,渔业以获取鱼资源为主,兼有渔产品加工。作业方式上,仍以天然采捕、近海捕捞为主,人工养殖、远海采捕次之。旅游业发展正在加快,目前对外开放的景区主要有南麂岛上的三盘尾景区和大沙岙沙滩浴场,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简陋,年游客接待量约6万人,且多集中于5-10月的旺季时段。 图3.南麂列岛大沙岙、三盘尾景区图 (四)海岛设施建设不足 南麂列岛共有11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1626人,暂住人口517人,以从事渔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南麂列岛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对外交通系统还不够完善,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落后。随着《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海岛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二、 战略意义 (一)有助于探索创新特色海岛保护开发模式 南麂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规定的全国唯一的一个集保护区、领海基点和军事保护设施为一体的海岛,自然生态系统极具代表性,拥有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应积极创新保护开发模式,完善海岛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加大生态保护投入,进一步提升海洋海岛生态功能,为全省同类海洋生态岛的保护开发提供借鉴。 (二)有助于加快构筑特色海洋经济发展平台 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加快整合“岸、滩、岛、海”等资源,坚持高端化起步、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管理,适度开发、有序发展海洋科教、海洋旅游、风能开发等新兴海洋产业,努力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打造平阳县重要的特色海洋经济发展平台。 (三)有助于提升南麂海洋自然保护区品牌 南麂列岛作为海岛类型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四大示范区之一。注重生态优先,有序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将进一步打响海洋自然保护区品牌,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图4.南麂列岛著名景点——三盘尾、猴子拜观音 三、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围绕建设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示范区主题,坚持“全面规划、科学管理、有序推进、永续利用”的方针,注重生物资源的保护、恢复、发展,统筹海岛保护、开发与建设,完善海岛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特色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海岛开发与管理制度,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以保护为宗旨,将保护海岛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放到重要地位,从严控制岛屿开发建设活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开发。 ——岛际联动、整体推进。强化海岛与周边海陆之间的交通联系,妥善处理相邻岛屿之间、岛屿与大陆之间、岛屿与海域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南麂列岛的整体规划、协调建设,突出加强南麂列岛与洞头列岛、北麂列岛、大北列岛等周边海岛区域的联动发展。 ——特色引领、示范发展。充分发挥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和自然资源特色,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保护开发方针,践行环保、集约、高效的发展路径,努力为同类海岛保护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从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规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安排,分步实施,努力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推进南麂列岛的保护利用和协调发展。 (三) 主要目标 进一步增强岛屿及周边海域的生态保障能力,实现海洋生态保护明显加强、海岛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海洋科普教育明显推广、海洋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保护开发体制明显优化,加快打造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示范区。 近期目标(2012年—2015年): 到2020年,力争把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海洋生态保护明显加强。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完善监察保护制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科学研究,促进贝藻类物种和其他珍稀物种的数量稳定发展。 ——海岛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加大海岛设施建设投入,近期项目总投资达到6.814亿元以上,完善道路、码头、通信、供电、给排水、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卫生、教育等社会设施建设。 ——海洋科普教育明显推广。健全科普宣教制度,重点完成保护区科教馆(综合文化中心)建设,联合相关高校建成南麂列岛海洋资源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 ——海洋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在切实做好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发展、海洋旅游高端发展、能源开发有序发展,到2015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00万元,旅游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 ——保护开发体制明显优化。借鉴国际先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南麂列岛保护开发体制,积极探索无人岛保护开发、重点区块整体开发、政企合作开发等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望到2020年,力争把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四、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 功能定位 打造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为主的海洋生态岛。坚持高规格生态保护和低强度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保护投入,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适度开展海洋旅游、科研考察等低强度利用活动,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科普教育推广、海洋品质旅游发展等特色功能。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保护南麂列岛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繁衍和生长的适宜条件,孕育和保护贝藻类、海洋性鸟类、水仙花类等海洋生物,有条件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海洋科普教育推广。南麂列岛被公认为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上具有重要地位,素有“贝藻王国”和“海上神农架”的美誉,也是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海洋生物基因库”。通过科教馆、展览馆的开发开放和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加快建设,进一步推广海洋科普教育,有条件建设成国内重要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海洋品质旅游发展。南麂列岛拥有特色石景、洲岛屿礁、蚀余景观和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在确保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实现生态系统与旅游系统的优化组合,有条件打造我国东南海域高端特色的海岛旅游胜地。 (二) 空间布局 1、确立“中心集聚、轴状延伸、两翼环绕”总体架构 以水麂腹部司令部行政区所在地为中心,涉及尾部(本岛南麂岛西北)大部分陆域,集聚布局综合性服务设施。以水麂头颈部的三盘尾为轴,向东南方向延伸,形成以秀山、奇石、美滩、绿草、蓝海为特色的串珠状生态旅游轴。以南麂列岛东北和西南两侧海域及零星岛屿为两翼,环绕在水麂周围,由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构成,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和人员进入。 图5.南麂列岛总体布局图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以南麂岛司令部为核心,立足周边边防派出所、卫生院、邮电支局、南麂电视转播台等服务设施,完善通讯、教育、安全、卫生等服务功能,形成南麂列岛综合服务中心。 五区:大沙岙海滨休闲区、新码头海产交易区、三盘尾海岛景观区、竹屿海岛海钓区、柴屿海洋实验区。 ——大沙岙海滨休闲区。大岙位于南麂岛西南部,面向东海,三面环山,长达800余米,纵深达600余米,以滨海沙滩景观和海岸礁石景观为特色,沙滩由千万年来贝壳碎砾堆积而成,沙质细腻干净。依托大沙岙沙滩,着力打造海滨休闲区,开展滨海泳浴、沙滩娱乐、岩岸观光、海上运动等多种休闲活动。同时,在大沙岙沙滩与大山半岛核心保护区间建立隔离带,将大山半岛一侧的沿岸100米水域设为禁止游泳区,确保核心保护区不受人为干扰和影响。
——新码头旅游特产交易区。南麂列岛新码头位于南麂岛北部,是游客进入和离开南麂列岛的必经之地,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依托旧村改造,在新码头辟建旅游特产交易市场,推广具有南麂特色的旅游特产,打造海岛特色旅游产品基地。 ——三盘尾海岛景观区。三盘尾海岛景观区位于南麂岛向东南延伸前缘部分,是一个海洋性半岛,由三盘尾、关帝宫山、头屿、二屿、小虎屿组成,形成一个干陆连的串珠状半岛,以崖岸奇石、天然草坪、日出天象等自然景观为特色。要完善旅游服务点设施,优化环形游览道系统,通过合理的游线组织向游人展示海岛优美的自然风光。 ——竹屿海岛海钓区。竹屿位于南麂岛东部海域,是南麂列岛第二大岛,海岸线长4.45公里,制高点海拔108米。竹屿为典型东海海岛渔村,是南麂渔场中的主要渔区之一。在竹屿建立海岛海钓中心,设停靠码头,开辟步游道,开发野生水仙景观,设置旅游服务点,开辟矶钓区,并就近配建海鲜饭庄,开展渔家乐,建设专为旅游服务的渔人村庄,培育发展集渔业、休闲游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海钓产业。 ——柴屿海洋实验区。柴屿位于南麂岛南部海域,地处南麂岛大山半岛和小柴屿一级保护区之间,面积约0.6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4.57km,贝藻资源丰富,与大山、小柴屿一级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大体类同,在柴屿建立科学研究实验区,对于保护南麂列岛生态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在柴屿建立海洋科普体验区,为游客提供一个类似核心区生境的海洋环境体验区。 两带:东北与西南生态保护带 生态保护带由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构成,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由自然保护区依法统一管理。其中,东北保护带由核心区的后麂山、稻挑山、卵石滩及大檑山的东北部分和周边海域的缓冲区组成,重点保护野生水仙及多种贝藻类资源;西南保护带由核心区的南麂岛大山半岛、虎屿、龙船礁、门尾屿、破屿、下马鞍、小柴屿和缓冲区内的门屿、尖屿、平屿及周边海域组成,重点保护黑叶马尾藻等贝藻类资源和海鸥、白鹭等海鸟及其栖息地,严格控制除监测和科研以外的其他人为活动。 图6.南麂列岛“一心五区两带”功能布局示意图 五、产业选择与培育重点 (一) 产业选择 充分考虑区域生态保护要求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合理利用南麂列岛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保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不冲突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产业链条长、环境污染小、资源集约利用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绿色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产业。依托海洋渔业现有的产业基础,合理调整海洋渔业结构,从近海向远洋拓展、从养殖向深加工延伸,积极发展现代化新型渔业;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积极开发四季型新业态,合理引导、有序调控淡旺季游客规模,着力提升休闲旅游品位;挖掘海洋能源开发潜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较充沛的风力、潮汐、光照等资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 (二) 培育重点 1、海洋渔业 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采取抗风浪网箱和浅海围网养殖以及珍稀品种人工育苗技术,在南麂岛建立贝藻综合养殖基地和网箱养殖基地,推行海域轮养、鱼藻间养、贝藻套养等模式,实现生态水产养殖的稳产、高产;推进南麂渔场的保护建设,建立浅海养殖区,培育、饲养海洋水产经济动、植物,进一步加强人工鱼礁建设和海水鱼苗的放流增殖,保持区内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大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同时,适度发展海洋捕捞业,严格捕捞区域和时节,从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转变,充分利用先进海洋捕捞船只和捕捞技术提高产出效益。集约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海洋渔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水产品的商品价格和商品率。 2、海洋旅游
3、海洋新能源 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积极开发潮流能发电,结合现有的柴油发电系统,保障区域用电需求。其中,风力发电,积极引入大唐、国电等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测风、选址等前期工作,科学谋划后隆山山顶、打铁礁、南麂山顶等建设风力发电站的方案,争取近期启动建设。光伏发电,配合863微网工程实施,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并计划开展全国最大的离网式光伏项目。潮流能发电,加快潮流能发电系统及储能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头屿与二屿之间的潮流能发电站。
图6.南麂列岛产业布局示意图 六、项目安排与推进时序 (一) 重点实施”422”项目工程 重点实施“422”项目工程,即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类、生态保护类、海洋产业类等4大类,共22个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约6.814亿元。 1、基础设施类 南麂列岛近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码头、道路、发电、供水、污水及废弃物处理等,重点实施8个项目,投资3.92亿元。 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2、社会民生类 社会民生领域近期重点实施4个项目,投资2940万元。 社会民生类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3、生态保护类 围绕生态监测、修复、管理等领域,近期重点实施5个项目,投资4500万元。 生态保护类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4、海洋产业类 重点实施5个项目,投资2.15亿元。 海洋产业类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二) 分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分步骤、分时段合理安排项目推进节点,明确建设内容和工作任务,确保稳妥、持续地推进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分期推进表
七、生态保护 (一) 编制专项生态规划 研究编制南麂列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明确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目标、原则、任务及措施,科学、有序、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既保障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也极大改善海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 (二) 开展生态修复行动 消除对核心区、缓冲区内岛屿的人为干扰,拆除与生态保护、科研监测以及教学实习无关的设施。加强大擂岛、竹屿和柴屿的生态保育,搬迁三个岛屿上的居民点,合理疏导保护区人口,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开展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调查,为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尽量采用全自然状态下的恢复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渔礁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渔业发展。 (三) 完善生态补偿措施 制定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保护区渔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对保护区内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给予生态保护贡献者相应的奖励,奖惩分明、相互牵制。狠抓生态责任落实,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合力抓,将生态考核纳入政府及部门年度考核重点,提升环境安全保障能力。 (四) 重视生态保护效益 在追求南麂列岛社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效益,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平衡。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过程的自然性,为稀缺珍贵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扩大物种种群数量并增加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保存重要的海洋生物基因库,使保护区内的生物种群在保护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借鉴和指导。 八、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领导和监督,将保护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定期考核。明确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职责,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切实开展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规划实施。建立海岛保护与管理的高层次协调机制,强化涉岛部门之间、涉岛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解决海岛保护利用开发中资金、体制等各种问题。 (二) 完善配套政策 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在强化海岛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的前提下,加强生态补偿、建设资金筹措、人才引进等政策扶持,推动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岛上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建设管理队伍,优化海岛保护利用和开发。 (三) 强化规划衔接 按照《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对南麂岛提出的规划要求制定实施本方案,加强与省级规划之间的衔接,同时有关部门要对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工程的立项、审批、实施给予支持,切实推进项目落实。开展方案实施评估,监督检验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的推进情况,切实保证方案实施效果。 (四) 保障资源要素 南麂列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加强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科技人才保障。加强与涉海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平台,继续与浙江海洋学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二所等专业院校开展合作研究,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岛开发建设提供科技支持。积极引进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执法人才,抓紧筹备海洋类中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育建立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资金保障。依法设立并安排“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基金”,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建设投资体系。用地保障。按照《平阳县南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利用高科技卫星系统和高水准执法力量,加强土地利用监测。 (五) 落实责任分工 协调整合海岛保护开发涉及的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边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把关,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工作衔接,提升保护区管理局的实际管理运作能力,落实办公室、海监支队、研究所、海洋监察科、规划科等各个机构的责任分工,责任到科、到人,有序有效地推进南麂列岛保护开发的各项工作。 (六) 推动社会合力 加强海岛保护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在加强生态保护、规范海岛开发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海岛保护意识,组织开展具有公众吸引力的海岛自然保护区科普体验活动。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充分保障社会各界知晓、参与海岛保护建设的权利,切实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推动社会合力,提高海岛保护开发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作,把海岛保护利用工作作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附表: 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平阳县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
附图一 南麂列岛保护开发现状图 附图二 南麂列岛保护开发空间布局示意图 附图三 南麂列岛近期重点项目建设示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