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平阳县公安局  > 警营文化

心锁


明代有一个叫曹鼎的人,年轻时任山东泰和典史,负责维持治安、缉捕盗贼。一次,他从外地捕获一名绝色女贼,因不及回县衙,两人便夜宿一破庙内。不料女贼以色相诱,曹鼎几乎按捺不住,便用纸片写下“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过一会儿,又撕掉,然后再贴,撕掉又再贴。如此反复十余次,总算捱到天亮,曹鼎用“心锁”保住了自身清白。

无独有偶。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担任司空一职,专门掌管建筑、车马、器械制造等事物。一天,有人拿一块美玉送给子罕,想借此讨好他。但子罕却执意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误以为子罕是嫌玉不好,连忙解释到:“我已请玉匠鉴定过,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宝玉。今天特意把它献给您,请务必收下。”子罕说:“在你看来美玉是宝,可我则认为当官的人不贪才是宝。今天如若你把美玉给了我,你便失去了宝玉之宝,而我如果真的收下你的美玉,则会丢掉我的不贪之宝,倒不如我们各自都留住自己的宝吧!”说完,子罕便请人把献玉者送出门。

如此看来,锁有两种,一是门锁,一是心锁;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但只要有其一,就可起到防范和保护作用。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也应筑牢两把“锁”,一把是法纪之锁,一把是道德之锁。法纪之锁就像“门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在人的行动上筑起一道防线,能够管住人们的手,使人不能腐败;道德之锁就像“心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等形式,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人的心中筑起一道防线,能够管住人们的心,使人不愿腐败。“门锁”和“心锁”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而“心锁”比“门锁”更重要,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心发出,如果筑牢抵御诱惑的“心锁”,就筑起了人生拒腐防变的钢铁防线。因为“门锁”(即法规、制度等)已经筑牢,“心锁”尚待不断打造,只有配好从严治警的“心锁”,才能在面对试探时不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在诱惑面前不迷失自我。

一是要安装好权力观的“保险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所以配好从严治警的“心锁”,要将红线、底线牢牢地放在“保险柜”中。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用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干部心中生敬畏心、清廉意。

二是要选好群众路线的“钥匙”。“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看民心。配好从严治警的“心锁”,其“钥匙”的正确打开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着最为波澜壮阔的力量,尊重民意,问计于民,成为了历史见证下的真理,而向群众学习则是践行这一真理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知道群众真正的所思所想,才能时时刻刻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不脱离群众。

三是要加好学习教育的“润滑油”。“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加好“润滑油”来做好“精神保养”。只有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夯实思想基础,严把思想建党关,才能补足精神之钙,使本应有的意志不被“乱花”迷惑,应有的定力不被“浮躁”困顿,应有的作为不被“舒适”消磨,应有的正气不被“物欲”摧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要充分汲取“两学”中的精神营养,滋润心田,内化于心,让“一做”落地生根,外化于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配好“心锁”,才能以勤劳和汗水铸造美好的生活,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才能以一身正气为警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