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平阳县“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平阳县“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县委农办(县农业局)

 

一、“十三五”中期指标评价

(一)2016-2018年上半年指标完成情况。

1、深化提升农业“两区”建设。粮食总产从2016年初11.41万吨/年增加到目前的12.51万吨/年,同比增加7.32%。修编优化后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块总数为74个,总面积为120812亩。落实6个粮食功能区总计1.2万亩的农田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建设,完成10个水稻烘干中心建设和3个育秧中心建设,建设规模居历年之最。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八大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与二产、三产纵深融合,积极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特别是茶业,种植面积增加到 4.75万亩,同比增长57.8%,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增加到600 吨、 9950万元,平阳黄汤获国家地理标证明商标注册,平阳县获中国黄茶之乡称号;休闲观光农业方面,共建休闲旅游特色村4个,三星以上农家乐33家,民宿21家, 年直接营业收入预计 10896万元。

3、推动“互联网+”农业。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点71个,农村淘宝成交订单49万元,销售额5795万元,累计服务村民137万多人次。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70%以上。建成畜牧业全县覆盖在线监管平台,安装视频探头200个,将50家规模养殖场纳入监管体系,对排污、病死体处理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4、建设精品休闲乡村。创成顺溪镇、青街乡等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累计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122个,先后被评选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5、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有效村比率达到98.3%,同比增加8.7%,保洁员总数达到1152人,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截至,垃圾分类处理村完成257个,收集覆盖面43%,2018年底预计累计完成377个,收集覆盖面63%。

6、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2%,完成土地流转8850亩;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班41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30人,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扩面改革。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2016-201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深化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按照“稳水稻、扩旱粮,多种早稻、稳住晚稻、规模导向”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粮食产销工作,进一步深化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工作。2016年-2018年上半年,受全县蔬菜作物面积大幅增加、晚稻种植因订单数量少而使大户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从31万亩减少到29.34万亩,同比减少1.61%,粮食总产11.41万吨增加到12.51万吨,同比增加7.32%。

2016年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了优化修编。本次修编优化共调整减少面积为31136亩,补充面积为31485亩,修编后平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及13个镇乡,区块总数为74个,总面积为120812亩。2017年,我县推进落实6个粮食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建设,建设面积1.2万亩,完成10个水稻烘干中心建设,占我县全部烘干中心数量的1/3以上,建设面积5500平方米,增加烘干机37台,提升稻谷日烘干能力400多吨,建设规模居历年之最;完成3个育秧中心建设,提升供秧能力500多亩。2018年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护,决定对尚未达到吨粮标准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提标改造。目前各乡镇正在申报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方案。

(2)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做精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推进茶产业、大黄鱼、黄栀子全产业链,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品牌;茶叶方面,出台政策扶持办法,促使茶园总面积从3.01万亩,增加到 4.75万亩,增加1. 74万亩;茶叶从总产量550吨,增加600 吨,增加50吨;总产值从8500万元,增加到 9950万元,增加1450万元 。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以特装方式参展茶叶博览会,农博会等,获国际性、全国性金奖20多枚,成功申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注册工商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引进工商资本,打造平阳黄汤龙头企业。成功申请“中国黄茶之乡”、“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平阳黄汤茶)”、“浙江十佳文化茶馆”等荣誉称号。

通过引进大黄鱼亲体驯化、培育及优选技术,积极推进大黄鱼人工苗种规模化培育,推进南麂大黄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大黄鱼加工、暂养、运输技术,注重宣传开拓大黄鱼活鱼市场。新增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89只,新增养殖水体20万立方米,涉及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培育南麂大黄鱼养殖示范基地5家,

中药材已形成农工贸、产学研为一体的中药产业发展体系,截至,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36万亩,比2015年底增加0.46万亩,其中,黄栀子种植面积16400亩。中药材产值约2亿元,良种覆盖已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生产80%以上;产品加工率达到35%左右。

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影响,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一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截至2018年6月,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点71个,其中农村淘宝成交订单49多万单,实现销售额5795万元,累计服务村民137万多人次。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70%以上,尤其是一鸣奶业近年来在支付宝平台销售取得爆发式增长。二是农产品上行稳步推进。已在阿里巴巴、淘宝平台开设平阳特产品专营店,并成功搭建平阳特产品移动网络平台——瓯越美农微商城。实现线上平台交易额达420余万元,线下平阳交易额达600余万元。三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2017年全县建成畜牧业在线监管平台,将50家规模养殖场纳入监管体系,安装视频探头200个,对养殖场排污、病死动物处理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升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和智慧监管水平。

培植休闲观光农业。针对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农副产品、特色文明成果等开展特色化建设,引导各园区因地制宜,培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在原有86家(户)农家乐的基础上,规范农家乐管理,增强农家乐与农产品基地的联动建设。

通过农业休闲观光游、乡村旅游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县共有休闲旅游特色村4个,三星以上农家乐33家,市级以上示范点(特色点)22家,市级精品项目 4家.;上半年新创建民宿13家,全县共计民宿21家。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预计可达 97万人、直接营业收入预计 10896万元。

(3)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通过出台实施办法、项申报、验收等方式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项目。开展坡耕地喷微灌工程。陆续投入资金780万元用于该工程,建设茶叶和果树节水灌溉面积5600亩,节水技术饲养肉猪3.5万头,总计节水100多万吨。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797,比上一年0.568提高2.06%。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三年来,全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2.63万亩,完成率平均达到102.38%。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三年合计推广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46.93万亩次,目标完成率130.4%

推广养殖新模式。全县共10个乡镇81个行政村,完成网格化监管覆盖,完成率100%。全县采用生物发酵模式建设养殖场达35家,全占养殖总量80%以上。计划开展14家“美丽牧场建设”,进一步提升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严格实施病死猪无害处理。 2016年收集处理病死猪25342头,2017年(1-7月)处理病死猪尸体21274头,其他动物7260.72公斤。农资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和集中无害化处置。全县设置回收箱336个、乡镇(街道)集中收集点16个。截至2017年7月,计投入资金151.3万元,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56吨,处置48.9吨,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83.5%和82.0%。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技术。2016年全县秸秆量利用率达到91.48%。2017年1-6月利用率达到92%以上。

通过三年时间,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创建生态循环示范主体11个。带动我县农牧业生产向现代化、生态化深度迈进,有效提高农民生态循环发展意识,有效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有效建立绿色可持续长效机制和模式。

2、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县委、县政府成立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平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7)》,开展了2014-2016年美丽乡村“十村示范、百村创建”工作,促进了我县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推动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带动了统筹城乡、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村容村貌变化显著。各乡镇结合“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行动,依托本镇实际情况,全面启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鳌江镇厚垟村、腾蛟镇腾带村、南雁镇笠湖村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深刻改变了农村村容村貌。

项目建设成效突出。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始终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主攻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创成顺溪镇、青街乡等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累计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122个,创成鳌江镇厚垟村、万全镇冯宅村、南雁镇笠湖村、怀溪镇水口村、昆阳镇前爿村、万全镇周垟村、腾蛟镇腾带村、南雁镇堂基村等8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鳌江镇荷莲村、水头镇龙涵村、青街乡九岱村等62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和萧江镇永门-河峥村、水头镇南垟村、顺溪镇溪北-溪南村等1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线。

经济效应不断增强。经过近几年精心打造,我县美丽村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散带动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以怀溪镇水口村为例,依托资源优势,科学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创了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和争取的政策资金入股旅游项目开发”的先例,村民集资建公司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先后被评选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温州市五美乡村精品村”、“温州市文明村”、“市级基层党建样板村”等,随着品牌影响的扩散,通过“穹岭仙谷”旅游景区的发展运营,2017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全村总产值达3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县599个行政村,纳入城区范围由各乡镇环卫所负责保洁的行政村约为85个,各村自行聘请保洁员的行政村514个,涉及户籍人口约60万左右。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聘请保洁员总数1152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有效村比率由2015年的89.6%达到目前的98.3%。两年来,累计拍摄农村“脏乱差”点1.8万余处,全部反馈各乡镇整改整治完毕,60个列入2017年非有效处置村全部整改达标。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扭转,农村主要干道、村内公共场所卫生秩序保持较好,大部分行政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

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平阳县于2014年启动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建设,四年来,共投入资金2038.3万元,建设了29个厨余垃圾机械处理终端、12个太阳能微机械处理终端,4个太阳能简易发酵房,设置垃圾分类亭4713个,发放入户垃圾分类桶67900组,购置运用了54台垃圾车;不断创新垃圾回收模式,设置垃圾回收点35个,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使乡村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制定文件政策。2016年县委、县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县农办(农业局)陆续制定实施方案、工作机制、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全县各乡镇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县委董志武书记、周基斌副书记多次开展工作调研、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县农办(农业局)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责任部门。实行考核督察常态。

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清洁乡村行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深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实施方案》,固定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的基本运转模式;开展最脏村评比,并认真抓好整改;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连续两次排名最后的乡镇由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参加汇报会;严厉乡镇主体责任;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分析汇报会,由县委副书记主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由县委书记主持;

强化舆论监督。公益活动正面引导,媒体曝光倒逼,开展素质教育提升。

实行针对性整改。2017年度 60个非有效处置村列为每月农村环境考核重点对象,连续三次考核在80分以上的行政村才视整改完成。

健全保洁队伍。 严格按照千人配备2名保洁员的要求,村村建有保洁队伍。保证保洁工作规范和保洁员劳动报酬、劳动用品。

完善处理设施。完备垃圾收集设施、齐全垃圾转运设施,垃圾焚烧厂实行无害化处理。  

3、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目前,我县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正稳步推进。

(1)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今年以来,我县组织开展了土地确权百日攻坚“四大行动”,即“合同签订攻坚行动”、“数据汇交攻坚行动”、“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档案建设攻坚行动”,到目前为止,我县土地确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全县土地确权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2%,土地确权质量进一步提升。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化流转机制。今年3月初,全县选择南雁镇、闹村乡启动农村土地建立委托流转机制试点工作。两个试点乡镇已经完成土地流转8850亩。

探索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根据市级相关改革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已初步拟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包括拟采取试点的各项子项目与配套政策正在修改完善中。

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扩面改革。目前,人行平阳支行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对接已办证的存量资源实现增量,鼓励银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权限,积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通过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民宿经营权贷款等创新载体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564万元,户数207户,与年初基本持平。

推进人才向农村流动改革。2018年平阳县“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工作已经启动。突出培训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业企业主和农机、植保等专业专业技能型服务人员等四类重点培训对象,计划培训开班20班次1000人以上。

(2)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健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正按年初制订的计划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县已有119个村与企业结对,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改革。杨梅和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赔偿款已经下发,并继续续保,保证农民利益。在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产后服务中心。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机制。在和县农商行进行前期对接上午基础上起草《平阳县林权担保风险补偿实施办法(试行)》初稿,并征求意见。

4、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支农扶农力度

(1)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动态管理。2017年初,根据省、市要求,按照收入在低保线1.5倍的标准,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认定工作,年底确认了我县低收入农户共20842户46569人,约占全县户籍人口的5.29%,同时在全市率先推行《低收入农户帮扶手册》,手册分为信息部分、帮扶情况和政策解读三个部分,实行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优化异地搬迁帮扶方式。截至2018年5月,累计实现异地搬迁1307户、5953人,发放补助资金3600多万元。2017年开始财政对低收入农户20万元以下搬迁购房贷款基准利率实行三年全额贴息,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搬迁资金困难问题。

(3)不断优化来料加工帮扶方式。近年来,来料加工行业为我县落后地区解决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每年发放工资达1.3亿左右,从事专业经纪人约470人。2017年我县出台优秀来料加工点评选办法, 结合乡村振兴,对优秀来料加工点进行通报表彰,同时与扶贫信贷政策挂钩,并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

(4)规范扶贫资金互助会管理和运作。我县于2016年5月成立了县级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聘请专业财务人员,建立统一借贷系统,对53家村级资金互助会和1家来料加工扶贫资金互助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互助会的功能和作用。自成立以来,联合会累计向会员发放贷款1076笔,发放贷款金额总计2193.3万元,帮助4000多户农户增收创收。

(5)大力发展村集体光伏产业项目。2016年我县出台《平阳县光伏小康工程实施方案》和《平阳村集体扶贫产业收益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截至目前,我县已并网发电26个,有23个已建成在等待验收并网,还有31个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并网。据测算每个村年收益约6-8万元,其中收益的70%用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2018年我县已向省扶贫办申请光伏实施县,在未来两年再建350个村,基本实现我县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得到全覆盖。

(6)进一步加大保障扶贫。2018年3月,由市扶贫牵头组织统一招标,我县为25960名低收入农户实现全体参保(低保除外),涉及财政补助资金259.6万元。同时优先为低收入农户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13500人任务数分解到乡镇,全面开展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228人,预计年内完成签约服务数;继续推进健康扶贫,2017年落实2700万元资金加强扶贫重点村的卫生设施建设,将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体系;稳步推进教育扶贫,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补助力度,2017年投入学生资助及慈善助学资金300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主体意识参差不齐

(1)部分干部思想站位不高。我县各级干部,特别是一线的农村项目建设的乡镇干部,没能站在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去认识项目建设,在思想上还存在懈怠,对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群众责任意识淡薄。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项目建设是政府的事,“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些群众环保意识淡薄、门前屋后三包难落实,保洁员履职不够尽责、不配和干部整改问题,法律意识薄弱,导致项目立项难、验收难。

(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业从种植到销售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但是目前较难吸引农业人才回归农业。项目建设更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目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相关建设项目政策解读水平、建设程序繁琐导致较多工程建设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完成各项任务。

2、要素保障不足

(1)资金投入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前期过程,需要政府积极引导,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资金进行扶持,目前八大农业产业中除了茶业,其他较少;县财政能帮忙解决的项目打造或补贴经费极为有限,剩余资金需要靠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难度大,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着农业农村建设。

(2)土地指标。土地因素已成为制约全县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直接原因,粮食生产用地需求急增,重点乡村项目建设土地指标未落实,截至,还有建设项目1783亩不能有效落实,土地流转牵涉部门较多,而且困难重重。

(3)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卫设施不够完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

3、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较多项目实施单位不能很好地完成上级要求,认真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考核,临时搞搞突击,而没有针对本村实际情况抓好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项目验收后不能持续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2018年下半年-2020年工作思路和建议

1、补齐思想短板。从干部层面来讲,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学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群众层面来讲,要积极宣传正面范例,使群众意识到项目建设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提高群众在美丽乡村打造过程中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投入较多精力培养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

2、做足要素保障。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民间资本,拓宽资金保障面,推广PPP、第三方融资平台建设、租赁融资等方式等融资方式,力推乡村振兴建设。启动土地综合整治,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通过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方式,进一步盘活乡村存量土地指标,推动农房等乡村要素流转,用停用、未用、弃用的土地要素资源支撑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