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服务三农

2019年渔业主推技术


1.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饵料养殖技术

水产动物按食性可分为滤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和肉食性,其中肉食性水产动物在养殖中历来是以冰鲜小杂鱼作为饵料。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生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以鱼养鱼”的传统养殖模式,严重破坏海洋资源、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有必要在加州鲈、海水蟹、海水鱼等重点养殖水品种逐步限制使用冰鲜鱼料,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养殖,加快我省水产养殖标准化、生态化进程。

2.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方式。2017年全国淡水池塘养殖面积252.78万公顷,产量212.2亿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3%。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作为新的导向,淡水养殖池塘面临的环境污染和品质安全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目前,全国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已陆续颁布,在划定为养殖区、限养区内,建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尾水污染物达到国家或省标准或者区域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是一项必要条件,以尾水治理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浙江省重视生态渔业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湖州市德清县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以规模场自治和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相结合的养殖尾水全域治理。该技术模式2018年在浙江省普遍推广,建立省级淡水池塘尾水治理示范点近400个。通过推广养殖尾水生态化综合治理模式,对于开启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3.稻渔(稻鳖、稻虾、稻鱼)综合种养技术

(1)鳖稻共生。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中华鳖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养殖、种植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通过水稻与中华鳖的种养结合,中华鳖能摄食水稻病虫害,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成作为肥料吸收,改良了养殖环境,使得稻鳖的病虫害明显减少,大幅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高产品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1)田间改造

① 堤埂改造:鳖放养前应新建或修补、加固、夯实田埂。

② 防逃墙的建造:可选用砖墙、铝塑板、石棉瓦等材质。水泥砖底部要求15厘米宽×50厘米高。

③ 沟坑:沟坑呈长方形,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中间,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之内,深度35 cm~60 cm。四周硬化,沟坑高出稻田平面5cm~10cm,埂上设斜坡网片或栏片。

2)水稻种植

① 稻种选择:选择杆细、叶小、分蘖多、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的多穗型中、晚熟品种。2.浸种: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清洗,再用10℃的清水浸种5天,每天换一次水。

3.育秧:采用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4.插秧。时间:每年3月底至5月份种植水稻,可采用机插或人工移栽方式进行。种植密度:养殖商品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6000丛~8000丛,养殖稚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9000丛~11000丛。养殖亲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3000丛~5000丛。每丛1株~2株。

3)鳖的挑选与放养。苗种:苗种应选用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优质良种或从良种场 购入。亲鳖的放养时间为3月~5月,早于水稻插秧;幼鳖的放养时间为5月~6月,在插秧20天之后进行。稚鳖的放养时间为 7~9月份。

亲鳖(3龄以上)一般每亩为50只~200只;幼鳖(一 冬龄)一般每亩为100只~500只;当年孵出的稚鳖(30g以上)可 放养1000只以上。放养前按GB/T 26878要求进行消毒。 4.注意事项:先放养鳖时,要将鳖限制在沟坑内,待水稻返青后 再取消限制。

4)鳖共生管理:水稻合理疏植,保障鳖的活动空间以及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水位管理:插秧后前期以浅水勤灌为主,田间水层不超过3 cm~4 cm,穗分化后,逐步提高水位并保持10 cm~15 cm。以配合饲料为主,按GB/T 26876的要求执行。

中华鳖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一般无需施肥。初次开展稻鳖共作的稻田,施肥方法应按 SC/T 1009的要求执行。 5.病害防治:中华鳖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水稻病虫害 通过稻鳖共生互利、水稻合理稀栽以及生物诱虫灯等生态防控措施 为主。及时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驱赶鸟类。

5) 收获。收获前1个月排水搁田,搁田时,灌“跑马水”为主,使鳖进入沟坑,防止鳖逃逸。收割前7天断水。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秸秆还田或移出稻田。鳖越冬时,晒田后的沟坑内要及时注入新水,水位保持在50 cm 以上。冬眠期间不得注水和排水;冰封时要及时在冰面上打洞。中华鳖的起捕可采用钩捕、地笼或清底翻挖等方式。水稻收割后,10月到11月初可选播油菜、大小麦等冬种作物。

(2)稻虾共作。我省主要为稻-青虾模式,近年来湖州、嘉兴衢州等地还兴起“稻-小龙虾”、“稻-红螯螯虾”等模式,既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又能发展青虾养殖业,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还大大增加了农田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同时,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它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水稻种植和淡水虾养殖生产周期较短、投资少、劳动强度低、种养技术易掌握、易推广,得到了广大渔农民的认可,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1)稻-青虾

稻田选择:养殖虾田首先要选择那些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能够保水、保肥的稻田;其次要尽量选择那些交通比较便利的田块。

稻田的准备:在早稻收割后,即可进行稻田准备。一是加高加固田埂,使之高0.7米,宽0.6米,不垮不漏;二是疏通进排水系统,确保排灌自如;三是设置好拦鱼栅,在 进水口设置40目、80目的双层筛网,排水口设置60目的单层筛网;四是挖好沟和池,在稻田进水处挖一小池,深0.6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在稻田 中挖宽3米、深0.5米的"十"字形或"田"字形沟,沟面积占稻田面积10%,沟池总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

1、清田消毒

在虾苗、虾种放养前半个月,每亩泼洒75-100公斤生石灰进行消毒,清除野杂鱼类、黄鳝、泥鳅等敌害。

2、管好水质

在消毒后,苗种放养前7天,将水位保持在50厘米左右,每亩施用有机肥100公斤培肥水质,为虾苗准备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苗种下田后,水质既不能浓也 不能淡,在养殖前期,水质应稍浓,少换水,后期应稍淡,多换水,水的透明度应保护在40厘米左右。施肥应堆施牛、猪、鸡、鸭等有机粪肥,不宜泼洒人粪尿和 无机肥,以防肥效过快恶化水质。为了提高水中钙质,促进青虾蜕壳,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用量5公斤/亩。

3、苗种放养

按照亩产青虾25公斤的要求,亩放养青虾苗(1厘米)1万尾-2万尾,青虾苗种在二晚禾苗栽插一周以后放养,放养时应选择阴天或早晨、傍晚进行。

4、合理投喂

二晚稻田饲养青虾的饵料应以投喂青虾专用料为宜。如无青虾料,可根据当地的原料来源用菜叶、米糠、豆饼、麦麸等植物性饵料与蚯蚓、鱼粉、小杂鱼、螺蛳肉等动物性饵料配合,再加入少量虾壳素、微量元素、骨粉等添加剂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植物性饵料与动物性饵料之比为7:3。日投喂量为青虾重量的3%-4%, 每天投喂二次,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在9时~10时投喂,投喂量为全天用量的30%;15时-16时投喂,投喂量为全天用量的70%,投喂时应将饵料均匀 洒在沟池中。

5、慎重用药

水稻和水体用药应特别谨慎,青虾对菊脂类、有机磷、拟菊脂类药物极为敏感,应避免使用。水稻在 使用其它农药时应注意:一是要将沟池中的水加深,稀释落在水体中的农药浓度减弱农药对青虾的危害;二是尽量少地将农药落在水体中。主要办法是施用粉状农药 应在早晨进行,以便将粉状农药粘附在水稻叶、茎的露水上,施用水剂农药,应在下午进行,这时水稻的叶茎干燥,便于粘附农药。喷药时,喷嘴应横向或朝上,尽 量将药物喷在稻叶上。

6、设置隐蔽物

栽种了水稻的田中不可设隐蔽物,未栽种水稻的田中,要设隐蔽物。在沟、池中用绳或网将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固定成草带,供虾栖息,防止敌害侵袭。

7、收获

青虾收获在晚稻收割时或收割以后进行,收获时逐渐降低田水,将青虾集中至沟和池中,用拉网捕捉或用专用虾笼捕捉,符合规格的青虾出售,小规格虾可转塘或转田继续养殖。

2)稻-小龙虾

1、稻田选择与设计。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壤粘土稻田,加宽、加高田埂,沿田埂内四周挖2~3m的环沟,田埂高1.2m,同时在主干道到田头留3m宽通道,便于收割机作业,3~8亩为宜,长方形,东西向。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进排水口加装100目的筛绢过滤网,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用网片、钙塑板沿田埂四周架设防逃设施,防逃网高40cm,以免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逸。

2、清塘消毒。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消毒有效杀灭池中的敌害生物(乌鳢、蛇、鼠等)、与之争食的野杂鱼类以及病原体。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生石灰消毒。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0kg,化水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再用钉耙搂一搂,经过一周晒田后,注入新水。带水消毒:每亩水面按水深1m计算,用生石灰130kg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漂白粉消毒。将含有效氯30%漂白粉完全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亩25公斤。

3、种植水草。一般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70%为宜。品种可选择低杆芦苇、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水花生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水体底部放一些竹筒、树根等废弃物,可为小龙虾提供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场所。栽种水草一是填补龙虾饵料摄食不足,补充大量维生素;二是防风浪,吸收水体中部分有害物,净化水质,平衡水体环境;三是为幼虾、脱壳虾提供隐蔽、栖息场所,减少以强欺弱。

4、虾苗放养。放养前施适量有机肥,培育饵料生物,能为虾入池后直接提供天然饵料。选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料400kg/亩,保持池水相应的肥度,一般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龙虾苗种投放分为春季投放和秋季投放。春季投放养成虾,2月中下旬每亩投放体长3~5cm的幼虾,1.5~3万尾;秋季投放育亲虾,9月前后每亩投放500只经人工挑选的龙虾亲虾,雌雄比例3:1。要求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一次放足。放养前用5%食盐水浴洗5~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外购的虾种,入塘前应将苗种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可以提高成活率。

5、养殖管理。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及各种人工饲料在不同阶段应配合使用。动物性饲料主要有小鱼碎块、干鱼粉、螺蚌肉等;植物性饲料主要有菜籽饼、豆粕、麸皮、玉米、南瓜及各种蔬菜和水旱草等。小龙虾多昼伏夜出,在夜里活动觅食是它们的习性。投喂饲料要坚持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各投喂一次,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70%左右。一般每二十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用生石灰10kg/亩。保持水草正常生长和一定的覆盖面积。尽量保证龙虾集中蜕壳时周边环境保持安静,蜕壳后增加投喂动物性适口饲料,减少相互残杀,汛期要加强检查,严防逃虾。

6、稻—虾共生。6月中旬,降低养殖塘水深至环沟水面,促使小龙虾进入环沟内,清理中央水田杂草平整后,每亩施底肥20kg,采用机械插秧种植晚稻,品种选择抗病抗倒高产的“甬优1540”单季晚稻新品种。

7、龙虾捕捞。龙虾的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池塘中靠近水草的地方设置地笼,扎紧地笼两头,待第二天从地笼中收取达到商品规格的龙虾。另外可用手抄网或放干池水后用手捕获龙虾。龙虾捕捞可采用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方式,利于提高产量。

8、水质管理。水质应保持透明度25~30cm,保持良好的水色,酌情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一般间隔半月以上,全池泼洒生石灰5kg。勤巡稻田塘,检查水环境变化及虾类活动、饲料摄食等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调节水质,并做好日常记录。

3)稻-红螯螯虾

① 稻田的选择与改造。稻田土质保水性能好,周边无农药等污染源。稻田四周挖沟,沟深1 m左右,沟面积占总面积20%-30%。田埂高出田面80 cm以上,坡度比1:1.5-1:2。按高灌低排的原则建造进、排水渠,进、排水系统独立。进水口用80目筛绢封口,排水口用40目以上的筛绢封口。

② 消毒与施肥。虾苗投放前,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亩用量70 kg左右。之后,使用发酵过的有机肥约400 kg/亩均匀施在田面上,并适时追肥,施肥量,视池水肥瘦程度可作调整,原则上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 cm左右为宜。

③ 水草栽植。在环沟内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等。但要控制水草种植面积,一般占虾沟面积的20-30%为宜,并以零星分布为宜,保证环沟内水流畅通。

④ 水稻栽种和收割。6月初气温在25℃以上时可栽种甬优1540等水稻品种,平均扦插密度可为4500株/亩左右。水稻生长期间,根据长势增加或降低水位,以利于秧苗发芽、固根、抽穗。布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捕虫,不使用农药,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于10-11月收割稻谷,并将秸秆还田。

⑤ 虾苗投放。插秧10天后放养虾苗,虾苗规格要基本一致、体质健康。选择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投放,避免阳光直射。投放1cm左右的苗2000-10000尾/亩,尽量一次性放足。投放前先进行试水;投放时,将虾苗浸泡2-3 min,再沥水3-5 min,反复2-3次,待虾苗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均匀投放入暂养区。

⑥ 暂养标粗。通过网片围出面积300m2左右的区域作为暂养区,对虾苗进行暂养标粗。期间,集中喂养,以到达快速标粗目的。待养殖1个月,虾苗长至2-3cm,撤掉网片,任其自由游入其他水域中觅食。

⑦ 日常管理。投喂优质饲料,每次投喂以吃完不留残饵为准,并适量投放螺、蚌等有益生物。水稻秧苗栽种后半个月内,保持低水位,便于提高水温,促进水稻生长,之后,随气温的升高逐渐加高水位。5-6月份疾病高发期注意氨氮、亚硝酸盐等是否超标,每10天左右换水1次,保持水体的活、嫩、爽。及时清除敌害生物,平时做好排涝、防洪、防逃措施,确保安全。

⑧ 捕捞上市。红螯螯虾起捕时间可在9-11月。一般采用虾笼将螯虾捕捞上市,尽量凌晨起捕。同时,由于红螯螯虾在稻田中不能自然越冬, 11月底之前要全部捕捞。

(3)稻鱼共生。是根据水稻与鱼(鳅)等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的稻田养鱼还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进步,我省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促进了粮食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丰收。

1)田块的选择:应选择土质较肥沃,保水性好,PH值中性和微碱的壤土或粘土;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大水不淹、久旱不涸,集中连片的田块。

2)基础设施:防逃设施建设:稻田田埂加高至40~50厘米,宽30~40厘米,防止逃鱼和提高蓄水能力,田埂敲打结实,堵塞漏洞。在稻田排灌的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拦鱼栅用铁丝或竹片等制成,略高于田埂。要求结实可靠、孔目大小以既不逃鱼,又能过水为宜。

开挖鱼沟鱼坑:稻田养鱼高产的关键工程是鱼沟鱼坑的开挖。根据田块的大小与形状、开挖‘十”或‘丰”字形等的鱼沟,沟宽1米左右,深40~60厘米。鱼坑最宜开在进水口附近或长方形,既可用作食台,又可用作堆肥坑;同时在冬季干田种植旱作作物时还可作为鱼种的越冬池。

3)鱼种放养

1、放养密度:冬片300~450尾/亩,夏花为1000~2000尾/亩。

2、放养时间:以冬季最好,春季次之。冬春季节气温低,鱼类的活动能力弱,利于运输,不容易受伤,放养后成活率高。

4)投饲管理

以摄食天然饵料为主,一些本基地生产的小麦、稻谷,小麦、稻谷破碎后投喂,以提高利用率,适当投配合饲料投饲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2~3%。配合饲料要符合NY5072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5)日常管理

1、施肥原则:施足基肥,减少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稻田养鱼后,由于鱼类排泄物较多,起到增肥作用,土壤中的氮、磷、有机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所以养鱼稻田的肥料要相对减少。一般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70%,追肥占30%左右。注意适当多施磷钾肥,并严格控制每次的施用量,施肥前最好把鱼集中在鱼坑内。水深在6厘米以上,水温28℃以下,几种常用化肥的安全用量如下:每亩单种化肥一次性施放量:硫铵10~20公斤,尿素6~8公斤,硝酸钾4~6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

2、水质管理:在稻田浅水插秧后的25~30天内田间不灌深水,保持水深3~4厘米左右,早稻鱼种小,适当浅灌,防止深水死蘖,同时有利于水温的回升。当分蘖数达到预定指标后,可适当提高水位,控制无效分蘖。在高温季节,要经常灌水,防止水位过浅,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时,灌深水可降低农药在水中的有效浓度,减轻对鱼的毒害。

6)用药

选用对鱼类低毒的农药如杀虫双、井岗霉素、多菌灵等,施药时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细喷雾或弥雾,减少雾滴淋落到田水中。喷药时灌深田水在6厘米以上,减少对鱼的毒害,或放浅田水,让鱼集中在鱼坑鱼沟后再喷药。施药时间,粉剂在早上露水未干前施,雾剂则在午后4时后进行。

7)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根据稻鱼共生特点,选择搞病虫能力强和耐肥抗全倒伏的稳产杂交优良品种。

2、移栽时间。3月20日~5月15日。单季稻5月1日~15日,高山区4月20日~30日,早稻(再生稻)3月20日左右,选用常规品种,水稻移栽密度30cm×30cm。

3、病虫害防治。田鱼在田间能自由活动,一般没有草害,不用除草剂,而且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一般不使用化学农药,采用昆虫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法进行防治。

4..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

抗风浪网箱是指设置在水深15米以上的较深海域,养殖容量在15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网箱,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浪,抗海流能力。一般由框架,网衣,锚泊,附件等4部分组成。升降式深水网箱,还具有升降设施,适合放置在半开放海域或受季节性台风影响较小的海域进行养殖。

浙江常见海水养殖鱼类为大黄鱼、花鲈、黑鲷、真鲷、鮸状黄姑鱼等。以我省大黄鱼养殖情况,每只标准网箱(直径7米,深6米为例)可放养鱼种4500尾~5500尾,养殖周期18个月左右,成活率基本在80%以上。按平均规格为400g/尾计,则总产量为1440千克~1760千克,按照市场平均价格 36元/千克计算,总产值51800元~63360元,单只网箱效益在15000元~20000元左右。实现品质提升、效益增收的目的。

5.浅海围栏养殖技术

浅海围栏养殖指在浅海水域利用立柱围网进行水产养殖的生产活动。大围网养殖海水鱼(目前我省主要是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养成商品鱼市场售价更好。适宜在我省沿海能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开展养殖。

6.虾类设施大棚养殖技术

浙江南美白对虾养殖因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外塘养殖时间只有5个月~6个月,不仅因为起捕时间相对集中,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影响生产效益,而且梅雨季节大量雨水入池,往往导致水质难以控制,病害高发。因大棚设施养殖利用塑料薄膜的保温作用进行大棚设施养殖,可以提前放苗、延迟起捕,还可避开梅雨季节过多雨水入池,大幅度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起到节约土地资源,保障优质产出的目的。

7.浅海贝藻立体养殖技术

浅海养殖是我省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发展碳汇渔业的方向和重点。作为浅海养殖重要生产方式的浅海贝藻筏式养殖,尽管具有投资少、产量高、效益稳定的特点。采用新型的间养、轮养模式,有效避开台风期影响,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浅海养殖的贝藻类能有效吸收消化海水饱含的碳、氮、磷、硫等物质,贝类又能吞食一些小藻,可以发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