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农技服务

2019年种植业主推技术


(一)水稻主推技术(7项)

1.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和总结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壮秆大穗为主攻方向,以适宜苗穗数量构建高光效群体,通过肥水促控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更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更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两壮”即壮苗、壮秆,“两高”即更高的群体总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更高的籽粒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主要技术要点包括因地制宜选品种、基质叠盘育壮苗、稀植早发促壮秆、三沟配套调水气、巧施穗肥保大穗、绿色综合防病虫等六个方面。

2.水稻叠盘出苗技术

水稻叠盘出苗技术是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将播种好的秧盘先进行叠放,每叠20-25盘,集中放入能控温控湿的标准育秧温室内或叠放在大棚内进行出苗,待芽长1cm左右再移入育秧棚或秧田进行秧苗培育的一种机插秧育秧技术。如果是标准温室育秧的,育秧温室温度控制在30-32℃,最高不能超过35℃,湿度控制在90%以上。如果是放在大棚内叠盘出苗的,每叠最上面要放上一盘装土但不播种的秧盘或是空盘,再在外面盖上塑料薄膜或打湿的棉麻织物,将所有秧盘包住,进行保温保湿出苗。建议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育秧。播种时秧盘内加水一定要加足,但也不能过多造成积水,加到基质全部变湿但盘底不滴水为好。叠盘时间以叠到芽长1cm左右为标准,不宜太短和太长。标准温室育秧一般叠盘出苗48小左右,其它方式叠盘出苗视气温高低而定,一般3-5天。该项技术有利于提高机插秧出苗整齐度和出苗率,秧苗健壮,可减少机插漏插率,为获取高产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现有育秧中心的供秧服务能力和供秧范围,降低育苗成本。

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指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用“叶龄模式”将生育进程在时间上精确定量;用群体质量指标理论将高产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各生育阶段的发展指标作精确定量;在栽培技术上,围绕构建高产群体各生育阶段适宜的生长指标,针对不同栽培条件,对密、肥、水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精确定量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关键技术定量方法:一是根据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播种期预计主要生育期叶龄期和日期。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的穗粒重构成确定有效穗。三是根据种植品种预计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和移栽叶龄确定基本苗。四是根据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确定总施氮量。五是根据前氮后移原理和叶龄模式确定前后肥比例以及氮肥施肥时期和数量。六是根据预计穗数及够苗期和成穗率确定搁田时苗数及其叶龄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4.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

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是指根据当地早春回温情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尽早播种,提早移栽,促进早稻提早成熟,为连作晚稻争取生长季节的一种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一是要适期早播。机插栽培在3月17日至4月5日、旱育秧栽培和抛秧栽培在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8℃后尽早播种。二是培育壮秧。机插标准育秧播种量120~125克(芽谷150~160克)/盘,旱育秧100~125克(芽谷140~180克)/㎡,抛秧塑盘育苗50~60克(芽谷70~85克)/盘。每亩大田用种量3~4㎏,机插每亩用盘量25-30盘,旱育抛秧60~70盘。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叶蘖同伸壮秧。三是小苗早栽。4月 8日~4月18日,当秧苗叶龄2.2~3.5叶,苗高10~13㎝时,要高度关注天气预报未来7天天气趋势,选择冷空气过后的“冷尾暖头”抢连续晴天或温暖天气尽早移栽。早稻移栽宜在4月22日前结束。四是开沟做畦。大田早翻耕,移栽前1-2天施好基肥,开沟做畦,整平畦面,待泥土稍沉实后移栽。移栽时沟内灌满水,畦面无水层,以利浅插或摆栽,提高移栽质量。五是少本移栽。旱育秧栽培行株距为24㎝×14㎝;机插为30㎝×11~12㎝,每亩丛数1.85~2.0万。旱育秧和抛秧栽培每丛3~3.5本,每亩基本苗6~7万;机插每丛3.5~4本,每亩基本苗6.5~8万。六是精确施肥。根据水稻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总量。一般本田每亩施纯氮10-14公斤,磷肥(P2O5)4.5~5公斤,钾肥(K2O)5~8公斤。氮化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7:3。七是合理灌水。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湿润分蘖、及时搁田、浅水养穗、干湿灌浆,防止断水过早。八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由于实行短龄早栽,移栽初期苗体幼小娇嫩,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因此前期化学除草一定要选用对小苗无伤害的除草剂。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5.水稻缓(控)释肥轻简化施肥技术

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技术是指应用能缓慢释放主要养料的水稻专用缓控释肥料,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总用氮量的一种新型肥料应用技术。关键要点是根据作物产量目标、土壤供肥能力和缓控释肥的含氮量来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并作为基肥在翻耕后耙平前一次性施入,混合在10cm土层内,在分蘖期或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再补施一次速效肥,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之需。

(1)肥料选择:根据市场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缓(控)控释肥产品作为基肥,追肥选择普通肥料。单季稻生产选择肥料氮素60-90天释放率80%、缓效氮肥比例占总氮量30%以上的包膜控释肥产品,在土壤保肥性好的田块也可选择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稳定性肥料。

(2)推荐配方:推荐缓控释掺混肥(推荐N-P2O5-K2O 22-8-12)或相近配方,氮肥中应有30%释放期为60-90 天的树脂包膜型控释氮素);稳定性肥料的氮肥养分供应期为50-60天。

(3)施肥量: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结合土壤肥力状况或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

(4)施肥方式:基肥应用缓释肥侧深施肥或抛肥机撒施后耙田;追肥以喷雾式抛肥机撒施或人工撒施。

(5)氮肥运筹:氮肥总用量的70%以缓(控)释肥作为基肥,其余30%氮肥早稻中作为分蘖肥追肥,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作为孕穗肥追施;

(6)配套管理技术:基肥前控制田面水深度,减少稻田径流损失风险;穗肥看苗补肥。

6.稻渔生态高效种养技术

稻鱼(鳅、鳖、虾等)生态高效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稻田,根据鱼(鳅、鳖、虾等)养殖要求进行挖养殖沟等适当的改造(纯养殖区面积占全田面积比例不能超过10%),种植水稻和养鱼的综合种养技术。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种养习惯,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和鱼类品种,采取稻鱼(鳅、鳖、虾等)共生或轮作的模式,合理安排茬口,开展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鳅、鳖、虾等),使稻鱼互利互赢,水稻可吸收消化养鱼产生废水中的营养物质,鱼类可吃掉稻田的害虫,减少水稻生产的农药和化肥投入量,减少水产养殖的废水排放,稻田又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鱼类产出,增加稻田综合效益。

7.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针对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肥料施用不科学、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施肥机插一体化装备,缓控释肥,肥料定位机械深施等,实现水稻减肥高质高效生产。机插侧深施肥关键技术要点:一是根据熟制、品种及安全齐穗期等,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抗倒、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培育壮秧;二是机插前2-3天做好大田耕整,要求稻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田面泥浆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三是选择且有定量施肥和插秧功能的一体机,及适合浙江省水稻机械深施的专用肥料,肥料颗粒直径范围应在2mm~5mm,符合水稻优质高产营养生长需求,水稻机插施肥一体机使用前全面检查与试运转,确保种植部和施肥部运转正常,及明确所用机型正常田间作业条件下的各刻度对应的施肥量; 四是机械作业,根据不同季节类型水稻的基蘖肥需求量及肥料养分含量,适时调节施肥机目标施肥刻度,确保合理机械施肥量,同时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插秧机选择适宜机插密度,提高机插效果。侧深施肥技术可将肥料精确送达根区,有利于构建水稻高产深层根系,减少氮素损失,促进稻株吸收氮素,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谷产量,并节肥省工,是水稻减肥增效的一项新技术。

(二)旱粮主推技术(5项)

1、甘薯产地大棚储藏保鲜技术

随着近年来甘薯种植大户的增多,10月份鲜薯集中上市时,鲜薯滞销问题时常出现。因此产地鲜薯储藏保鲜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投资小、保鲜效果好、保鲜期长等特点,秋季收获后可安全储藏至次年3月底,适合我省甘薯产区产地小规模鲜薯储藏。

主要操作要点:

一、大棚选用。

1、选择GP625或GP825型钢架大棚,中间加临时立柱防止冬季大雪,可与春季的育苗大棚共用。

2、储藏前1个月覆盖大棚膜,棚内土壤平整,表面均匀撒施生石灰20公斤左右/标准棚,扣棚消毒1个月。

3、适宜开始储藏时间为10月中旬,打开裙膜及两端通风,大棚膜上覆盖2层100%遮光率的遮阳网。

二、鲜薯准备。

4、选用晴天并且土壤干燥时收获,田间无黑斑病、茎腐病等病害发生的鲜薯,以6月1日后种植的为宜,避免储藏4~5月份种植的春薯。

5、甘薯宜上午挖掘,田间晾晒半天,当天进大棚,可采用网孔袋、编织袋装,也可箩筐或散装,袋装的宜15~25公斤左右,1个人能轻松搬动为宜,需要分级销售的,应在田间分级,分开堆放。

三、入库方式。

6、棚内堆放时应中间留80厘米宽过道,两边堆放,离棚边60厘米。高度1.2~1.5米为宜,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型。从大棚一段开始堆放,离门2米。

7、堆放同时,堆上覆盖厚土工布,两边放置稻草捆,保持大棚两端及两侧裙膜日夜通风。

四、日常管理。

8、夜间最低气温4℃以上时,保持昼夜通风状态,白天最高气温低于12℃、夜间最低气温低于4℃时,分别封闭大棚。

9、最低气温低于-1℃,或下雪前,堆上及大棚内两侧空隙增加稻草,或临时性覆盖塑料膜,待低温过去再撤除塑料膜。

10、3月份后气温回升到晚上4℃、白天12℃以上时,两侧适当通风。

2、甘薯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技术

针对甘薯用种量大,种薯储运不便,近年来甘薯种传病害发生严重等生产上难点问题,利用2017年省粮油产业团队研究项目(省“三农六方”科技项目)——甘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和工厂化育苗及人工种子直播研究的研究示范结果,甘薯微型薯具有生产繁育和储运方便,亩用种量从常规的15~20公斤大幅度降低至1~2公斤,薯苗素质与常规薯育苗基本一致,可在全省甘薯产区全面示范推广。

操作要点如下:

1、微型薯生产。8月下旬~9月上旬,露地或大棚内按连沟120厘米作畦,亩施K:N>1.5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基肥,趁土壤墒情好时,覆盖白色地膜。

从大田或专门繁育的脱毒苗苗床剪取健康薯苗的顶苗,长度20~30厘米,膜上扦插,株行距10~20厘米,密度2~3万株/亩,必要时浇水或遮阴。露地栽培的在10月下旬开始可以覆盖小拱棚。

11月上旬~12月中旬,露地在初霜前,大棚在冰冻前收获,一般每株结薯3~5条,每条3~25克。

2、储藏。收获后室内晾干1~2天,装纸箱或无纺布袋,储藏于10~20℃的环境下。

3、育苗。育苗前可将微型薯置于大棚、温室等处,20~30℃催芽7~10天,芽长0.5~2厘米可下地育苗,如大棚育苗也可不催芽直接播种。

育苗宜采用条播,120厘米宽连沟作畦,3×15复合肥60公斤/亩作畦时施入,畦上开两条槽,深度5~8厘米,将微型薯头尾相接,2~3条并行排入,用商品有机复合肥覆盖3厘米,上覆泥土2厘米,再覆盖白色地膜。必要时盖小拱棚。

出苗后管理同常规育苗,在苗长100厘米以上,可按2~3节分段采苗,整个苗期采苗2~3次,每次采苗后补充肥、水。一般8~10克/条微型薯可采苗30株左右,亩用种100~150条。

3、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单一作物连作后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一改以前的传统种植模式,实行鲜食玉米+晚稻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鲜食玉米和水稻秸秆均全量还田,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增加农业收入。

主要技术要点:

1、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一般要选用品质好,果穗大小均匀一致,植株高度适中,且适应当地消费习惯的鲜食玉米品种。如甜玉米:雪甜7401、金银208、浙甜11;糯玉米:浙糯玉16、美玉7号、浙风糯3号等生育期在75~85天的中早熟优质品种。

(2)育苗。鲜食玉米在2月上中旬穴盘育苗,若采用温室大棚或小拱棚等保温措施,可适当提前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注意冻害和高温烫伤苗,苗龄在22~25天或3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前3~5天进行揭膜炼苗。

(3)移栽和田间管理。整地前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000~2000公斤,深耕起畦,畦宽100 ~120 厘米,沟宽20 ~30 厘米,在畦中间开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6:16:16,下同)50公斤,并盖好地膜。移栽密度亩种植3200~3500 株,移栽后浇定植水,苗成活后,在4~5 叶时每亩用5公斤尿素溶于水浇施苗肥,穗肥在8~10叶(喇叭口期)每亩施用20~25公斤尿素,地膜覆盖的田块施肥时,在株间打洞,施肥后覆土。在6~8叶期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喷施25%嘧菌酯悬浮液1500倍液和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玉米螟、小斑病及纹枯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应及时喷施25%噻虫嗪5000倍液防治蚜虫。

(4)适时采收。在吐丝后 20~25天采收,应结合外观做到分批采收,采收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采收后宜摊放在阴凉通风处,尽快上市,以保证果穗品质和口感。

2、晚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宜选择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强的中早熟水稻品种,如:甬优1540、甬优15、浙优18、中浙优8号、华浙优1号等。

(2)施足基肥和整地。鲜食玉米采收后,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每亩再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耕、耙、耖整平田面,要求田面整平,按畦宽3~4米留好操作沟,开好田中“十字”形丰产沟和四周围沟。

(3)浸种消毒。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选择晴天均匀摊薄晾晒1-2天,采用1.5%二硫氰基甲烷(的确灵) 1小包兑1.5公斤水浸种,浸种1~2天后催芽,种子破胸露白时每公斤种子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15克兑水50克均匀拌种,防治灰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叉后摊开炼芽,芽谷晾干爽,以利播种均匀。

(4)大田播种。一般应在6月25日前,大田撒播,播种前将芽谷用“35%丁硫克百威”干拌种剂每亩30克拌稻种,防鼠雀取食。分畦定量播种,均匀撒播。

(5)苗期管理。播种到现青,土壤保持湿润,表土发干时灌跑马水,3叶前湿润管理,以旱为主,通气增氧促长根,3叶后建立浅水层促分蘖发生。二叶一心时,施好断奶肥,亩施尿素7.5kg。化学除草,一般在大田翻耕播种前10天、大田耕耙时、播种后2~4天和秧苗3叶1心后杂草出齐至3~4叶期,根据草害发生情况进行除草。

(6)大田管理。2叶1心前上穿畦水或平沟水,4叶期后田间灌浅层水促分蘖,6叶前以浅水管理为主,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直播后55天的田块无论苗数多少都必须放水搁田(苗足时间早的要早搁)。搁田采取多次搁的方法,并由轻到重搁。在3~4叶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6~8公斤,在5~6叶期(分蘖)亩施三元复合肥5~7公斤;在圆秆拨节期(倒三叶抽出时)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在始穗、齐穗期结合防病治虫,每亩施用“喷施宝”等叶面肥1~2次进行根外施肥。重点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根据当地病虫预报及时用药防治。

(7)适时收获。当水稻95%以上谷粒黄熟时进行机械收割,切忌断水和收获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品质。

4、鲜食甜玉米“一畦二行”机栽技术

针对甜玉米直接播种发芽率低、芽势弱和种子价格高等问题,采用移栽机械和与之相适应的甜玉米育苗技术,为浙江地区甜玉米种植提供更省工省时,效率更高的技术方案,可全面示范推广。

主要技术要点:

1、设备与材料选择。

移栽机:采用2行蔬菜栽植机,如井关(中国)有限公司的蔬菜移栽机等;育苗盘:常规128孔蔬菜育苗盘;育苗基质:常规蔬菜育苗基质。注意点:基质吸水性要好,要有一定的结团特性,起苗后不易松散。

2、土地选择及耕整地。

需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优质壤土,土面平整,土质好,松散易耕,移栽前必须开沟做畦,畦沟宽1.2-1.5米,以1.3米左右为佳,沟深15-20厘米,畦面越平整移栽效果越好。也可以覆盖地膜后移栽,机械破孔小,无需人工封孔就能较好保温,更适合设施膜下水肥一体化滴管操作。

3、育苗及苗床管理。

将基质注入128孔蔬菜育苗盘,基质需提前拌水湿润,而后播种,盖上基质,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防止过干或者过湿引起的不出苗或烂种,出苗后控制好温度,防止低温冷害或高温烧苗。

4、移栽。

选择土壤墒情好的时候移栽,畦面不板结,畦沟不积水,适合机械下地操作。需根据种植密度事先调节好机器轮距、栽苗行距和株距。移栽玉米苗龄在2叶1心至3叶1心期为佳,最多不超过4叶期,否则容易影响移栽效果。操作者需按照移栽机操作手册要求合理操作机械。

5、甘薯机械化轻型生产技术

1.地块准备

甘薯种植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红壤土为宜。机械化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块方正较大且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

(1)品种选择。宜选择结薯相对集中、结薯数多、结薯部位较浅的甘薯品种。

(2)深翻耕、旋耕整地起垄。冬闲季节选晴日结合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用拖拉机铧犁深翻耕晒土,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深耕时应采取机械开“回”字形或“井”字形深沟以利排水。

旋耕整地起垄在3-6月份结合施化肥进行。在扦插前15天左右,选晴日采用35马力中大型拖拉机进行机械旋耕、起垄作业。起垄要根据杀秧、收获机械规格确定垄距,宜采用单垄单行栽培模式,垄距80-90cm。丘陵山地可采用12马力小型微耕机具作业。

2、机械扦插

甘薯机械扦插技术要求较高,分育苗和扦插两个关键环节。

(1)育苗:在扦插前15天左右,采用纸穴高密度假植育苗,备好备足秧苗,一叶一心期机械扦插。

(2)扦插:采用与垄距结合的蔬菜移栽机,采用纸穴高密度假植育苗的秧苗,适宜在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机械化移栽。

(3)扦插密度:机械扦插应根据甘薯品种特性和产品目标,选择合适的密度。一般烘烤型甘薯品种亩栽3300株左右,迷你甘薯品种亩栽5000株左右。

3、机械中耕除草培土

藤蔓封行前利用起垄机具,在垄间清沟刮土,将沟中泥土带至垄上,不仅有利排水防渍,还同时进行了培土和除草,减少培土和除草用工。也可用小型旱地作物开沟培土机作业。

4、机械收获

(1)机械杀秧。杀秧机应采用横轴立刀式,茎叶杂草去除率≥80%,切碎长度≤15㎝,割茬高度≤15㎝。采用垄距配套的杀秧机,利用特殊刀片在高速运转下产生负压,将垄底的秧苗吸起粉碎,每次作业1行,作业效率每小时4-5亩。

(2)机械挖掘。甘薯收获机的选型应适合当地种植规模、地形、土壤类型、粘重程度和目标产品作业要求。迷你甘薯和烘烤型甘薯属于中小型甘薯,适宜机械收获。常用收获机具可采用与拖拉机配套的单行甘薯收获机,明薯率≥95%,埋薯率≤5%,损伤率≤5%。每次作业1行,作业效率每小时4-5亩。目前,甘薯产品的田间收集整理是机械化收获的瓶颈,还需要人工进行,在机械杀秧和挖掘的条件下,一台机器正常运行需要配套约20个人工捡拾和搬运。

 

(三)油料主推技术(2项)

1、油蔬兼用型油菜生产技术

在长期的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中,“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的菜用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已培育成多个锌、硒和各种维生素含量高,食味佳,不同熟期和株型类型的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系),可在生产实践上示范应用。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移栽种植方式

一般用于鲜食油菜苔的销售和配送。浙中南地区9月下旬-10月上旬,浙北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为宜,苗龄35天左右。亩施尿素5公斤加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20公斤作为基肥,趁土壤墒情好时,翻耕、整地、播种,播种量0.5公斤/亩。

本田基肥,最好用农家有机肥,可提高菜苔食味。用化肥亩施尿素10公斤加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30公斤,硼肥1公斤作为基肥,施于翻耕后整地前。移栽密度,早播早栽稀植3000株-4000株/亩,迟播迟栽密植4000株-5000株/亩。油菜抽苔期亩产苔肥尿素20公斤,促进油菜生长,其它田间管理与油用油菜栽培技术相同。

采苔时间和注意事项:一般苔高40厘米时,摘油菜顶苔高15-20厘米,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防止植株摘苔伤口遭病菌侵入,摘苔后亩施尿素8-10公斤促进分枝生长,提高产量。摘苔后不收菜籽,可隔5-7天采一次菜苔,连采3-4次后,翻耕用于培肥。用于油蔬兼用栽培,则不再采摘菜苔,待油菜成熟后收籽榨油。

2、直播种植方式

一般用于油菜苔加工脱水蔬菜和速冻蔬菜用规模化生产。浙中南地区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播种,浙北地区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播种。亩施尿素10公斤加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30公斤,硼肥1公斤作为基肥,播种量0.2-0.3公斤/亩,掌握早播播种量0.2公斤/亩,迟播增加到0.3公斤/亩。播种可选用湖北中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油菜精量播种机或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黄鹤牌2BFQ精量直播机,二种机械都能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开沟、覆土几道工序一次完成。

采苔时间和注意事项:一般苔高35-40厘米时,用茶叶收割机收割油菜苔高15厘米,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防止植株伤口遭病菌侵入,摘苔后亩施尿素7-8公斤促进植株生长。摘苔后不收菜籽,可隔5-7天再采一次苔,连采2-3次后,再翻耕用于培肥。用于油蔬兼用栽培,则不再采菜苔,待油菜成熟后收籽榨油。其它田间管理与油用油菜栽培技术相同。

2、油菜减肥减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针对油菜化学肥料和除草剂施用量过大和使用不当的问题,利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基于减肥减药的油菜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结果,通过培育壮苗,减少常规育苗中防治猝倒病发生的药剂用量;施用符合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的油菜专用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做窄厢,开深厢沟,防止土壤积水,减少渍害发生;利用无人机植保机械,防治花期菌核病,提高药效,减少施药量。使用该技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25%以上,油菜籽平均增产3%,可在油菜稀植栽培区域全面推广示范。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油菜育苗。9月中下旬,油菜穴盘育苗:采用机器播种,保证每穴单粒,免去人工间苗环节;播种后采用微喷灌方式浇透基质,之后根据基质干湿程度适当浇水,不宜过勤,防止高脚苗;一般情况下育苗期间不用施肥,若苗叶较黄,少量尿素兑水喷施;苗龄控制在40天左右。

2、耕地、整地。前茬腾地后,土壤水分适宜情况下及时翻耕,耕田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耕地均匀,不漏耕,结合耕地,增施有机肥;整地要求平整,土壤细碎;开沟深25-30厘米,厢面宽70-80厘米。

3、施肥、移栽。采用油菜专用肥作为基肥,施肥量40-50公斤/亩;采用条施,施肥深度20厘米;移栽时每行2株,移栽密度3000-4000株/亩。移栽前用金都尔封草,喷药时要均匀仔细,厢沟两侧均要打药。

4、菌核病防治。花期根据天气情况,选用米酰胺等农药进行合理防治。

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管理。

 

(四)蔬菜主推技术(6项)

1.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指采用穴盘、营养块、营养钵等育苗容器,配套专用育苗基质,播种机、催芽室、温湿度调控等设施设备及综合管理措施,进行集中工厂化专业化的蔬菜育苗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种子、秧苗健壮等优点,是提高育苗效率和抗灾能力,减少用工、节约成本,控制病害传播、促进增产增收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目前,该技术重点在甘蓝、花椰菜、番茄、茄子、西甜瓜生产上推广应用。主要技术要点包括基质消毒、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嫁接、温湿度光照管理、炼苗等环节。穴盘育苗基质宜采用保水保肥、透气性好的轻型基质,以直接选用商品化育苗基质较为简便。穴盘的穴孔数,可根据作物幼苗大小情况来选择,通常为32、50、72、128孔。

2.蔬菜微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蔬菜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和微喷灌,具有投入产出比高、一次投入多年受益、能耗低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省工节本节水、提质增产增效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内镶式滴灌管,其性价比高、出水均匀度达95%。滴灌适用于按行株距栽种的作物,田间设置采用单畦单管或双管铺设法。微型喷灌具有小范围、小喷量、小冲击力的灌溉特性,适合栽培密度大、植株柔软细嫩的蔬菜,也可用于蔬菜育苗。山地可采用微蓄微灌,即在地势较高处建造蓄水池,通过微灌实现局部灌溉,在山区旱季缺水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不同瓜菜种类品种、目标产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规律,制定平衡施肥方案,通过施足基肥,追肥采用微滴灌等方式,与灌溉结合在一起,借助压力灌溉系统,通过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泵、施肥桶等不同施肥设施设备,定时定量、均匀准确地向瓜菜根系生长区域输送不同氮、磷、钾等元素浓度配比的肥水,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铺设喷滴灌、制定施肥方案、调节肥水浓度配比、滴灌追肥等环节。

3.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以促进蔬菜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蔬菜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技术:

1)昆虫性诱剂诱杀。诱芯内的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进入诱捕器内捕杀或造成迷向,从而破坏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的目。春秋季每30-50天更换诱芯一次,夏季每20-40天更换诱芯一次。昆虫性诱剂具有高度专一性,许多还是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性诱剂要有一定的距离隔离(不同诱捕器间距25-30米),以防昆虫迷茫。

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应用黄板诱杀防治蚜虫、烟粉虱、潜叶蝇;应用蓝板诱杀防治蓟马。随作物生长及时调整色板的高度,定植初期植株低矮,悬挂高度为植株上部15~20 ㎝ 处,作物生长中后期悬挂高度以棚架中部为宜,悬挂方向以顺行悬挂,保持板面朝向作物。一般每亩悬挂规格为25 ㎝×30 ㎝ 的诱虫板30 片,规格25 ㎝×20 ㎝ 的40 片,视具体情况调整数量。

3)防虫网覆盖栽培。防虫网覆盖栽培是在大棚四周和顶部全面覆盖20~22目的防虫网,或在大棚顶部覆盖薄膜和遮阳网,大棚四周覆盖防虫网,或搭建面积数千平方米的平铺式棚架全面覆盖防虫网,使网内与网外隔离,体形较大的蔬菜害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不能进入网内危害蔬菜作物。夏秋季节叶菜类、果菜类、瓜类、豆类蔬菜均可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甘蓝类、茄果类、榨菜及芥菜等蔬菜秋季育苗正处于高温暴雨期,防虫网覆盖育苗,可减轻病虫危害,还可使秧苗免受暴雨袭击,减轻苗床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提高成苗率。

4)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引进、释放天敌昆虫,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和捕食螨等防治烟粉虱、蚜虫、螨类等害虫;应用异色瓢虫卵卡防治蚜虫。

5)生物多样性调节和保护。种植蜜源植物、载体植物或诱集作物,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优化昆虫群落结构,为天敌提供越冬栖境、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提高自然控制能力。如道路和沟渠边种植芝麻、向日葵等作为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蜜源、补充营养;在大棚内中上部空间悬挂盆栽大小麦、牵牛花等作为载体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场所。

4.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

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包括简易反扣式二道膜及多层保温技术,以及木粉熏炉临时增温技术。简易反扣式二道膜及多层保温技术,利用大棚骨架为支持,反扣一层农膜形成二道膜覆盖,可在现有的中棚二道膜上增加一道覆盖层,或替代现有的中棚,结合地膜、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技术,基本保证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木粉熏炉临时增温技术,可提高棚内温度3-4℃。其方法是在大棚中放置2-3个特制的熏炉,每个熏炉放入木粉1-2kg,用木块抹平压实待用。夜间使用时,可用纸片、炭粒或香棒点火,然后盖上防水盖。利用香棒延时点火特性,可在傍晚点燃香棒,根据香棒长短粗略控制木粉在后半夜点火防冻。木粉缓慢燃烧后,产生一些热量,进而形成微小气流促进大棚内空气的内循环,其烟雾弥漫在大棚上层空中,阻止热量向棚外辐射损失。根据添加的木粉数量和压紧程度,以及大棚内水汽湿度情况不同,一般可保持烟雾弥漫5-8小时。木粉数量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增温要求适当增减。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隔栏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的木粉来调整不同时段的发烟量,如上半夜放少量木粉、发少量烟来维持大棚温度,后半夜放较多木粉、加大发烟量来抵抗凌晨低温。

5.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

蔬菜连作障碍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忽视了植株根部环境即蔬菜栽培土壤的质量问题,过度追求产量及土地利用率,使得重茬连作现象十分普遍,不合理施肥、施药,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逐渐突出,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根系毒性分泌物浓度增大,土壤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作物种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病害多发,产量下降。连作障碍问题不仅是影响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安全性。

连作障碍的防控环节包括源头阻控、过程防控、产后整治。目前,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药剂拌种、基质育苗、嫁接栽培、合理轮作、土壤消毒、施用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清理病株等。如土壤消毒,蔬菜定植前30 天以上,清理设施内蔬菜残体后结合土壤翻耕、基肥施用,进行石灰氮消毒、棉隆消毒或土壤生物强化还原生态修复处理。

6.大棚草莓优质清洁栽培技术

指通过集成应用土壤改良、健壮栽培、清洁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保障草莓产量、品质和质量安全的一种草莓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

一是土壤改良。采取淹水,太阳热能或使用石灰氮、棉隆消毒,消减草莓地连作障碍;增施有机肥、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肥,改良园地土壤。

二是健壮栽培。培育与采用无病壮苗;适时定植,前期施均衡型肥,结果期施高钾型肥,合理打叶整枝、疏花疏果,保持植株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平衡;放养蜜蜂,科学调控棚内光照、温湿度,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

三是清洁管理。保持园区整洁,集中深埋或装袋病老叶;实施全园覆盖,降低湿度;铺地膜后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保持地膜干净或坐果后畦两边垫上白网,减少烂果,防止土壤污染果实。

四是病虫害绿色防控。定植后至开花前,仔细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基数;开花结果期使用黄板/蓝板、性诱剂,释放捕食螨、异色瓢虫防治叶螨和蚜虫,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对症适期防治,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五是产品质量管控。采前进行自检或委托检测,实施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适时采收,做到卫生采摘、分级、包装。

 

(五)果树主推技术(6项)

1、水果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水果生产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新型实用技术,果树通过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起到避雨、降低病害和水土流失、减少裂果、提早产期、提高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花期避雨还能减少落花,提高坐果率。避雨栽培适合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推广,我省在葡萄栽培上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我省重点在杨梅、枇杷上推广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杨梅避雨栽培技术模式主要为避雨网室栽培(顶棚覆盖避雨棚加防虫网)、避雨伞和大棚促成栽培三种类型,枇杷避雨栽培主要类型有避雨棚、钢架单体棚和全封闭保温避雨棚等。

2、水果套袋技术

实施专用果袋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档次、生产无公害水果的有效措施。套袋能改善果实外观,较好地防止农药污染,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明显。梨、桃、葡萄、枇杷等生产中都推行套袋技术,不同果袋类型进行套袋会对果实外观产生不同的效果,生产中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透光、不透光等不同类型,绿皮梨、桃、葡萄选用透光袋,褐皮梨、枇杷选用不透光果袋。操作技术上,套袋时间一般在定果后进行,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避免碰落套好的幼果。套袋前需喷杀菌、杀虫剂1—2次,喷药后及时套袋。果实适期采收能克服套袋果糖度略有下降的缺陷。

3、葡萄控产提质技术

葡萄生产中优质化栽培技术之一,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可有效解决葡萄产量过高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葡萄控产提质技术重点通过标准化花果管理措施,实施科学合理的疏穗、疏果等技术来控制葡萄产量,中大粒品种每穗控制40~60粒左右,小粒品种留80粒左右,保证每穗葡萄的颗粒数稳定、形状均匀、甜度提升、成熟期提前,从而达到提升果品质量的目的。葡萄控产提质技术实施中,一般欧美杂交种亩产量控制在1000-1250公斤、欧亚种亩产量控制在1000-1500公斤左右为佳。

4、柑桔完熟栽培技术

完熟采收技术是在果实充分成熟,果面完全或基本转为品种固有色泽时采收,此时果实充分成熟,品质优、化渣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度低,风味浓郁。技术要点为:一是品种上选择早熟温州蜜柑、瓯柑、胡柚等,晚熟品种越冬完熟栽培应做好防冻措施,贮藏品种不适于完熟栽培;二是选择坡向面南,土层中厚,不易受寒潮影响的丘陵缓坡,树势略强或中庸的成龄桔园;三是分批采收而非全树留果延后采收,完熟栽培比普通采收期延后15-30天,完熟一批采收一批;四是树体管理以轻剪为主,去强留弱,多留较弱的侧枝,疏果比常规更轻。如临海普遍采用柑桔完熟栽培技术。

5、桃Y字型(两主枝)省力、优质整形技术

南方桃传统栽培技术多以密植高产为主要目标,导致成龄树果园密闭,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防治不彻底,生产操作费时费工,优质果率偏低。二主枝(Y字形)整形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主要技术要点:宽行密植,成型快,利于机器化打药、施肥和除草;透光指数高,病虫害防治次数最少降低30%、优果率提高20-30%、疏果套袋效率提高20%以上。产量一般控制在亩产1500公斤之内。

(六)食用菌主推技术(5项)

1.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香菇、黑木耳、秀珍菇、茶树菇等袋栽食用菌菌包的工厂化制作和蘑菇等床栽食用菌培养料的工厂化制作,实现轻简化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培养菌料质量,促进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其技术核心:一是科学配方(料);二是机械制袋(料),拌料(建堆翻堆)、装袋(进料)全程机械化;三是精准灭菌(隧道发酵);四是高效接种;五是高质量发菌。

2.秀珍菇轻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集机械制包、移动打冷催蕾、绿色防病虫等关键技术于一体,具有降低劳动强度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商品菇品质等节工省本、绿色安全作用的轻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其技术核心包括:(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2)自动机械制包,(3)健壮菌包培育,(4)移动打冷催蕾,(5)菇棚高效降温调控,(6)“二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绿色防控。

3.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固体液化菌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液体菌种(固体液化菌种)技术:适用于工厂化食用菌自动化、高质量、高效率接种,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用种成本低,发菌快的特点,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发菌周期10%以上;其中固体液化菌种技术是我省原创性技术。其主要技术核心:(1)液体菌种:选用液体菌种专用设备,生产工艺为摇瓶空灭—摇瓶培养基的制作—灭菌—冷却—接种(试管种)—培养—摇床培养—发酵罐的清洗—发酵罐的空灭—发酵罐培养基的生产—灭菌—冷却—接种(摇瓶种)—菌丝培养—接栽培瓶—发菌培养。(2)固体液化菌种:选用全溶性固体专用种源(每瓶净重100-110克);使用配套的智能液化系统,用无菌水直接液化、稀释后接种。适用于瓶装或短菌袋自动接种机接种,每1000克专用种源经液化后可接种3000个栽培瓶(袋),即等量的固体液化菌种经液化后可接种量是常规固体菌种的75-125倍。

4.黑木耳小孔出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指用专用黑木耳品种、优良基质及配方、调控培养、密刺小孔、合理给水、协调管理、适时采摘及设施干制的一种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优点是刺小孔出单片、耳型小的黑木耳,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核心:(1)适时栽培。一般在8-9月份制袋接种。(2)选用良种。选用萌发快、出芽整齐、出耳集中、朵形小、抗杂耐旱等特性的品种。(3)科学配方。(4)精准刺小孔催芽。选择阴凉天气,用打孔机或手工进行刺孔排气,小孔直径0.3cm的,深度一般为0.5cm-0.8cm ;刺孔形式以“O”、“—”、“Y”等为主,刺孔密度要达到220-240孔/棒。同时要通过“控温保湿、通风布光、加大环境差异刺激”等进行调控。(5)协调出耳管理。选阴凉天气适时排场。掌握“择机合理给水、适时晒棒、干干湿湿”原则,协调出耳管理。(6)适时采摘及设施干制。耳片六七分成熟时即可采摘,小孔出耳技术禁止超过成熟期采摘,采收前2-3天要停止喷水。采收的耳片及时清洁杂物,采用层架设施架空晒干,禁止在泥土或水泥地面晾晒。

5.双孢蘑菇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

该技术是指选用高效配方,通过培养料机械翻堆、隧道式集中一次、二次发酵,优质发酵料分析评价,并配套应用泥炭混合覆土、微喷灌补水等轻便、简捷的栽培技术,减少蘑菇生产用工和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其主要技术核心:(1)高效配方,(2)高效预湿、混配,(3)机械翻堆,(4)隧道式集中一次、二次发酵。一次发酵培养料标准: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水分控制在65%-70%(用手握紧培养料至指缝间有5-7滴水滴下为宜)。二次发酵培养料标准:培养料暗褐色、易断、有弹性,料内长满白色放线菌,无氨味,具有浓厚的发酵香味;含水量为65%-70%;pH7.2-7.5。(5)泥炭混合覆土,草炭:细土体积比1:1混合,拌匀,并添加新鲜石灰粉调至pH值7.2-7.5;(6)出菇期微喷灌补水。

(七)茶叶主推技术(3项)

1、平阳黄汤加工技术

平阳黄汤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品牌之一,乾隆贡品,是我县茶叶主导品牌。该项技术对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增加产量,提升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将起到关键作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平阳黄汤加工工艺的平阳特早茶、本地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经摊青 → 杀青 →揉捻→一闷→一烘 →二闷 →二烘→三闷→三烘等“平阳黄汤”特定加工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如下:

鲜叶摊放:鲜叶进厂分级摊青,薄摊均匀,厚度不超过3cm,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不同时间的鲜叶要分开摊放。摊青时间为4h~12h,最多不超过20h。

杀青:可用平锅手工杀青或小型滚筒杀青、汽热杀青机杀青。杀透杀匀,色泽由鲜绿转为暗绿,无青草味、茶香显露,手握有轻微刺触手感,折之不断有弹性。

揉捻:单芽不需揉捻,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可轻揉,可用25型、30型揉捻机。揉捻机揉捻每次投叶量为揉桶九成满为宜。揉捻机揉捻时间视鲜叶嫩度揉捻1 min ~2min。

一闷:揉捻叶的芽坯在闷黄车间内堆放在竹篮框内,上盖白湿布,厚度30 ~40cm,,车间温度25℃~28℃,相对湿度为65~75%,闷黄时间为5 ~6小时。闷黄以芽色呈黄,有清香气时为适度。

一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80℃~90℃时上叶,均匀薄摊,厚度2 ~3cm,时间10 ~12min,初烘至5成干,手握感仍柔软,茶香显露为宜。

二闷:温度22 ~28℃,相对湿度为75 ~80%,二次闷黄时间为7 ~8小时,待色成微黄色,黄汤特殊闷香味渐显为止。

二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90℃~100℃时上叶,均匀薄摊,厚度3 ~4cm,时间8 ~10min,复烘至7成干,手握稍有触手感为宜,黄汤特殊香气显露为宜。

三闷:温度25 ~30℃,相对湿度为80 ~85%,再闷黄时间为4-6小时,待色成嫩黄色,闷香味显露为止。

三烘:用烘干机烘培,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20℃左右,摊叶厚度4 ~5cm,时间 3~4min,烘至足干时下烘。

干茶整理:下烘后要拣剔单片、梗子等使品质统一后每8—10斤装一箱。

2、平阳早香茶加工技术

平阳早香茶是我县绿茶主导品牌,因上市早、香气高而得名。该项技术对提高平阳早香茶品质,增加产量,提升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将起到关键作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平阳早香茶加工工艺的平阳特早茶、本地群体种等茶树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经摊青 → 杀青 →理条→一次加压整形 → 二次加压整形 → 辉锅提香→足干。

1、摊青:用竹篾放在木架上,厚度在3cm以下,时间为6—12小时,目的是蒸发水分,散发青草气,利于杀青。

2、滚筒杀青:用高温杀死酶的活性,防止茶叶红变。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在开始投叶的同时,开动出茶口的电风扇,使出口的杀青叶迅速降温,排除热气和水蒸气,以防闷黄。

3、理条:使用理条机或多功能机进行理条,槽锅温度掌握在 150℃~170 ℃,振动频率为 135±5 r/min,投叶量为每槽(工作面约为400mm×110mm) 75 g~100 g,通过7 min~8 min 理条,茶叶在槽锅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响声,茶条已理直,手捏有发硬感,即可出叶。

4、一次加压整形:理条结束,叶子经适当摊凉回潮后,采用6CM-43型扁茶炒制机加压整形。温度以110℃ ~120 ℃为宜,开始稍高,后逐渐降低。投叶量为每机投200g左右,加压掌握“轻、重、轻”之工艺原则,前期加轻压,中期加重压,后期松压。

5、二次加压整形:经适当摊凉回潮后,采用6CM-43型扁茶炒制机进行二次加压整形。 温度以100℃ ~110 ℃为宜,开始稍高,后逐渐降低。投叶量为每机投350g左右。加压掌握“轻、重、轻”之工艺原则,前期加轻压,中期加重压,后期松压。

6 、辉干提香:加压整形结束后,叶子经适当摊凉回潮后,采用6CM-48型扁茶辉锅机提香。热空气温度以80℃ ~110 ℃为宜,开始稍高,后逐渐降低。时间为25—30min,炒至足干时取出。当干茶含水率5.5%以下,取出。

3.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重在生态维护保持,在做好“园、林、水、路”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提倡茶园的茶-林结合。 连片茶园按照100m*100m左右的间隔设置林带,坡地茶园依山依路建设防护景观隔离的多功能林带。隔离林带建议宽5~10米,省道,农田的间隔缓冲带建议15-20米。公路林带上的植物可以是常绿或落叶树种,茶园内部可配置乔灌草三层生态结构,即树木—茶树—矮杆绿肥花草作物。茶园内遮荫树宜种植落叶乔木;茶园田块间应有隔离道路、排灌水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或果树等,种植间隔3—5m,可乔灌草结合种植。绿化、隔离等所用树种至少三种以上。根据茶园地形、地势,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和蓄积坑。蓄积坑每公顷建造1—2个,容量10—50m³。干旱影响严重茶区鼓励在茶园建立喷滴灌设施,提倡茶园套种绿肥。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优先使用农业防治措施(分批多次采摘、茶树合理修剪、及时耕锄培土、清园疏枝、及时排灌、深施有机肥等),物理防治(人工摘除、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声波防控等)、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喷施生物农药等)。提倡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及脂溶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施药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积极采用新技术,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八)中药材主推技术(1项)

道地中药材提质增效仿生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选择生态条件良好的中药材道地产区,建立规范化生产基地,应用道地优良品种(健康种苗),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作物轮作种植模式,提倡使用固氮植物、腐熟农家肥料等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做好适时采收和产地绿色清洁化加工;严格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推进中药材优质优价。

(九)甘蔗(1项)

甘蔗脱毒种苗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该技术是集脱毒蔗苗、深耕宽畦、浸种消毒等关键技术于一体,具有防治病毒病、降低连作危害,提高产量品质的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其技术要点包括:(1)选用脱毒蔗苗,假植移栽繁种;(2)深耕宽畦,重施有机肥;(3)浸种消毒,合理密植;(4)适时灌溉,防止水裂;(5)捆扎抗倒,延后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