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平阳动态

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我们渴望做生活的强者


本报实习记者 余梦娜 文/摄

昨天是我国第29个全国助残日。今年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它传播的是一种互助互爱、自强不息的正能量。

记者从县残联了解到,我县持证残疾人16500多人,劳动年龄段9200多人。其中,有劳动能力6000多人,已就业4800多人,就业率约80%。目前,我县针对听力、言语、轻度肢体残疾人的集中安排就业企业有4家,针对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障人士的辅助性就业中心有3家。在助残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进其中两家“特殊”的企业,听听他们的故事及心声。

公司是否办下去,由他们决定

这是一家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公司。记者来到温州民政编织厂时,负责人潘尚水正用手语与员工交流,办公室里坐着几位负责统计的残疾员工,还有些打杂的残疾员工在协调今天需要做的活,剩余的一些残疾员工正在织袋子、推筒等,除了一些身体上的差异外,工作情况及熟练度与普通员工没什么区别。现场,他们与普通员工一起上班、吃饭,十分融洽。

“这些残疾员工比正常人勤劳,做得更好。”潘尚水告诉记者,他们很单纯,世界只有“黑和白”;他们很善良,很容易被骗;他们也很真诚,你对他好,他便对你更好。

谈及为何会招收残疾员工,潘尚水说:“之前,家里长辈经常会去农村走亲戚,看到村里的残疾人因没有工作而生活艰难,便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据介绍,该公司1998年成立时有30多位员工,其中有10多人系残疾员工,现在有40多位。这里有为他们量身制定的工种。如聋哑人,力气较大的,可以从事体力活;肢体残疾的,安排他们打杂、统计的活;轻度残疾且较灵活的,从事拌料工作,工资相对较高。

“为了给残疾员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工资往往比普通员工要多发几百元。其实国家对残疾人非常照顾,不上班也能领1000多元补助,但他们很勤劳,宁愿出来工作。”潘尚水告诉记者,现在编织袋厂赚不了钱。几年前,考虑到他们大部分人社保已交满15年,老了生活也有所保障了,本想把工厂关闭的,但征求残疾员工意见时,大家十分不舍,希望工厂继续办下去,没了工厂就像没了家。至于为什么会不想办了?因为聋哑人听不到,骑自行车或电瓶车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交通事故,这点让潘尚水感到很不安,压力很大。

“现在厂里的残疾员工早已饱和,如果还有特别贫苦的残疾人需要帮助的话,我还是会给工作机会。因为,这个群体真的很可怜,常人无法知晓他们的痛。希望媒体能多报道残疾人群体的生活,也希望他们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潘尚水说。

残友一起,找到自信和归属感

平阳县乐创社会服务中心是一家辅助性就业中心,平均每天有30多位残疾人来这工作。记者看到,工疗室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袋子,大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提袋纽扣安装等工作。据了解,这个团队里,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让大家找到了自信,也找回了生活的尊严。厂里也有一些普通员工,他们看到残疾人工友需要帮助时,都会二话不说挺身而出,相处起来十分融洽。

“我是一位肢体残疾人。虽不能行走,但很想走出去,与残友们一起沟通、交流,可是不知道该去哪儿。后来政府出台创办‘就业辅助中心’的政策,立马和几位残友商讨创办乐创,经过多方努力,2017年正式落成。”乐创负责人说,中心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有工疗室、日间照料室、医疗康复室、体育健身室、医务室、阅览室、棋牌室和会议培训室等。自成立以来,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社会服务及创投活动,这不仅能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劳动,也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更好地融入社会。

“公益+商业的模式,再加上手工活利润很低,有时候为了赶工期得倒贴工资,所以一直在亏损。我们原有的积蓄也快用光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乐创负责人说,虽然如此,但每次看到残友们在这找到了归属感,就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靠自己赚钱,是一件幸福的事

阿广是一位聋哑人,今年40多岁,一直在温州民政编织厂从事推筒、搬运工作。他为人仗义,待人真诚,潘尚水称他为“总司令”。当初阿广刚来上班时,年纪尚小,父母多少有些不放心,经常来厂里了解情况,后来就放心了,见到潘尚水就说:“我把儿子交托给你了!”

阿江(化名)和老婆都是聋哑人,夫妻俩和眼盲的母亲住在临时搭建的棚里。由于老婆吃错药造成瘫痪,他每天要照顾母亲和妻子的起居,一照料就是10多年。其余时间便来温州民政编织厂上班赚钱养家,虽说辛苦,但他一直坚持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家里的生活。

阿青(化名)是一位肢体残障人士,在温州民政编织厂2年了,从事称袋、出入库工作,丈夫也是一位残疾人,在外做着散工。当初的求职之路十分艰难。直到来了这里,她才找到了“家”。

肢体残疾的吴大叔于5月6日过完60岁生日,他膝下无儿女,一人独居。之前,一直找不到活干,在乐创找到了工作。生日那天,中心特别为他策划了一场温馨的生日会,工友们唱起生日快乐歌,陪他吹蜡烛、许愿等,这让他感动不已。吴大叔告诉记者,现在他一天能赚三四十元,能靠自己的一双手自力更生。

小散(化名)于一两个月前来到乐创中心工作,她患有重度残疾,母亲中风多年,父亲身体不好,她一直照顾两老,直到母亲搬到敬老院才出来工作。她听朋友说起乐创中心,便来找工作。尽管,须每天开着轮椅花费半小时到这,但她依然坚持。因为,这里有着相同情况的残友,能靠自己赚到钱,也不会因身体残障而受到异样眼光。

采访过程中,“靠自己双手赚到钱,是一件很幸福、开心的事”是他们说得最多的话。记者能感觉他们待人真诚,对生活充满了渴望。他们有的开朗,有的孤僻,有的无奈,他们不是希望被同情,而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被看待,不会遭受歧视。希望有更多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像民政厂和乐创这样的企业及服务中心,能参与到助残行动中来,帮助残疾人集体就业,脱贫,更好融入社会。

我们的心声

阿广: 我们很好很正常,请大家放心。

阿青(化名):在这里上班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

吴大叔:我自己能赚钱了,我现在过得很开心。

阿芬:我负责接乐创的来料加工业务,希望谈生意时,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们残疾人其实心很细的,能把活做好,希望能接到小件的加工活,方便大家搬运。

吴后选:新时代新梦想,小康生活你我共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叔:我在民政厂工作很多年了,腿脚不便,只能打打杂,但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已经很不错了。

阿花(化名):其实我有很多想法不敢告诉别人,怕说出来大家觉得我是神经病,与残疾人群一起工作才觉得自己是正常人。因为我们是一样的。

阿美(化名):女孩子都爱美。初中时,我知道了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就再也不敢穿裙子,也不敢出去,会待在家里胡思乱想。希望自己能不怕其他人的眼光,能战胜自己,穿一次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