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部门动态

学校鼓励孩子改戴队徽


本报记者 陈佳佳 实习记者 周馨晗

“我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升旗仪式上,少先队员们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在他们胸前飘扬的,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少先队标志——红领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鼓励学生摘下红领巾,取而代之的是别在胸前的队徽。那么,队徽究竟能否取代使用已久的红领巾?学生、家长、老师又如何看待?针对此事,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学校鼓励夏季改戴队徽

记者采访我县部分小学发现,昆阳一小采用开放型政策,由学生自主选择佩戴红领巾或队徽;鳌江七小则统一要求学生佩戴队徽;记者在昆阳二小操场发现,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没有佩戴红领巾。该校大队辅导员钟彬荟告诉记者:“我校于2017年开始推行夏季用队徽取代红领巾。考虑到夏季天气炎热,学生戴红领巾极易长痱子,每年5月1日至10月1日,我们都建议学生佩戴队徽。”

据了解,昆阳二小在推行用队徽取代红领巾之前,进行了诸多调查。“红领巾由来已久,是否将其‘摘下’必须谨慎。推行前期,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根据2005年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队徽和红领巾、队干部标志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在天气炎热时,除参加少先队的集会和活动外,可暂不佩戴红领巾,但应佩戴队徽。因此,我校决定在夏季改用队徽,冬季再让学生戴回红领巾。”昆阳二小德育副校长施世然说。

家长孩子看法迥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孩子们对于佩戴队徽一事看法迥异。昆阳二小黄同学认为,比起戴红领巾,她更喜欢佩戴队徽,因为戴着队徽更轻松、更方便;昆阳二小吴同学告诉记者,他觉得学校的举措挺好的,夏季天热,还要在脖子上围一层红领巾,就更难受了;昆阳一小李同学告诉记者,他更喜欢戴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更加直观,别人从远处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佩戴红领巾或是队徽只是形式问题。正在昆阳一小等待孩子放学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好动,夏天一上完体育课全身都是汗。之前学校规定要戴红领巾,孩子就长了好几次痱子。”家住鳌江镇下桥小区的市民李先生认为红领巾存在安全问题,孩子年纪小,平时少不了追逐打闹,玩耍时互相拉扯很容易产生危险。吴先生告诉记者:“平时走在路上看到戴红领巾的孩子,总感觉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红领巾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情怀。”

红领巾代表一种情怀

红领巾不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献血,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队徽是少先队组织的象征,根据相关规定,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由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等元素组成。

记者在昆阳一小附近小店看到了4种不同类型的队徽。一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每种队徽都有学生购买。“我校队徽一般由班级统一购买,礼仪打分干事会对不正规的队徽加以提醒并要求更换。”钟彬荟告诉记者,为确保佩戴安全,徽章必须制成按扣式。

那么,红领巾逐渐“退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否存在影响?钟彬荃坚定地回答记者:“不会,在升旗仪式、队会仪式及其他重要活动上,我们还是会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佩戴队徽只是形式的改变。学校在开展国旗下演讲、主题队会、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中会穿插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通过具体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