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南麂海洋生态保护这一中心,积极主动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市委巡察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海监执法、海洋科研、科普宣教、美丽海岛建设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获得了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优秀荣誉。 一、2019年工作情况 (一)强抓主题教育、巡察问题整改,全面从严治党得到再深化。2019年5月22日—6月21日,温州市委第四巡察组对我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巡察,指出了4个方面28个问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局又从9月12日开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市委巡察和主题教育,进一步查摆了我局党委及干部职工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通过问题有效整改,进一步强化了局党委核心作用,启动了南麂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了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南麂镇、县旅投公司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保护区核心区的管理并启动了核心区村民房屋的征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 谈心谈话”等制度得到严格落实;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建设,提升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坚定了理想信念。特别是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深了对新时代南麂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认识,坚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规范了组织建设,选人用人、干部队伍管理、因私出国、干部兼职等管理更加有力;进一步强化了作风建设,全局干部职工担当精神得到加强,“一岗双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严格贯彻落实,相继完善出台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公车管理使用制度》等16个规章制度,推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二)重抓生态保护,南麂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1.着力深化海洋科研工作。完成了龙船礁、小柴屿、下马鞍等11个岩相潮间带(一年四季)和大沙岙沙滩(核心区内外)、火焜岙沙滩、国姓岙泥滩4个软相潮间带(一年两季)的采样调查及海鸟、水仙花、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为南麂海洋生物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成功创建由宋微波院士、麦康森院士等17名全国知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南麂保护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于12月6日—7日成功召开南麂列岛岛屿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研讨会暨南麂保护区专家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年会;继续加强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关系,新签订了《南麂列岛野生岛屿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真蛸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对策》等4个新研究课题,还分别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推动保护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成功引进南京林业大学1名博士后科研人员进站联合培养;同时,完成了南麂海洋珍稀动植物救助中心修缮改造,提升了科研硬件水平。 2.保持陆海执法高压态势。今年以来,保护区海监支队从严把握新形势下海洋生态保护新标准、新要求,坚决对违法行为冒头必打。认真组织开展 “碧海”、“海盾”、“护岛”三大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大沙岙沙滩等边浅蛤繁殖期禁采执法大检查、打击未经许可渔业生产作业及垂钓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偷盗采捕等破坏海洋生态行为,有力保护了南麂海洋生态环境,呈现出南麂海域非法捕捞和违法垂钓已较去年明显减少的态势。截至2019年11月30日,保护区海监支队共执法检查345次,其中海上执法205次,检查航程6186海里,共出动人员1917人次。立案21起,结案21起,立案数、结案数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3.创新开展科普宣教工作。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创新载体。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主题日宣传、保护区网站、“中国.南麂”微信公众号、微信、新闻媒体、志愿者服务等各种平台积极宣传保护区相关工作、海洋保护成效、法律法规政策等海洋保护宣传,年度宣传信息推送50多条。二是不断加强与各大主流媒体的对接,积极宣传保护区特色做法和保护成效。在“5.22生物多样性日”和“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展广场宣传、南麂限塑环岛徒步、海洋科普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活动;在“7.31世界巡护员日”联合浙江、湖北等9省境内的南麂列岛、神农架等15家自然保护区,以音视图文的形式共同发布《“世界巡护员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特别报道:巡护员,今天我为你点赞!》,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巡护员群体的关注度。浙江卫视大型纪录片《东望大海》摄制组来南麂取景,该纪录片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展现东海新时代发展新貌及东海人的当下生活。上海《乐活》杂志2019年第6&7期“人与生物圈”专栏刊登《“奔麂”弄潮 贝藻丰饶》,宣传南麂海洋保护工作。此外,我局还联合县有关部门举办“军民携手一家欢,和谐共建新南麂”南麂军民庆“八一”联欢晚会,受到广大军民的好评。 (三)协力推进南麂环境综合治理,美丽海岛实现新蜕变。一是继续深化村庄环境整治。以“大拆大整”、“三改一拆”、“清洁乡村”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违章拆除和环境节点绿化工作,共拆除各类违建6000多平方米,绿化补植4000余平方米。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陆岛联网工程建设,结束了南麂岛缺电的历史;实现了南麂厨余垃圾堆肥处理、其他垃圾打包外运,解决了南麂垃圾处理难问题。加快推进南麂港航便民服务中心、道路“白改黑”工程、南麂农污工程提升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并启动了海水淡化工程方案设计和环评编制工作。三是强化社会治理。以村庄周围、房前屋后、道路两侧、集贸市场为重点,开展“五乱”治理行动,全面整治南麂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等不文明行为,共清理乱拉线7000多米,交通、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道路两侧及房前屋后乱堆放、家畜家禽散养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生态优先,协调推进南麂生态旅游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实现南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将在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下好功夫。 (一)在以打促管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大海监执法管护力度,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海上非法捕捞、凿挖、海钓等违法行为,保护南麂生物多样性资源。二是严厉查处岛屿陆地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行为,监督垃圾分类处置、外运和污水“零排放”有效落实,并积极推进南麂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三是争取林业和草原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启动南麂智慧平台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监控、联通云平台及高新通讯等技术,建立“360度防控,安全无死角”的海岛安防体系,打造“针对核心区域重点监控”的热成像预警系统,形成“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海岛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打造 “智慧海岛”。 (二)在科研兴岛上下功夫。一是申报“蓝色海湾”项目。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编制南麂保护区“蓝色海湾”项目实施方案,编排项目投资总额4-5亿元,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内容,力争向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争取2-3亿元资金。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继续深化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和南京林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展大黄鱼产业相关技术研究和南麂岛屿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推动“研用”转换。三是谋划建设南麂海洋科研中心,打造南麂“院士岛”。在南麂选址规划建设海洋科研中心,结合由宋微波院士、麦康森院士等17名全国知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南麂保护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南麂“院士岛”。具体通过定期邀请院士、专家上岛调研,为保护区新时代保护性开发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和政策咨询,以及借用院士、专家的科研资源,引进科研人员和海洋前沿领域研究课题进行在地研究,全面提升南麂海洋科研能力,将南麂打造成我国海洋科研示范样地。四是加强科研队伍能力建设。加强保护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对2019年新进站的南京林业大学张敏博士后进行联合培养;与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合作,定期选派我局研究所人员到该所进行学习,提升科研人员在基础育苗技术、饵料培养技术、科研监测等方面能力,提升保护区自身科研水平。 (三)在深化南麂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围绕打造“国际海洋生态休闲岛”这一总目标,大力度推进南麂岛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南麂国土空间规划、养殖专项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完成南麂兴岙村、马祖岙村、东方岙村村庄方案设计,明确发展主题和正确定位,推行差异化打造。二是加快推进房屋征迁工作。完成南麂兴岙村、马祖岙村、东方岙村等3个村房屋征迁工作。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完成南麂港航便民服务中心、道路“白改黑”工程、自来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线路“上改下”、海上养殖设施景观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快推进海岛治理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经营秩序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 (四)在深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推进南麂生态旅游发展。继续深化旅游产业强基础工作,科学指导民宿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民宿;完成南麂海岛风情示范带工程和南麂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满意度。二是推进南麂大黄鱼产业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结合南麂养殖专项规划编制,科学规范南麂大黄鱼养殖行为,实现生态化养殖;实施南麂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渔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继续强化品牌打造,提升南麂大黄鱼价值。 (五)在强化科普载体打造上下功夫。继续依托主题日宣传、局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多样化、立体式的海洋保护宣传,着重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以保护区建区30周年为契机,召开国际性高端论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海洋专家参与探讨新时代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并借此契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宣传南麂,提升知名度。督促推进南麂科教馆建设,将其打造成宣传南麂丰富的贝藻类资源及海洋知识的新窗口、新阵地。同时,计划在保护区码头入口、重要景点、节点等区域规范设置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海洋科普标志、雕塑、小品、宣传栏等宣教设施及配套绿化景观,进一步浓厚海洋保护宣传氛围,让每一个游客一上岛就能体会到、感受到进入南麂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氛围,自觉接受生态保护理念的熏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