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生活资讯  > 其他

@平阳人,你用公筷公勺用餐吗?


   “良好的餐饮习惯关乎大家的生命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倡议大家公勺公筷分餐,开启健康新生活!”2月29日,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发出倡议。

  围桌而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常见体现,大家通过共食表达亲密。殊不知,这种用餐方式会带来风险,为病菌的扩散大开方便之门。那么,我县市民是否已选择分餐等模式?不同年龄段看法有何不同?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县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从综合数据来看,有八成以上的受访者用餐时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更别说分餐,至于原因,一半以上的市民觉得,此举会伤害彼此感情。当关系儿童时,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使用属于自己的碗筷,不提倡用他人碗筷给孩子喂食。

  

  “60后”不以为然

  市民杜先生的小女儿今年一岁多,其母亲特地从老家赶来照顾孙女,但杜先生发现他母亲爱用自己的筷子给孙女喂饭。他提出孩子的餐具应和大人区分,得到“你由我喂饭长大,不也健康成长了”的回答。纵有再多无奈,怕伤了母亲心的杜先生,只能反复与母亲沟通。

  “很多时候,老一辈不能接受的只是孩子说话的语气,并不是事物本身,拿出足够的尊重和耐心,都会有办法。”在杜先生的耐心沟通下,虽然他母亲依旧认为吃一顿饭备几双公筷很是麻烦,可给孙女喂饭时,她已经不再使用自己的筷子。

  经采访,记者发现60后受访者普遍表现出对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的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家人围桌吃饭再正常不过,给小辈夹菜也不必特意分筷。

  

  “70后”逐渐习惯

  部分70后受访者则考虑到孩子的健康问题,认为公筷公勺分餐极其必要。

  “孩子读小学时,爱人就提议用公筷公勺,到现在已有八九年,这种用餐模式成习惯了。”市民苏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开始也不习惯,总拿错筷子,为此,翻阅很多有关公共卫生书籍的他,意识到了共食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了全家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为了孩子着想,苏先生全力支持他爱人的提议,并身体力行,劝说其他家庭成员一同使用公筷公勺。

  可即便在家使用公筷公勺,出门在外或朋友聚餐,总有不能避免的时候。苏先生说,目前大部分餐馆会给汤类食品备一把公勺,但剩下的菜品则很少会出现公筷的踪影。“我尊重朋友的用餐习惯,毕竟有时候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我外出就餐时,会坚持用公勺打汤。”

  在苏先生等部分70后受访者眼里,要改变共食习惯,可以先从使用公筷公勺开始,再慢慢转化为分餐模式。

  

  “80后”态度坚定

  与大部分60后、70后不同的是,80后对于公筷公勺分餐的态度最为坚定,此次调查中,多数80后受访者因家中孩子等缘故,已开始实施分餐或选择使用公筷公勺。

  疫情开始不久,市民黄先生便选择使用公筷。问及原因,他说:“此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分餐和公筷能最大程度保护餐桌上的用餐者。”由此,他们夫妻俩给孩子购置了不同的餐具。孩童专用餐具不仅更适宜孩子进餐,同时可以将米饭、蔬菜等别类放置,能清楚知道孩子这一顿的食量,还能最大程度减少食物浪费。

  孩子的用餐问题解决了,大人是否习惯新模式?黄先生告诉记者,极少数情况下,他和妻子会用错筷子,但会时刻注意及互相提醒,要对家里的两个孩子负责任。“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养成习惯。”

  

  “90后”不抵触

  而大部分90后受访者没有主动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但表示倘若家中长辈要求或用餐时已放置公筷公勺,他们不会抵触使用,且能遵守使用规则。

  记者在对年轻群体进行调查时,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长这么大,也就吃火锅用过公筷。”“公筷这东西在我家已经实行失败。”……相同的是,他们都无法忍受不熟悉的人用私筷在食物里挑来拣去。

  “我选中食物后,就直接夹到自己碗里,若看到别人用筷子搅有汤水的东西会受不了。”参加工作两年的小张说,他小时候,家里虽然没有使用公筷,但会给他备专用的筷子,长辈也总是教育他要吃什么就只能夹什么,“小时候挑嘴,常乱翻乱搅,挨了几次打以后就记住了。”在小张看来,使用公筷公勺是好事,虽然不太习惯,但会遵守。

  

  【编后】

  专家介绍,提倡聚餐用公勺公筷,既是一种餐桌文明的时尚表现,更是一种餐饮安全卫生的保障。而分餐制能大限度地减少消化道疾病传染的几率,因为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容易使患有胃溃疡的家庭成员在用餐过程中,对家庭成员带去交叉感染。此外,有利于控制饮食量,改变大吃大喝的习惯,防止偏食,以及减少病菌传播。

  至于市民不愿意选择公筷公勺和分餐的原因,多是怕此举会伤害彼此感情,其实不然,推行公勺公筷,分餐,反而是对亲朋健康的关心与重视的最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