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2008年
索引号 001008003008013/2018-98423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信息公开年报 发布机构 县审计局
生成日期 2018-11-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县审计局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平阳县审计局

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县政府要求,2008年3月起我局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此,专门配备了1名兼职工作人员。截至2008年底,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2008年,我局认真实施信息公开条例,能按照县政府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我县审计工作实际,逐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在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基础工作,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根据要求,本局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积极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维护、更新和报送工作。

  二是逐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审计公开工作取得新突破。2008年我局审计公开工作有了新突破,如对我县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结果、2007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等,我们除在《新平阳》公开外,还通过我局网站向社会公开。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2008年,我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构,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着力推进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我局到2008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4条。

  (一)主动公开的内容

  2008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

  机构信息类信息3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57%,内容为本局机构领导成员、机构职能、政府自身建设、投诉咨询等。

  政策文件类信息8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5%。内容主要是平阳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关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等三个办法、本局政务公开项目、平阳县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平阳县审计局内部审计工作联系点制度、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和加强协调配合制度的实施办法等。

  决策信息类信息2条,内容为单位概况、重要工作责任制。

  工作信息类信息8条,内容为计划总结、平阳审计信息。

  行政执法信息类3条,内容为执法事项、执法处罚、行政监管。

  人事信息类信息1条,内容为人事任免

  信息公开指南1条。

  (二)主动公开的形式

  从便于公众知情,方便公众办事,有利于公众监督为出发点,2008年,我局除上报县政府信息办公开信息外,还充分利用“平阳县审计局”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在第一时间在该网站予以公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08年本局没有收到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08年我局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本局2008年度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申诉案(包括信访、举报)。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08年,我局虽然在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审计公开的内容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界定还有待规范,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还有待加强,这些均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为此,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根据要求,继续加大审计公开的探索力度,对确定公开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及时在网上公开,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八、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平阳县审计局

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指   标

单位

数量

一、主动公开信息总数

54

其中:网站公开数


①2003-2007年信息公开


②2008年信息公开

54条


二、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总数


其中:1、当面申请数


2、其他形式申请数


(一)对申请的已答复总数

1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3、否决公开答复总数


①申请内容不明确


②信息不存在


③非本机关政府信息


④属于免予公开范围


       4、申请公开收取成本费小计


(二)对申请的待答复总数


三、各类申诉总数


其中:1、行政复议数


2、行政诉讼数


3、行政申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