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平阳  > 红色地标

省一大会址: 见证“浙江的延安”党史著殊勋


点击播放视频

在平阳的众多红色记忆中,省一大的胜利召开无疑是最亮丽的一抹红,如今尽管硝烟散尽,但留在平阳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感人故事,却历久弥新。1939年,省一大在凤卧的冠尖与马头岗两个小山村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省党组织召开的唯一全省党代表大会,掀开了中共浙江党史崭新的一页。

冠尖山和马头岗两峰对峙,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中隔凤林溪,两地间距约3.5公里。在这两座山上,分别坐落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冠尖新楼会址和马头岗会址。其中,冠尖新楼会址是郑永暖家一幢5间2层木结构楼房(俗称新楼),马头岗会址是翁吉忠家一幢9间木结构平房。1939年,为了总结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一年多来的工作讨论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充实健全各级党组织,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在各县、各特区相继召开党代会的基础上,于6月作出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于7月下旬在平阳风卧召开的决定。


“省委之所以决定把省党代会放在平阳北港山区召开,是因为这里曾是红军挺进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是抗战初期国统区隐蔽的红色基地。这里的党组织与群众均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党群关系血肉相连、亲密无间。这里的党组织还掌握着一些‘白皮红心’的基层政权,党与当地一些上层分子有着较好的统战关系。在这里举行省党代会,既可掌握周围几个城镇的敌顽动态,又可对外封锁消息、保守秘密,因而比较安全可靠。”县党史办副主任李友彩介绍,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国民党顽固派开始积极反共,在各地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基本地区群众的严重形势下召开的。大会召开之前,时任省委书记刘英亲自把大会的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交给了时任平阳县委书记的郑海啸负责。在浙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平阳县委周密安排了大会的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为保证大会顺利召开,在安全保卫和后勤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个小山村,后勤保障是个不小的压力,担子落在了我爷爷身上。在当时,除了经费困难,更主要的问题是近100人的伙食采购问题。由于当时我党处于地下活动,不可能公开地、大批量地到国民党顽固派控制的街上采购物品,而农村又没有粮站和菜市场。怎么办?平阳县委想到了通过当地党组织去分散筹办。”郑海啸之孙郑海农说,当地党员分头购买粮食、肉类和蔬菜,有的乔装成小商店店主协助购买货物和各类海产品,秘密送到县委机关。当地群众从自家菜园挖出部分蔬菜,送给大会。

安全保卫和后勤供应的工作措施,有力地保证了中共浙江省一大的顺利召开。1939年7月21日上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凤卧冠尖新楼正式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26名正式代表,代表全省19000多名党员。刘英代表中共浙江省委致开幕词、作政治报告,并作两年来浙江工作的书面总结。大会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刘英所作的报告和总结。

为了确保大会的绝对安全和顺利进行,会议中途从冠尖新楼转移到马头岗村继续进行。大会在马头岗会场进行了选举,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和浙江省出席党的七大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

马头岗会址房主翁吉忠的后人翁仁德说:“我父亲翁吉忠是地下交通员,也是郑海啸的外甥,所以信得过。当年,郑海啸提出将会议转移到我父亲家时,父亲二话没说,一口答应,并马上召集马头岗村党支部的党员和群众,积极配合,做好房间打扫、站岗放哨、物品运送、洗菜烧饭等后勤服务。”

省一大加强了浙江党的领导,巩固了党的组织,鼓舞了全省党员干部的斗争热情和信心,使浙江全党空前统一,因而在浙江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深远意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革命先辈的辉煌却依旧永存。冠尖新楼、马头岗会址这两座老房子穿过历史的烟云,依旧屹立在原地,向每天前来瞻仰的游客诉说着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在新长征中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继续谱写平阳大地上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