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聚焦建党“100”周年安保打好“五大战役”,争创浙南最具安全感县域。一是坚决打赢社会稳定保卫仗,筑牢平安屏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和防范处置,让县域平安“底色”更足、更亮。打好防控涉稳风险的组合拳。以“一警三推送”建立与县、镇两级矛调中心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从接处警环节开始“一站式化解”;成立防暴小分队,全面提升应急处突水平。打好压降安全事故的组合拳。紧密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的“全周期管理”。打好巩固疫情防线的组合拳。坚持“大数据+情指行一体化+网格化”精密智控机制,一有疫情,高效启动、坚决阻断,坚决封堵非法入境入平通道。二是坚决打赢治安治理攻坚仗,丰满平安内涵。着眼防得更精,加大“红都义警”平安类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常态化开展PTU武装巡控,实行高频率车、步、无人机靶向联巡;完善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和犯罪高发、治安复杂区域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智防建设,着力消除治安破窗效应。着眼打得更准,完善固化扫黑除恶常态机制,确保黑恶案件露头就打;持续加大重大恶性犯罪和传统侵财犯罪攻坚力度,确保命案、“两抢”和“五类重案”全破,入室盗窃、电动车盗窃等破案率明显提升;持续抓好黄赌毒治安问题和食药环民生犯罪专项整治,严防形成热点、焦点、乱点。三是坚决打赢优化营商主动仗,强化平安供给。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精准服务、全力护航。紧抓服务提升。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再建一批“无人警局”,拓展“电子证照”场景应用,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办成事,进一窗就能办成所有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居民“一件事”改革和“安居码2.0”升级,提升新居民同城待遇,推动服务平阳对外开放和引才引智相关政策落地。紧抓管理优化。建立以“双随机+预警核查”为基础的监督检查方式,健全“柔性执法”机制和涉企执法报备制度,慎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财产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紧抓保障落地。落实护航警长制、“警务专员”服务制,完善侵害企业及企业家案件快速查办和涉企案件追赃挽损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化行业领域基础调查和前瞻性研究,强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利益受损群体排查稳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四是坚决打赢交通秩序巩固仗,补齐平安短板。持续开展“减量控大”“一创一治”系列行动,全力形成与县域“大交通”相匹配的道路交通管理体系。坚持智慧管理。升级“智慧交管大脑”,建立事故分析预警系统、路面交通状况智能预警系统、交通预警信息天网系统,切实为一线交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坚持精细管理。持续推进车辆检测集成改革,开展“净路严管”行动,实行“民警大网格、辅警小网格”的“1+N”捆绑勤务运作模式,确保道路始终高效通行。坚持安全管理。推动落实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九个一”工程,构建交警、路长、劝导员各司其职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开展“守护生命、铁拳护航”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实行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八大举措”,全方位整治电动车乱象。五是坚决打赢基层基础提升仗,扎实平安根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深入推进派出所“一所一品”工程。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实施重点培育和落后帮扶两项计划,争取在全省、全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中多扛“红旗”。深入推进警务室“示范提升”工程。将社区警务有机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努力将警务室打造成社区村居的平安共同体和会客厅,全面提升民警和社区民众的双向熟悉度。深入推进社会面“智慧安防”工程。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智安小区”“智安单位”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逐步构建全域智慧安防体系。 二、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发展方向打造“五大中心”,争做县级现代警务模式定型样板。 一是深化执法办案中心建设,牵引构建高效协同、公正严明的执法办案体系。主动适应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以执法办案中心为撬点,全面推进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积极构建警检大控方格局,在加速执法办案流程的同时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全留痕的执法监督,实现执法办案质效的全面提升。二是深化在线实战中心建设,牵引构建专业集成、扁平精准的打防作战体系。紧抓被列入全省情报道侦重点培育点的契机,立体升级在线实战中心,推进具有平阳特色的县级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建立五大功能区,集中警种、集成手段、集聚数据,实现混合编组、跨警种作战,手段融合、单流程审批,线索孵化、双循环侦查,形成推动打防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新生态。三是深化全科网办中心建设,牵引构建覆盖全域、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依托政府数字化转型,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作风贯穿到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构建“网上公安局”。围绕政务办事、法务服务、警务处置三大职能,在“网办中心”融合七大公安业务,实行后台一个中心统一负责审核审批、流程监控、制证出件、民意感知、咨询指导,前端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全科式受理、无差别收件的“1+X”运作模式。组建以警务助理、社区协警为主的“警小二”服务团,进一步丰富帮办、代办等上门服务形式,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四是深化平安心盾中心建设,牵引构建资源融合、多元互动的综合基层治理体系。以“祛心瘾、架心桥、铸心盾”为目标,通过“公安搭台、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形态转变。组建心理工作团队,在全面梳理吸毒人员、心理失衡、家暴等重点群体的基础上,结合“智能风险干预平台”预警指令、纠纷警情及矛盾排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防止产生社会风险。以中心公益会客厅为枢纽,组建谈判干预、紧急救援、法律咨询、社会巡控等专业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其在警情处置、纠纷调处、巡逻防控和防范宣传等工作的支撑作用;与高校和各类行业协会协作,延伸感知触角、提升专业水平,共筑平安防范社会共同体。以融媒体中心、警务追踪线建设为抓手,再造舆情监测、防范宣传流程,充分发挥自媒体作用,筑牢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有力抵御意识形态侵蚀;提高群众非接触犯罪防范能力,打造“平安产品输出地”。五是深化基层科创中心建设,牵引构建警智汇聚、成果高产的警务众创体系。警务现代化的核心是数字化和信息化。通过基层科创中心建设,推动实现前沿新技术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助推公安工作提质增效。做强科创中台。规范“科创办”和“科创小组”运行模式,组织“警企互动”“前沿体验”等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数据、信息、应用、宣传支撑。激发科创活力。通过常态化开展“创意风暴”“课题摘牌”“擂台竞比”等活动,进一步浓厚全警创新、全警革新的氛围,全面挖掘科技服务实战的“金点子”。催生科创成果。围绕贴近实战、信息共享、功能叠加的目标,全面推进特色工作室创建、特色数据模型研发和基层实战“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应用、小程序”,努力将创新亮点融合成全局的创新风景。 三、聚焦“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做强“五大支撑”,争当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排头兵。一是深化“红色堡垒”,进一步厚重“红”的底色。把对党忠诚教育摆在第一位,深入开展献礼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依托“老干部支部”固化“90后”与“90”后对话、“以老带新”入警入党宣誓等机制,教育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化“查评比创”,进一步突出“严”的基调。紧密结合教育整顿,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暴露出的问题、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查找出的问题、县委巡视组巡视发现的问题作为重点,着力在“教、查、整、建”上下功夫,打好铁腕治警、正风肃纪攻坚战。深化“全警画像”工作。三是深化“全维育才”,进一步树牢“优”的导向。健全完善“凤雏计划”培育机制,以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为重点,全力构建老中青干部“橄榄型”的年龄梯次配备。积极帮助青年民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着力培育“复合型”人才,为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育好“新苗”。四是深化“战训练兵”,进一步提升“战”的本领。对照三年全警实战大练兵要求,进一步完善全警训练机制,规范“训练日”建设,开展尖子比武、“红蓝对抗”,实行“积分制”管理,进一步提升练兵质效。完善“领军人物”选树机制,组建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工作室和教学团队,开展精品实战课程研发,培育一批专家型、工匠级公安人才,以点带面提升警种实战经验能力。五是深化“美丽家园”,进一步浓厚“暖”的氛围。启用鳌江所、交警五中队新业务用房,加快山门派出所、滨海派出所等单位新业务用房建设和万全镇派出所、交警二中队等单位业务用房改造提升,全方位提升全局基础建设水平。以“惠警中心”建设为抓手,落实生活保障、装备配发、子女入学、困难帮扶等爱警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警服务的体验感和便捷度。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加强从警荣誉感,全维度展现公安队伍风采。健全辅警管理体系,争取辅警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