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南麂】艳丽的裸鳃类发表时间:2021-03-29 分享到:

软体动物门,作为无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门,其物种多样性仅次于节肢动物门。上至高原山脉,下至深渊海谷,皆能找到它们分布的痕迹。

而今天要介绍的“海蛞蝓”(sea slug),无疑是其中最华丽多彩的类群。海蛞蝓在全球海域都有广泛分布。南麂保护区岩礁潮间带上看到的“海牛”、“海兔”就是其中的一员。

广义上,它包含了异鳃亚纲(Heterobranchia)下的多个生物类群。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上的“海蛞蝓”,专指其中的裸鳃类成员。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它们不是“长不出壳”来,而是“甩掉”过分沉重的外壳,祼露出色彩鲜艳的身体。它们身体有嗅角、裸鳃与排泄孔、腹足、外套膜组成。(溅斑多彩海牛)

嗅角:位于身体前端头部的一对形似“牛角”的结构,也因此,裸鳃类也常被形象地称为“海牛”。其作用是用以感受环境的变化,能嗅到食物的气味从而寻找食物,以及判断前进的方向等。

裸鳃与排泄孔:裸鳃是用于呼吸的器官,是一种次生性的皮肤鳃,其中央是用于排泄的排泄孔。裸鳃类的这些生物,在演化中又经历了反扭转,这一过程中其原本的鳃的结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这种次生性的皮肤鳃。裸鳃的形状、位置,不同种类各有差异。

腹足:是它们的运动器官,通过腹足肌肉的灵活收缩运动,进而能使其在各种各样的底质环境中移动。

外套膜:覆盖身体上部的部分(包括类似裙边的部分),外套膜上有许多感受器,用于感受周围环境的状况,分泌碳酸钙的外壳、内壳(有壳的种类)或骨针,也能分泌有毒物质用以御敌。一些种类的外套膜宽大,必要时也能通过与侧足相似的运动,使海蛞蝓在水体中快速的游动,如最为著名的“西班牙舞娘”——血红六鳃海牛。

海蛞蝓的食性大多较为专一;根据不同食物可分为素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其食物可包括藻类、海绵、海鞘、苔藓虫、涡虫、刺胞动物、底栖硅藻、小型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甚至其他海蛞蝓等。

如何防御:

1、化学性防御:通过食物积累,如各种海牛。通过毒腺排放有毒物质,如海兔形目的种类,受惊后分泌紫色物质。

2、生物性防御:枝鳃亚目的种类通过储存取食食物中的刺细胞,作为自身

防御武器。

3、物理性防御:例如叶海牛能在体内产生碳酸钙骨针,从而增加自身硬度。   4、警戒色:通过鲜艳的体色,警告捕食者。

5、拟态:通过模拟周围环境,从而躲避捕食者。

6、“脚底抹油”:通过快速摆动侧足或外套膜或直接摆动全身,而快速游动,躲避捕食者。

7、“断臂自救”:如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自切掉背部的枝状结构,从而吸引捕食者注意,从而悄悄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