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重点县,平阳黄汤茶博园获评省级放心景区,苏步青故居和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入选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名单,“艺苑曲坛”入选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 十年来,我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落脚点,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不断寻求新突破,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走出了具有平阳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四色荟萃 全域旅游“新图景” 平阳,一座积淀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县,一处簇拥着壮阔山海的东南胜境,一个燃烧着燎原烈火的革命红都……“红、蓝、绿、古”四色交融荟萃,共同描绘出一幅风光旖旎、山海相依的壮美画卷,开启了引领奔赴全新微度假目的地的新征程,推动我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位于凤卧镇冠尖山顶的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因为馆藏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郁,已成为平阳红色旅游及红色教育的“打卡胜地”。“在感受景区山水胜美的同时,还能够体验革命先烈的抗战精神,真是不虚此行。”国庆期间,带着家人前来“红色之旅”的市民杨先生感叹道。 除了在红色旅游中感受爱国情怀,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沉醉在享誉“贝藻王国”“碧海仙山”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南麂列岛,体验逐浪弄潮的乐趣,还有在以儒道佛三教荟萃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等一批特色景区中领略自然风光,在顺溪体验古屋建筑群的原始美和古韵美…… 这十年,我县突出发展重点,谋划“红、蓝、绿、古”四色旅游布局,依托红色历史、蓝色资源、绿色生态、古色建筑等旅游资源,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做足“四色旅游”文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把“四色旅游”打造成最靓颜色、最美景色。 十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平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建设沿海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104国道、昆水公路、57省道复线等交通网,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实现30分钟快速接驳,打造平阳县魅力城镇山海联动轴,串联东西部美丽城镇景观轴线,推进东部滨海度假和西部生态休闲两大旅游核心功能区的联动发展。此外,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建成南雁荡山绿道和塘河绿道慢行系统,总旅程达到50多公里,串联起主要景区、景区村和乡村旅游点,构建“快进漫游”全域化旅游交通网。 据统计,2019年,我县累计接待游客189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1.43亿元,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456.39%和503.93%;2019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9.8%,比上年增长0.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特色旅游 乡村发展“新活力” 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平阳是一个“热门生意”,已逐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清澈的河水、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那水中嬉戏的白鹭与野鸭,与周边环境融合成缥缈雅致的浙南水乡风貌……来到万全镇周垟村,美丽乡村美丽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让人仿佛置身于秀美水墨画中。2014年,周垟村立足村情实际和传统水乡文化,投入1650万元,从拆违拆旧、美化绿化、五水共治、硬件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先后拆除违法建筑及影响村容村貌、与自然景观不协调的破旧房子,通过人居环境的改造提升,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还迎来了四方游客。 青街畲族乡,灯光秀带来的夜光经济,游客最多时突破了50万人次,农家乐、民宿发展迅速,新增市场主体注册增长率42.6%,营业额同比增长150倍以上,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 十年来,我县各地紧紧围绕当地特色,聚焦旅游项目开发,纷纷开启旅游特色村打造,串点成线,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区”。如南雁镇堂基村围绕情侣谷,全力打造爱情主题景观,成为浙南著名的婚纱拍摄服务基地;南雁镇溪南村充分利用沉淀的古老人文理念,推崇朱子儒学思想,打造南宋文化村……通过打造旅游项目,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十三五”时期,我县高品质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服务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用,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21年底,累计创建A级景区村131个(其中3A级景区村25个),成功创成省级特色旅游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1处、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四星级酒店2家;新开工建设高等级酒店2家,打造金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酒店1家,改造提升精品民宿数十家,创成5家银宿级以上等级民宿。目前,全县拥有农家乐100多家、民宿55家,1200多个床位。 文旅融合 传承创新“新业态” 在昆阳镇鸣山村,温州文人瓷、温州蛋画、浙江老字号回生堂、百年老字号黄隆泰等20多家非遗产业形成的非遗文创街区内热闹非凡,游客或驻足欣赏,或购买心仪商品。“我们以文化为载体,乡风乡貌与非遗相辅相成,走‘古村+非遗’‘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路子。”昆阳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水头镇新联村,特色民宿、别具一格的帐篷酒店,一望无际的高山茶园……新联村凭借一张茶旅融合的“金名片”,从无人问津的偏远山区跻身成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据悉,2018年以前,新联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6万元。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万元。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平阳的“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我县实施多项融合工程,将旅游融入文化、农业、康养、体育、大数据等,推动“文化养心、山水观光、避暑休闲、康体养生、民族风情”多业态发展,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怀溪镇水口村通过盘活旧民居,开发新民宿,打响乡村游品牌;凤林村深挖红色文化内涵,由村经济合作社与民间资本联合,共同开发浙江红村研学营地、凤林园民宿、红军饭店等项目;个别村在创建的基础上,或通过“村集体+公司”“村民入股”等形式带领村民致富,或开展旅游文化节、茶旅文化节、音乐节等各种模式,集聚人气,促进增收。 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县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全县累计建设文旅项目65个,实际完成投资78.3亿元。谋划并推进了南麂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岛、中国数学文化园、“浙南红都”红色旅游区、拓奇(平阳)国防教育旅游综合体项目、水头茶隐高端康养基地、南雁会文谷文化艺术度假村等一批引擎项目,为丰富全县旅游业态、增强旅游功能、提升旅游服务、优化旅游环境、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等奠定了良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至2021年,我县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并创成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青街灯光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