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08001/2022-130836 主题分类 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1 发布机构 县府办
生成日期 2022-11-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南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提升方案》的通知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政办〔2022〕109号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提升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南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提升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提升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的要求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第二次十年评估意见,根据《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总体规划》及《浙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十四五”保护和发展规划》,结合南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秉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支撑发展”的理念和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南麂列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核心,以数字化改革、国际国内合作、生态产业发展为路径,统筹融合生态保护、科研发展、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将南麂列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典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典范这一总目标,实施管护能力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提升、科普宣教能力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五大工程。到2025,保护区生态保护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现代化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建,主要保护对象生物资源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生态环境评估监测体系基本建立,监测网络达到良性循环。到2027年,南麂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骨架完成搭建,多方联合建设沟通渠道全面建成,数字化“一张网”基本成型,实现陆海一体化保护,打造陆海“生命共同体”,把南麂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规范化保护区。到2032年将南麂保护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一流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管护能力提升工程。

1.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数字转型,在充分发挥南麂岛大数据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驱动力基础上,启动南麂大数据管理平台(二期)建设,以行业应用为核心,切实把握实际开发需求,通过完善岛屿实时监视监测系统,打造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数字化管理内容,建立健全一体化数字运用平台。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兴阳集团)

2.构筑执法屏障。全面推进“海上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加快执法队伍整合,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加强资源统筹,提升海洋依法行政执法水平。强化硬件保障,加快“中国海监7006”“中国海监7007”两艘小型执法艇建设,配备齐全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执法设备,全速推进“碧海”“海盾”“护岛”三大专项行动及各部门联合执法行动,筑牢路海执法安全线。加速推进执法用船鳌江停靠码头改扩建工程,及时解决执法用船停靠码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南麂保护区管护能力,确保海洋生态安全,维护南麂岛生态系统稳定。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实施科研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1.全面推进全域综合科学考察。在充分吸收以往科考和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对保护区周边海域及岛屿的调查),特别是海洋生物要素调查(渔业资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海洋环境要素调查(水质调查、沉积物调查等),并进行系统的数据评估,全面、翔实地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与陆域资源的现状、特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变化情况,分析其生境与受威胁的主要因素;查清保护区内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等资源的本底和现状,建立本底资源数据库;为保护区制定有效保护和管理策略,协调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

2.加快推进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站点、水下监控系统等监测手段,建立起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信息化监测体系,构建海上、海下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新格局。全面开展浅海生境状况、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潮下带底栖生物调查与评估、海洋性鸟类、野生水仙花等监测项目,开展南麂海域群落结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水平,为下一步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筑牢保护区的管理根基。联合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建设完善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中心,加强对外深度合作,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整体水平。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兴阳集团)

3.加速推进蓝碳数字平台建设。实施南麂湿地固碳增汇行动,开展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率全国海洋类自然保护区之先,探索建立蓝碳数据库,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力促进南麂海洋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渔业向低碳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兴阳集团)

4.积极推动贝藻类基因库建设。启动基因库建设工作,在南麂列岛潮间带开展大规模、多尺度的大型底栖贝藻类物种采样,采集DNA条形码,留存生物标本,在准确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水体及沉积物环境中的DNA和宏条形码技术,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贝藻类基因库,并进行数字化归档,力争在10年内完成对南麂海域贝藻类物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发起国际化交流、合作、科研工作,推动海洋基因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

5.扩面开展周边区域生物和生态监测。协同浙江、福建等海洋监测部门,在浙江、福建东部近岸海域、岛屿,布设监测站点,开展海洋洋流流向、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水体质量、沉积物生态研究,反映两省沿岸海域海洋生物现状。通过大量原位样本监测,开展保护区内外空间横向对比,揭示生物区域性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强化各定点交流,定期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学术交流论坛等,进一步提炼南麂海域优势,汲取多方优秀经验,以提升区域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监测水平。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

(三)实施科普宣教能力提升工程。

1.推进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南麂自然科普功能,全力推进标识标牌提升工作,实现科普标识标牌覆盖率100%,探索全域科普“南麂模式”。深入挖掘南麂特色海洋文化资源,启动“贝藻王国”博物馆项目建设,打造群众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展示、体验、参与中心,全方位展示保护区地理区位、生物多样性资源及保护成果,并依托现有空间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南麂特色的海洋体验旅游项目,“点”“面”结合,寓教于乐,全面铺开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及生态环境科普宣传。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兴阳集团)

2.加速科普载体创新。深度融合“科创+科普”,创新研发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识别系统APP,基于新采集的生物影像和图片资料,以及搜集获取的共享数据,构建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多视角分类图谱和原位图集的大数据图像数据库并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研发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的原位智能识别与定量分析系统。进一步解决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原位鉴定识别困难、定量分析工作量巨大等难题,推动海洋科普“微型化、精细化、便捷化”。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

3.强化科普成果展示。持续深化科研成果应用,深挖南麂特色科普资源,成立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列图鉴编辑委员会,编制出版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植物图鉴、海藻图鉴、贝类图鉴等系列图鉴,推进南麂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海洋生物繁衍生长等工作成果全面展示,把“硬”知识转化成为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科学普及接受度。实施年限2022年—2027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

4.深化科普活动内涵。持续加大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协作,通过完善海岛各重要节点宣传设施,印制游客宣传手册、编写生态旅游解说词、开展网络新媒体宣传、科普夏令营、海洋知识讲座、海洋环保志愿者行动等形式,推动并丰富蓝色市民倡议,持续提高广大市民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争做蓝色市民。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县兴阳集团)

(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1.扎实推进一体化生态修复。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则,一体化深入推进林相改造、固土、水土保持、区域植被生境修复、大擂水仙花保护和修复等植被修复工程以及大沙岙、马祖岙、国姓岙等沙滩修复工程,实现全域覆绿、全面修复、全貌提升。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

2.创新开展贝类资源及藻场修复。针对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通过水体监测、择优选种育苗等手段,构建切实可行的斗嫁䗩、荔枝螺等重点贝类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全面推进南麂海域贝类资源修复。开展大型底栖藻类普查,理清保护区及其周边海域当前大型底栖藻类生态状况,建立人工海藻船,完善藻场修复技术,积累维护海藻场经验,为后续建立大型海藻场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有效方案。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针对开展大黄鱼资源生态修复。恢复大黄鱼自然资源,建立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技术,筛选良种鱼苗和精确放流海域,构建野化训练体系,开发无损智慧放流、智能定位标志、资源信息数字化监测等装备技术,提高大黄鱼等放流苗种的成活率。通过遥感技术、物理海洋锋面技术与渔业资源调查交叉融合,开展海洋与渔业综合调查,创建数字化孪生渔场,形成资源重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有效重建并恢复南麂列岛海域大黄鱼自然资源。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实施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1.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区镇一体”特色管理模式,围绕不同利益相关方关注重点,针对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三级管护”、“3+联席会议”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共同推动南麂生态保护工作的合力,实现对保护区及区域社会经济事务统一规划、系统治理、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智治能力,打造“南麂·蓝色牧场”综合应用,实现“全域治理一张网”,大幅提升全域协同管理能力。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平阳县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兴阳集团)

2.巩固社区可持续发展成效。围绕南麂特色品牌打造,开展大黄鱼新种养殖技术研究及深远海养殖技术研发、小黄鱼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石斑鱼繁育养殖技术研究、长牡蛎“海大”新品种及三倍体养殖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加强海洋养殖规范化管理和养殖技术提升,优化丰富养殖品种结构,降低养殖风险,促进南麂列岛养殖业生态绿色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动保护区渔民转型升级,社区发展增产增收。实施年限2022年—2032年。(牵头单位: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责任单位: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麂世界生物圈十年评估提升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由县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南麂镇人民政府、县兴阳集团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统筹建设、总结督导、宣传报道等工作,各专项小组负责推进专项领域创建计划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十年提升出形象、有实效、树典型。

(二)加强服务指导。相关部门要组织部门骨干力量、专家人员建立技术小组服务团队,技术小组服务团队要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服务指导。平阳县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要充分调动资源,全力推进,同时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挂钩单位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三)加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保障,更大力度推进十年提升工作。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县兴阳集团对纳入其计划内的南麂列岛项目要保障资金投入,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启动建设。

附件:南麂列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计划实施项目库

附件

南麂列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计划实施项目库

项目类别

序号

项目(工程)名称

项目(工程)内容

资金概算(万元)

实施年限(年)

备注

(一)管护能力提升工程

1

南麂岛大数据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二期)

通过完善岛屿实时监视监测系统,打造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数字化管理内容,建立健全一体化数字运用平台。

500

2022—2027


2

南麂保护区执法船建造

建造“中国海监7006”“中国海监7007”,配备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执法设备。

200

2022—2027


3

南麂保护区执法用船鳌江停靠码头改扩建工程

拟在鳌江改建1座码头,供执法船停靠。工程内容:码头离岸60.2m,使用岸线84m,趸船2 艘,尺寸均为40m×9m;采用趸船+钢引桥+钢撑杆的浮码头结构形式。

993

2022—2027


(二)科研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4

南麂列岛综合科学考察

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特别是海洋生物要素调查、海洋环境要素调查,并进行系统的数据评估,全面、翔实地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与陆域资源的现状、特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变化情况,分析其生境与受威胁的主要因素;查清保护区内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等资源的本底和现状,建立本底资源数据库;为保护区制定有效保护和管理策略,协调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3700

2022—2027


5

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潮下带监测及蓝碳数字平台建设

利用多参数传感器、小型气象站、水下摄像、动态声呐成像等方式,实现潮下带海域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开展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探索建立蓝碳数据库,推动渔业向低碳化、智慧化转型升级。

500

2022—2027


6

南麂列岛潮下带底栖生物调查与评估

对10个岛屿进行生物样品采集及分类鉴定,明确物种多样性构成,解析生物遗传密码;推进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评估南麂潮下带底栖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特征及保护策略。

153

2022—2027


(二)科研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7

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监测

连续五年分两季对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开展常规性定位调查,掌握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长期变化趋势,并结合建区以来变化,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水平。

180

2022—2027


8

南麂列岛浅海生境状况监测

通过对浪、流、天气、温盐等海水理化参数的连续监测,掌握保护区生境现状,探究环境要素对保护区贝藻等生物生长、繁殖和发育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80

2022—2027


9

南麂列岛周边区域生物和生态监测

在浙江、福建东部近岸海域、岛屿,布设监测站点,开展海洋洋流流向、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生态研究,反映两省沿岸海域海洋生物现状。通过大量原位样本监测,开展保护区内外空间横向对比,揭示生物区域性动态变化规律。

500

2022—2027


10

南麂列岛贝藻类基因库(物种种质)建设

在南麂列岛潮间带开展大规模、多尺度的大型底栖贝藻类物种采样,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贝藻类基因库,并进行数字化归档。

1000

2022—2032


(三)科普宣教能力提升工程

11

“贝藻王国”博物馆建设

打造群众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展示、体验、参与中心,全方位展示保护区地理区位、生物多样性资源及保护成果,全面铺开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及生态环境科普宣传。

10000

2022—2032


12

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识别系统APP研发

构建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多视角分类图谱和原位图集的大数据图像数据库,研发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的原位智能识别与定量分析系统。

100

2022—2027


13

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系列图鉴编制及出版

成立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列图鉴编辑委员会,编制出版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植物图鉴、海藻图鉴、贝类图鉴等系列图鉴。

200

2022—2027


14

蓝色市民计划

加大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协作,通过完善海岛各重要节点宣传设施,开展科普夏令营、海洋知识讲座、海洋环保志愿者行动等形式,推动并丰富蓝色市民倡议,持续提高广大市民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00

2022—2032


(四)生态修复工程

15

南麂列岛海岛植被及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

(1)林相改造及固土。改良岛屿土壤,对原有林相进行生态景观化修复与改造,对裸露山坡或山体进行植被修复,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2)水土保持。拟在火焜岙上游小溪流(沟)上游150m处建设一座淡水资源保护堰坝,容积约5000m³,坝高4.5m,坝顶宽约6m;坝址上游集雨面积0.379k㎡,主流长约0.88km。(3)区域植被生境修复。对门屿尾核心区内居民搬迁遗留的房屋进行拆除,实施海岛覆绿工程,恢复原有生境,涉及建筑拆除还绿面积约2730㎡。(4)大擂水仙花保护和修复。对入侵水仙花种群自然生长区块内的芦苇、杂草等植物进行清除,人工分株水仙花,扩大原有分布范围,增强水仙花生长的竞争力。

3627

2022—2032


16

南麂列岛海岛沙滩资源修复

(1)大沙岙沙滩资源修复。拟通过滩面清理、补沙的方式修复沙滩长度约550m,面积约80500㎡。(2)马祖岙沙滩修复。拟通过滩面清理、补沙的方式修复马祖岙沙滩长度约148m,面积约6730㎡。(3)国姓岙沙滩资源修复。拟通过滩面清理、补沙的方式修复沙滩长度约85m,面积约4000㎡。(4)后隆沙滩修复。拟通过滩面清理、补沙的方式修复沙滩长度约60m,面积约2035㎡。(5)火焜岙沙滩资源修复(含局部清淤疏浚)。拟对岙外侧底泥进行清淤处理,对受污染底泥进行清运,恢复岙内底泥环境质量按清淤2m计算,方量约为32万m3;对岙内沙滩进行修复,完善沙滩地貌,约3公顷,修复砂质岸线长度约118m。

7796

2022—2032


17

南麂列岛大型底栖藻类资源普查及藻场修复

开展大型底栖藻类普查,理清保护区及其周边海域当前大型底栖藻类生态状况,建立人工海藻船,完善藻场修复技术,积累维护海藻场经验,为后续建立大型海藻场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有效方案。

590

2022—2032


(四)生态修复工程

18

南麂列岛大黄鱼资源修复

恢复大黄鱼自然资源,建立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技术,筛选良种鱼苗和精确放流海域,构建野化训练体系,开发无损智慧放流、智能定位标志、资源信息数字化监测等装备技术,提高大黄鱼等放流苗种的成活率。通过遥感技术、物理海洋锋面技术与渔业资源调查交叉融合,开展海洋与渔业综合调查,创建数字化孪生渔场,形成资源重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有效重建并恢复南麂列岛海域大黄鱼自然资源。

600

2022—2032


(五)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19

南麂列岛大黄鱼产业提升

通过引进大黄鱼新品种在南麂养殖示范,加强南麂岛大黄鱼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培训与指导,开展南麂岛野生大黄鱼苗种的收集、驯养、繁育及开发等进一步提升南麂大黄鱼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

100

2022—2032


20

南麂列岛石斑鱼种质资源、保种和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开展本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进行生殖调控研究,开展人工繁育试验,育成的苗种放流回南麂海域,以恢复石斑鱼自然资源,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

30

2022—2032


21

南麂列岛小黄鱼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培育南麂列岛特色养殖新品种,优化丰富养殖品种结构,降低养殖风险,带动保护区渔民转型升级,社区发展增产增收,促进南麂列岛养殖业生态绿色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0

2022—2032


22

南麂海域长牡蛎海大新品种及三倍体养殖技术研究

引进量多、肉大、味美的“海大”长牡蛎新品种,通过海域环境调查和长牡蛎生长跟踪,在南麂海域开展养殖模式及养殖效果研究,分析“海大系列”长牡蛎新品种及三倍体牡蛎在南麂海域推广养殖可行性。

20

2022—2032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