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乡镇动态

小红薯成就大产业


“尝尝刚晾晒好的番薯干,很甜。”金秋十月,是制作番薯干的好时节。走进鳌江镇的大坪山,一股香甜红薯味扑鼻而来。村民们正忙着加工、制作、晾晒红薯干。

村民徐新造的农产品加工场里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的身后,一屋子的红薯堆成了“小金山”,烘箱里热气氤氲蒸煮着切好的番薯,架子上晒满了一排排刚出炉的番薯干,空气中都带着甜甜的香气。工人们围坐一旁有说有笑,洗红薯、切薯条、烘薯干,动作娴熟、井然有序,忙碌的小小庭院里透出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徐新造是土生土长的东城村大坪自然村人。2015年,本着对农村和种田无法割舍的情怀,同时也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他回到家乡,和兄弟姐妹一起干起了红薯种植和番薯干制作销售,创办了平阳县大坪山农产品加工场,形成“种-产-销”一体化模式,打造了当地的群众“致富联合体”。

据悉,大坪山位于鳌江镇墨城社区,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土壤好,这里产出的番薯更甜更糯,制作出的番薯干甜而不腻、软韧适中。为了让红薯干的口感更好,徐新造在县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先后试验了十多个品种,从本地的黄皮地瓜、台湾红,直到去年终于选出了产量高、颜色亮、口感好的烟薯25号种。在制作方法上,从制作季节、晾晒时长、红薯厚度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尝试和比较,使红薯的口感更棒。

据徐新造介绍,新鲜的番薯不是马上做番薯干,而是要在阴凉处放上一个多月,让番薯慢慢释放水分,完成第一次“糖化”。番薯干制作技术不复杂但工序繁琐,要经过清洗-蒸煮-削皮-切片-烘干-晾晒等多道工序,直到黄中带红,色香味俱全。“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现在都供不应求。去年1万公斤番薯干一上市就售卖一空,不少人还都是回头客。”徐新造欣喜地说,虽然他家的番薯干每公斤售价在40到50元,高于市场价格,但好口感还是赢得了市场的好口碑,基本不愁销。

从一天加工不到250公斤番薯,到现在可加工750公斤……小小的番薯干变成了“黄金条”,产品有了、品牌有了,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同时也让周边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创收的机会,村民各个脸上笑开花。“我们以前种红薯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种红薯是为了赚钱发家致富。我在这里帮忙打打下手,每个月都有五、六千的收入。”大坪山村民包海霞说。

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大坪山的番薯加工已有了规模化趋势,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同时,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企业以“精品旅游+特色农业”两带建设为契机,农旅融合产业得到了延伸,村庄颜值不断提升,并成功创建AA级景区村。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带动村里人流量的增加,推动了大坪村向旅游村庄发展的步伐。”鳌江镇东城村党总支书记徐乃井告诉记者,番薯干产业带动两百多名村民就业,村民增收一百多万,大家“靠山吃山”,让红薯真正变成了群众致富的“蜜薯”,打开了一条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