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48/2022-130543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顺溪镇
生成日期 2022-11-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顺溪镇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顺溪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锚定“生态立镇、旅游强镇、文化名镇”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果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招引、保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激发了“顺溪动力”。招商引资强势发力总部经济回归方面成功新增5家总部回归企业实缴税收达607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率排名B类乡镇第2;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61亿元,排名全县3固投指标方面,成限上投资5247万元其中交通投资2392万,民间投资2981万元,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1792万元。要素破解方面,深入开展“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全力攻坚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完成旱改水项目3个5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637亩

(二)重统筹、治环境,在城乡建设中提升了“顺溪颜值”。持续深化全域环境大提升行动,通过每月评比晾晒,每季度现场互学互比,全面扮靓顺溪颜值。稳步推进美丽城镇创建,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项目36个,文旅型特色美丽城镇成效明显。高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仰矾线道路改造提升(二期)完成路基铺设,苔顺线一期进度达70%;“四好农村路”工程加快推进,2条低等级道路提升2.5公里、3条通自然村公路2.7公里已完成规划设计,预计7月底全面开工。扎实推进顺溪镇水厂工程施工建设,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通村管网完成80%,纳户管网完成40%。

(三)抓旅游、强服务,在旅游发展中提档了“古镇品质”。全力抓好景区创建,对标对表完善旅游集散、文化展示、标识标牌、导游解说、旅游安全等服务系统,创成国家3A级旅游厕所1处,省二级旅游驿站1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古镇灯光夜景(一期)顺利亮灯,健康中心正式对外营业,畲隐民宿、棋盘山民宿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全力推进网红索桥、溪上漫滩、坡地酒店等项目建设,满足游客“吃住游玩”多元需求。全面加大旅游营销力度,通过新华网等媒体平台发布宣传信息12条,再版编辑《中国名村名镇丛书-顺溪镇等文化丛书电影《热血长虹》在四份古屋拍摄取景,顺溪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双提升。

(四)补短板、强弱项,在改善民生中彰显了“顺溪情怀”。深入推进扩中提低行动,57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政策兜底“应保尽保”。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2022年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385人;深化殡葬改革,强化“青山白化”治理,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21座,完成吴垟、维新生态公墓一期建设。实行丧事简办,火化预约登记79例。加强养老照护体系建设,打造精品为老项目“夕阳之家”1个,顺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市级四星评定。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完成顺溪镇非遗项目布点7个,开展文化走亲活动6场,全力助推温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五)强机制、善把控,在社会治理中书写了“顺溪担当”。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体系和“四个平台”建设,今年来共处理事件1852件,其中涉及综治工作482件、便民服务585件、综合执法726件、市场监管59件。全面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综合施策化解信访问题,今年来共化解省、市交办信访件13件,化解率100%。常态化落实古建筑消防安全夜巡制度,加快推进“数字古镇”建设,古屋消防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推出基层治理“驾证式”2.0版管理模式,通过“十二分制”管理,激发各生产经营户主动参与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的热情。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产业带动,强化项目招引,打造经济发展“动力引擎”。

坚持以大项目引领大建设,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集体经济、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重点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加快招商引资方式从政府为主向“以民引外”、“以商引外”、“以外引外”转变。发挥内外顺溪企业家群体优势、市场营销网络优势、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吸引更多在外乡贤回乡创业,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资金回流、总部回归,将“乡贤经济”实实在在转化为“顺溪经济”。做好前期谋划,争取年内落地亿元项目1以上,新增总部回归企业6家以上,年均总部税收6500万元以上

大力攻坚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制订“一村一策”方案,持续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村集体投资物业厂房、富村公司、光伏经营性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各村参与飞地抱团、山海协作等项目。积极探索谋划旅游开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经营等特色项目,千方百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争取年内村集体总收入年均达38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占比达70%以上。

全面抓牢要素保障。深入开展“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为顺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全域整治,深挖潜在资源,加大政策处理攻坚力度,争取超额完成“旱改水”、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年度任务。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全力破解垦造耕地遗留问题。

(二)坚持“两山”理论,美化综合环境,彰显醉美顺溪“高标颜值”。

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环境整治成效,全力打造特色性强、乡愁味浓的生态高地。

建设秀美生态环境。全面落实“五水共治”和水源地保护政策,严格落实河长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全域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推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破坏行为,加强森林、溪流生态监测,统筹做好山水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发挥高山、森林、氧吧、清溪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绘就顺溪“富春山居图”。 

打造精美人居环境。聚焦短板补齐,完成顺溪自来水厂、文体中心、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坚决清除违章建筑、视觉垃圾,巩固“无违建镇”创建成果。健全“三比三看”环境提升互学互比机制,常态化评选“最美村、最脏村”,持续推进全域环境大提升。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速建设沿溪景观带、绿色廊道和观景平台,打造顺溪“靓丽风景线”。

创建“美丽”系列品牌。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以“项目推进”和“长效治理”两大重点为抓手,深入实施“五个美”、“十个一”专项提升行动,力争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新增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以上。持续推进“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河湖”创建,提升美丽田园200亩,新增美丽庭院20户、美丽河湖2条。深化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加大绿色公园、森林步道等项目推进力度,建设顺溪“美丽大花园”。  

(三)坚持旅游强镇,深化融合发展,建设康养文旅“品质古镇”。

5A级景区镇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发挥旅游的融合带动功能,全配套、引业态、搭平台、育主体,着力打造浙南闽北知名的康养文旅目的地。

高标准推进景区创建。严格对照5A级景区镇创建标准,科学制定游览线路、完善标识标牌、加强景点改造、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打造智能旅游服务系统,不断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景区品质,确保顺利创成5A级景区镇。对标对表景区村创建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元素,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品质推进项目建设。结合顺溪山水人文等特色元素,加快顺溪核心景区提升、新田维新田园风光示范带、吴垟顺吴峡谷生态体验示范带建设,打造“一心二带三元”发展格局。加大梯田农旅综合体、水库休闲体验区、峡谷观光旅游等项目包装和招商力度,全力引进品牌团队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加强资源整合及业态植入,围绕顺溪文创街、古镇灯光秀(二期)、特色民宿群、棋盘山露营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精品旅游体验项目,实现“过路经济”变“过夜经济”

高水平推进对外宣传。积极开展精准旅游营销,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镇”等三张“国字号”招牌,不断拓宽旅游市场。加大和主流媒体合作力度,加强抖音、直播等网络平台推广力度,全面展示顺溪魅力。谋划举办古屋文化旅游节、黄年糕美食节、汉服文化体验节、国家摄影大赛等旅游节庆活动,展现顺溪的古屋文化、高山文化和美食文化,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

(四)坚持共建共享,优化基层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发展民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深入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关心关爱顺溪中心小学发展。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山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准,改造提升示范型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礼堂提质扩面,全面建成镇文体中心;办好古屋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高水平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对票决确定项目和省市县下达的民生实事,认真分解落实,严格督查考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办实办好办出成效。持续推进扩中提低、共同富裕等各项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加快完成吴垟跨乡镇安置后续工作,做好石柱、苏山整村异地搬迁,强化后续帮扶服务。继续推进殡葬改革,严控私坟新建、翻新,加快顺溪、维新生态公墓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更高水平“平安顺溪”建设,强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智古镇项目,实现古镇治理、智慧综治等一屏掌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1+9”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亡人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古屋消防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演练,切实提升古屋消防安全水平。深入实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切实提升防汛防台应急管理水平。坚决做好重点时段维稳安保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