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县经信局大力推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推动制造业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育新机开新局,制造业在恢复增长的基础上持续稳步向好,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基本盘做大做强。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抓疫情防控,保障企业有序生产。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疫情排查力度,及时有效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织牢疫情防控网。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进口物品大排查行动,对排查新发现的增量部分,要求立即上线浙江省工业物防链。3月22日前已完成区域内所有工业企业的排查,共排查规上企业660家,规下工业企业4983家。目前,我县共有进口物品工业企业27家,均列入工业物防链线上管理。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重点物品、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清单,严格落实进口物品源头、运输、入库、出库、生产、销售等“6 个环节”闭环式疫情管控,按规定设立进口物品专用运输线路和专用装卸区,设置独立仓库或相对独立的放置空间,落实核酸检测和物品消杀频次要求,并建立完整的疫情防控档案。三是助力企业物流畅通。在全市率先启动“平阳货车码”,设立货运服务热线,通过“专人专岗专线”服务,快速解答各企业及司机常见疑问。截至目前,县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接听求助电话480余个,办理通行证157张,登记来平货车5300余辆,确保企业运输畅通,企业生产不受影响。 2.抓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一是提速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综合应用门户网站,加快建设特色场景应用,目前,生命周期平台一期项目、能源互联共享服务平台、农业资源数字平台等4个应用已上线门户网站,“5G未来城”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等保测试及运行调试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塑料编织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对接物产中大、萧江镇,走访塑编行业了解企业需求,并起草《平阳县塑料编织产业大脑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平阳县塑编行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的实施方案》、《平阳县塑编产业大脑创建工作节点清单》。三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政策为导向,组织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荣誉,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改造及数字化提升项目,现已完成企业政策兑现80万元。 3.抓增量提升,提升发展动能。一是开展企业培育。落实好“小升规”企业奖励政策,提升企业升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退规”风险企业库,深入了解原因,加强监测、分类帮扶,减少退规企业数量。目前全县“小升规”准达标8家;推荐上报瑞成新材料为浙江省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筛选上报32家企业为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列入市级隐形冠军培育库企业4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企业2家。二是强化履约督查。我县已梳理出2010年至2021年累计供地企业343家,共计供地404宗,用地面积7808.9亩,已分期开展工业用地项目绩效评估,重点对2018年标准地以来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力促项目快开工、快竣工、快达效、快受益。三是深化园区建设。今年计划新增小微园开工项目2个,其中海西镇海大高新产业园建设项目,部分供地;腾蛟晖达产业园已开工;2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麻步镇江湾轻工园(小微园)已结顶、平阳盛诺万洋众创城(部分结顶)预计年底竣工;已初步确定2个数字化园区备选项目,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已完成,项目处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入园企业全年任务数30家,目前已入驻企业数38家,完成率127%。 4.抓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一是推进惠企政策落地。出台《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减负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平阳县工业企业争先创优评选与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优化实施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和减税政策,及时做好惠企政策宣传,确保半年度应兑现政策60%兑现,全年100%兑现。目前,已兑现各项政策资金6651.27万元,完成率为72.8%。二是开展企业精准帮扶。出台《平阳县大企业服务工作方案》等文件,开展新一轮助企服务工作,发动915名助企服务员开展入企走访纾困解难,将服务高效落实到企业急需所盼,第一批问题共366个,已解决258个;“融资超市”累计入驻银行机构18家,发布银行产品178个,对接企业融资1443笔,对接金额达105.82亿元,其中累计已成功对接951笔,累计成功放款金额53.76亿元。三是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大学生实习需求暨产业人才需求排摸行动,共排摸509家规上企业,983个大学生实习岗位,搭建政企校三方沟通桥梁,缓解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企业缺工信息库和可用劳动力信息库“双库”建设,目前已从部分样本中排摸收集4200个用工需求和854个就业意向。 5.抓转型发展,提升工业质量。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成《平阳县推动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和《平阳县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制定出台了《平阳县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构建“3+X”产业链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企业开展项目排摸和业务指导,引导制造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截至目前,乔治白和一鸣2家企业列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培育对象;源飞和益坤2家企业列为省级绿色工厂培育对象,晨光集团等22家企业列为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对象;宝瑞皮业等16家企业列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培育对象;国宏包装年产3000吨塑料编织袋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等10个项目推荐为市县联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三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平阳县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完成全县677家规上工业企业以及1800多家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审核;开展高耗低效整治工作,1-6月全县完成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3家,腾出用地面积110.4亩,腾出用能1963.857吨标煤。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运行监测,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一是紧盯年度目标。要始终围绕市下达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的年度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克难攻坚,充分发挥局工业经济服务组分片区挂钩联系指导机制,坚持完善预测分析、实时通报、月度例会等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二是做好分类指导。各地要重点抓好超亿元、“小升规”企业、高成长型等企业稳增长工作,加强指标同比、环比增长情况分析研判;积极走访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实现数字经济扩面,下好数字经济全年一盘棋,继续保持全年增速前列水平。三是发挥增量带动。规范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网络跟踪系统,按月跟踪,精准服务,着力抓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推进;抓好履约监管,重点对“十三五”以来的投产项目达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督促亩均产出指标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供地与产出数据明显不匹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落实兑现。 (二)抓好产业提升,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产业链断链断供替代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支持本地民营企业融入国内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备份系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急用先行项目,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认定培育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首台套产品。二是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实施一批节能服务诊断,力争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节能诊断覆盖率达到10%;以化工、明胶、纺织、乳胶、宠物用品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动实施一批节能减碳技改、清洁生产、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重点项目,力争2022年产线节能改造项目通过验收5个以上,创成省级绿色工厂1家以上、市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三是加快传统制造业重塑步伐。每年组织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展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深入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力争全年推进实施130项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培育3个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开展塑编行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活动,聚焦龙头企业、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加快塑编轻量级数字化改造项目落地建设。 (三)抓好企业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做好小升规企业培育。紧盯时间节点及目标,深挖潜力企业。进一步扩大小升规培育企业排查范围,筛选出更多小升规培育企业,逐一上门指导,并加强防退规措施,全力以赴“净升规”,力争全年完成净升规70家;二是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落实各类惠企业政策,引导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研发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年力争完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三是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不断提升“亩均效益”,努力实现企业单位资源产出最优化,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抓好助企服务,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一是宣贯完善惠企政策。积极落实好《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平政办〔2020〕25号)等文件精神,不断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超20亿元。二是深化“两万”行动。继续实施好“助企服务员”制度,对全县规上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确保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助企服务挂钩制度,帮助企业梳理存在问题和难点,倾听企业呼声,充分利用“帮企云”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信心。三是培育壮大产业人才。举办平阳县“工业强县”战略、新生代企业家传承与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等专题研讨班;开展平阳县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计划培训取证数1100个;开展平阳县智能制造项目制技能提升培训班,计划培训数为5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