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08/2022-138240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平阳县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2-12-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平阳发改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全省、全市务虚会会议部署,下好战略“先手棋”,谋深谋实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为推进“两个先行”擘画施工图。

(一)谋准重大政策,综合集成评估保障规划时效力

一是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谋划。起草2023年度计划报告,围绕市委“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战略目标,锚定平阳“一城五地”战略重点和“五个新平阳”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加快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确保经济社会较稳较快发展。

二是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全面评价“十四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平阳建设昆鳌协同发展区、打造三大五百亿产业集群等,根据发展环境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时总结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确保顺利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是全力夺取2023年指标全年红。建立经济稳进提质清单管理、预期量化、晾晒比拼、督查激励等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切实发挥赶超发展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实行“经济运行周调度”机制,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

(二)谋全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建设加速度

一是聚焦项目优结构。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某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构建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动态重点项目库。①全力争政策、争项目、争要素,力争更多项目进入省市项目盘子,储备预申报省重点项目19个、省集中开工项目6个、省重大产业项目6个。②深化重点项目“七促”行动,聚焦长远早谋划。初步梳理2亿元以上市重大项目162个,年度计划投资107亿元,其中项目个数较2022年增加165.6%,年度计划投资增长42.5%。初步梳理2023年县重点实施类项目合计278个(新开工151个、续建94个、建成33个),年度计划投资276.3亿元,项目个数、年度计划投资较2022年实现双增长。③谋划2023年政府投资盘子,主要收集500万以上的政府投资的城市建设、民生服务工程、综合交通工程和农林水利工程,争取年度投资增长10%。

二是聚焦要素破瓶颈。①积极向上争取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向外购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②协同资规局向上申请星耀、豪中豪等项目1719亩奖励(预支)用地指标以及正威、森盟等项目涉用海的奖励用地指标。③高效储备专项债项目库,目前已申报33个,总投资252.19亿元,专项债需求43.98亿元。④做好中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补助项目1个,资金3160万元;申报2023年省公共建设资金项目4个,资金3000万元。

三是聚焦产业育动能。①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形成“四强四育四优”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坚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两手同抓,高品质培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消费业态,打造全面辐射鳌江流域的新型消费中心。②围绕我县战新产业转型升级,完善重点企业名录库和“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体制,加快创建省级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以平阳经济开发区为重点,鳌江、万全协同推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③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平阳海上风电1号项目、集中式光伏、大唐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开工。

(三)谋活重大平台,集聚流动资源激发协作生命力

一是打造特色平台新窗口。①全面提升3个特色小镇能级,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投资,力争明年申报命名1个;加快平阳印包小镇、动力小镇的3A景区创建,加快小镇客厅建设。②推进鳌江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区重点项目落地,夯实共同富裕实践区、现代服务新高地、产业升级加速器等目标定位。③加快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鳌江现代化小城市。④积极申报2023年度省海洋(湾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跟进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二是打造合作共赢新路径。①着力打造对口工作“平阳样本”金名片,依托共建产业协作园区、飞地园区等平台,引导平商投资兴业;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实质性开展“万企兴万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②实现山海协作共赢,开展数字化、生态农业等多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飞地”、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双向飞地”建设;做好“科创飞地”和“消薄飞地”,加快形成“研发在飞地、产业化在山区”的创新产业链。③全力做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深化平阳—徐行战略合作,积极承办中国塑包纺织产业高峰论坛等一批重大会议活动,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共建“科创飞地”,推动长三角项目落地建设。

(四)谋新重大改革,立足问题导向纵深推动系统重塑

一是推进共富示范区26县标杆建设。①推动指标争先进位,全面落实2023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更加突出实绩考核、亮点考核。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山区26县。②建立专班攻坚机制,实行“周分析、旬调度、月研判”定期研判;建立“清单管理+定期通报”督查督办机制,围绕重点工作“1+7+N”和重大改革“1+5+n”两大跑道,全力落实61项重点工作和39项重大改革事项;③加快谋划试点项目,打造共同富裕十大标志性成果,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争取省市最佳实践,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③扎实推进“五城创建”,按照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要求,分领域联动推进实施。同时,强化社会合力,结合“三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①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双色”管理机制,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真正让市场主体在“五减”方面受益。②持续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积极申报“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争取更多试点应用进入全省一本账;重点结合未来社区、乡村建设,切实贯通数字社会系统和基层治理系统;加快形成一批理论体系和制度成果。③完善个人瓯江分等综合应用和医保信用等行业应用,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等10项经济社会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集中专项治理,切实推进我县严重失信企业占比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三是推进民生保障服务工程建设。①加强推进铁路建设,继续积极对接温福高铁建设进展。加强铁路边“三化”长效管理,争取尽早落实铁路桥下空间利用项目。②调研全县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治理情况,完成各项物资年度储备任务,合理安排轮换和报废计划,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2023年能源“三控”实施方案,核算2022年度GEP,整合提升形成第一批生态资源资产项目库。④加强需求侧响应及有序有电双保障,现已建成日前削峰13.4万千瓦、分钟级可中断7.93万千瓦和日前填谷2.43万千瓦的需求响应资源池,有序用电方案最高压减负荷28万千瓦时,在迎峰度夏和度冬期间将充分发挥需求响应对于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