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青年与人才是“关键密钥”。农创客是一个兼具青年与人才双重身份的新角色,为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500来名农创客扎根平阳的山村乡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挑起了乡村共同富裕的重担。他们将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带到乡村,点燃了农村“新”的希望。 新技术让农民成为幸福职业 “农业想要发展,就不能太‘守旧’,需要通过新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怀溪镇金源村大龙山金线莲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新农民”黄绍勇是我县的“农创客”之一。近年来,他秉持科技兴农的理念,发展中草药种植,让传统山林地成为引领创业创新的“自留地”。 黄绍勇的基地主要采取“筐式种植”方式种植金线莲,有效防止野生动物破坏和隔离病菌,极大地提高了金线莲的存活率。如今在他的带领下,金源村及周边村庄金线莲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亩,年产量1万公斤左右,带动当地农户实现亩均增收2万元以上,走上了“靠山吃山”的致富新门路。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金线莲成品保存成了一大难题。”黄绍勇告诉记者,鲜品不易保存,干品则会造成部分营养流失。2017年,他采用了冻干技术,很好地保留了金线莲营养,不仅有效解决了鲜品保质期短、干品营养流失问题,更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销路。 在掌握保存技术后,黄绍勇开始结合金线莲固有的药性与功效,创新研制出了金线莲饮料、金线莲柑茶、养生酒、护肝含片、活络油、金线莲年糕等系列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1月份,我县成立了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广大农创客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共享的平台,辐射带动更多青年、学生回乡投身农业创业创新,让农民成为一个幸福的职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创客普遍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新思路让农业成为朝阳产业 “点茶要先将茶磨碎、研细,然后筛出细末,将茶粉放入温盏中,加水调成糊状,再一边加水一边击拂出均匀细腻的泡沫。”在昆阳镇鸣山村涵茗园中,第二批省级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胡茜茜身着汉服,一边利落地碾茶、点茶,一边向学员讲解步骤与方法。这是胡茜茜推出“围炉煮茶”仿宋代点茶活动的其中一场。 “90后”胡茜茜是我县第一批茶产业农创客的“领头雁”。她的父亲是一名茶工,其童年生活充满了茶香。高中毕业后,她在全国各大茶馆学习茶艺与经营之道,奔走在弘扬茶文化的道路上,成了一名“小茶老师”。 “喝茶不仅高雅,也可以‘接地气’,就看大家的思路灵活不灵活了。”胡茜茜说,通过“文化+产品+人才”模式,融入平阳的特色文化,并结合传统节日,设计出原创的茶产品礼包。此外,她还积极推动茶文化走进校园、机关、企业和村社,并组织举办“围炉煮茶”、仿宋代点茶等新式活动,让原本单一的茶产业玩出了“新花样”。 胡茜茜萌发的“新思路”,不仅提升了茶文化,也拓宽了茶“出路”。2020年,她入股浙江盈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以创新合作方式,联合蔡家山、大坪山茶农共同发展,成功吸纳了周边15户农户加盟,带动农户种茶增收,实现每名农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截至目前,盈黄茶业公司茶叶种植面积200亩,联营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年产量更是超过了2吨,直接或间接带出近50个就业岗位。 新业态让农村成为创业热土 2016年,平阳农创客典型代表林福荣放弃了在深圳的百万年薪,在万全镇周垟村成立了首个集生产农田、科研智库、孵化空间、产业平台、总部大楼和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九城印象农业科技创业园,积极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据悉,九城印象农业科技创业园规划核心面积2883亩,总投资规模超4.7亿元,园区内共入驻小而精农业企业30余家,并形成了完整的可循环生态系统。该产业园年产值超3000万元,累计助农增收30%以上,解决当地农户就业80余人、本地及周边村农民临时用工800余人,带动农户创收2700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农创客不仅要帮助乡村转变观念、帮助农民掌握技能,还要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让乡村成为有奔头的地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林福荣告诉记者。 “我县通过出台政策、优化服务、搭建平台等举措,积极培育有想法、有干劲的农创客,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点燃农村农业发家‘新’的希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县近500名农创客中,不乏985、211名牌大学毕业和“海归”的高材生,创业领域涵盖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供应链服务等,成为我县乡村共富路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