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春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规范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提案》(政协提案86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于提案中所提到的问题,目前已采取相关举措予以整改落实。一是提升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质效。平阳县司法局积极按照上级关于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推出法律顾问“片警式”工作法,在各村(居)设置工作服务牌,公开法律顾问的姓名、照片、服务职责等信息,畅通群众与法律顾问的联系渠道。结合青年律师扶持工作,提高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乡镇大小和村(居)数量划分服务网格,由农村法律顾问“一对一”衔接服务网格内的村(居)、民营企业,有效运用考核奖励举措,加强工作监督,确保服务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近三年以来,累计参与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人员239人次,对应服务全县16个乡镇453个村(居)。累计为村(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818次,发放法律宣传册18000余份,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412件,开展普法讲座189次,协助处理信访及其他涉法事务293次。二是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舆情分析机制,及时收集、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将专项排查和常态排查相结合,加强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和分类处置。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进一步优化以县、镇(乡)、村居(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为主,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物业、环境保护、渔业、旅游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为辅,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为特色的立体式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截至目前,平阳县共建成1个县级人民调委会、16个镇(乡)调委会、471个村(居)调委会、1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另有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35个。三是深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组建以案释法讲师团,通过送法入村、入户,多途径开展以案释法、帮扶结对等活动,为村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法治教育。“八五”普法以来,共发布以案释法案例40余个,开展送法入村、入户等活动120余场,通过与平阳电视台合作邀请法律工作者制作以案释法专题节目20期。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推动法治文化与平阳木偶戏、单档布袋戏等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探索法治宣传阵地集聚发展新模式,建立以海岛、基地、公园、礼堂、广场、长廊等为依托的法治宣传教育实体阵地骨干网络,依托阵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33个。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一是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继续推进“以案释法”法治宣传,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搭建以案释法微课比赛、以案释法电子口袋书等以案普法平台,切实加强以案释法工作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等结合起来,挖掘平阳红色资源,打造一批别具特色的“红色+法治”教育基地或乡村走廊景观带,到2025年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法律顾问服务效益。结合乡镇矛调中心建设、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工作,提升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实现乡镇法律服务站自助服务机配备率达到70%,有效利用12348浙江法网、“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公证云”等线上智能平台,满足群众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进一步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向偏远乡镇延伸。三是完善人民调解员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明确将法治教育培训列入调解员培训计划,推行人民调解员分片轮训制,结合集中授课、座谈交流、案例评析、现场观摩、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开展调解员培训。精选金牌调解员、法学专家、行业能手等组成调解专家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 最后,感谢您对乡村法治建设工作的支持。 平阳县司法局 2022年07月0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