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52/2023-129542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平阳县残疾人联合会
生成日期 2023-01-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残联2022年工作总结和
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残联党组、理事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县委重要部署要求,克难奋进,务实创新,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两个先行”平阳篇章特殊华彩。圆满完成县乡残联换届,全年高质高效完成政府委托工作,提前超额完成省市县所有指标任务,无障碍社区创建获省政府残工委通报表彰,事业发展绩效考核连续第五年获B类县一等奖,多项工作居于全市前列。

一、聚焦抗疫纾困,织牢残疾人帮扶“保障网”

一是守好“小门”,助力“大局”。今年来,我县疫情时有反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形势严峻。期间,我会干部职工坚决落实有关防控要求,守好“小门”,并分批下沉挂钩乡镇、社区、高速路口、机场、隔离点等值守,助力服务大局。二是护好“小群”,助力“大群”。针对残疾人群体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我会坚持把当好“三个第一者”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发动全县残联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对全县残疾人进行普遍走访,对8000多名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深度访视,一一解难题,想措施,如新春送温暖,对450多人次的一户多残、病残一体等对象送上慰问金30万元,努力使涉残家庭这个“大群”普遍得到关爱。三是兜好“五保”,织牢保障。分别为残疾人兜好医疗、养老、意外、生活、护理等五种保障及补贴,即为全县符合条件17007名持证残疾人统一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8487名持证残疾人统一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901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865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100多万元。四是助好“教育”,提升服务。为71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144名特校学生提供交通费;发放送教上门经费和交通费补助分别为18.6万元和12.71万元。全年为30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学费、住宿费减免补助31.58万元,为1282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放发助学补助金161.90万元。

二、聚焦民生实事,铺好残疾人共富“压舱石”

一是筑好提升专业设施。占地面积1320.56㎡,总建筑面积8748.05㎡的平阳县残疾人阳光康复家园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现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将进一步提升我县残疾人的医疗、教育、职业等综合康复服务能力。助力康恩儿童潜能发展中心新校区建设,占地2700㎡、建筑面积4700㎡的新校区投用,规模全市第一。二是筑牢民生实事。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提前完成,5家提升改造的“残疾人之家”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完成11个重要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完成2家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任务。残疾儿童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三是筑就优质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训练431人,困难生活补贴22人、人工耳蜗适配3人,发放康复补助1090万元。探索“医康护育”一体的儿童康复模式,康恩儿童潜能发展中心与邦和儿童医院深度合作结成联盟,获县委书记调研并占赞。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门诊服药4464人次;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20人;为179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协调推进残疾人家庭责任医生工作,签约率达75%。通过政策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社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为近2000名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咨询及服务。精准康复服务率达100%。四是筑构无障碍环境。完成无障碍进家庭改造工作,为100户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补助金额达127万;在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中,通过实地考察、逐一对接等方式,成功创建鳌江镇蓝田社区为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单位;举办多次无障碍体验等活动,助推无障碍理念;借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将无障碍环境纳入文明城市检查、改造范围。

三、聚焦就业增收,补足残疾人共富“推进剂”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采取“点餐式”“订单式”“实训式”“师徒式”等个性化培训模式,举办了残疾人短视频、插花艺术、剪纸制作、急救知识、消防安全等项目培训,全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82人次,其中取得人社局技能等级证书138人次。选拔16名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在总共六个项目中取得第一名4人、第三名1人的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二是强化就业创业帮扶。开展“2022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和线上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期间通过县残联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发布各级残联组织企业招聘信息,使51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政策扶持,调查了解有就业需求和失业残疾人员52人,走访、慰问失业及就业困难残疾人员家庭21户,将52名残疾人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期间共有12家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有100多人次残疾人来电、来访咨询就业,“点对点”成功帮扶18名残疾人精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强化就业政策落地。全年通过线上审核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单位182家,安置残疾人360人;通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补贴审核65家85人,超比例就业奖励补贴2家2人,发放岗位补贴资金27.96万元;通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电商文创就业等多渠道就业活动,新增各类残疾人就业165人。全年共为559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灵活、自由就业)办理职工养老保险补贴,发放补贴资金97.99万元。

四、聚焦残健融合,描绘社会化助残“新蓝图”

一是开启“党建+助残”模式。引领全县党员志愿者加入到助残活动中来,联合县中医院、鳌水服务队建立助残党建联盟。开展“先锋助共富”活动,县残联党支部到青街乡睦源村共同谋划残疾人共同富裕。二是实施“共享社 幸福里”助残活动。开展健康服务送医下乡活动,惠及残疾人500多人;联合养和医院为全县17家残疾人之家签订医疗康复服务协议,养和医院康复团队为残疾人之家提供医疗康复方面的专业服务。入户走访持证残疾人17000多人,建立助残暖心驿站11家,建立全县首家“残疾人辅助器具共享驿站”,便利当地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无障碍出行需求。三是推动宣传助残。在各类媒体上发布残疾人工作信息,其中,中国经济报2期,温州都市报9期,掌上温州18期,新平阳报刊6期,广播电台节目2期,手语新闻52期,公众微信号69条,助残短信2万多条。四是推动文体助残。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自闭症日等,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推动助残,5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入选市队,代表温州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残运会,残疾人轮椅太极拳在省残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五、聚焦智慧助残,当好数智残联“排头兵”

一是推进残疾人证管理“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持续推行“线上办事”,承接省残联“数字残联”应用。今年来,残疾人证业务共受理并办结1146件,其中网上申请171件。办理省内通办14人、跨省通办21人,大大方便了异地居住残疾人。二是推进残疾人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现有持证残疾人17671人,申领残疾人电子证照9867人,引导残疾人积极应用电子证照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办事,切实提升办事便利度和服务满意度。三是推进树立助残服务新理念。通过窗口帮办、上门代办、预约专办等服务、着力解决残疾人政策了解不到位、出门办事不方便、网络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定期开展上门评残服务,为解决行动困难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和无法出门的重度精神残疾人开展送“零跑路”服务,今年已开展携医生上门评定7次。

六、聚焦平安护航,系好残疾人发展“安全带”

一是做好重点人员政策落实,助力平安。重点排查持证精神残疾人状况,其中1150人正享受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政策,495人正在温州康宁各医院住院治疗,1980人列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配合县政法委、公安局、卫健局开展了“平阳县精神障碍患者持驾驶证专项整治工作”。二是排除重点场所隐患,助力平安。对全县残疾人之家、盲人按摩店、康复机构进行消防安全、疫情防控方面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三是维护残疾人权益,助力平安。加强残疾人和残联工作者参政议政工作,组织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有关残疾人工作议案提案共5件,并予以一一回复落实。处理浙江政务统一咨询投诉平台来电30件,来访残疾人11批次,主要领导批示办理2次,回复率100%,回访率100%,做到了“残疾人随到随访”,信访接待不缺位、不空岗。

七、聚焦“五心五带”,推动党建统领“带全局”

一是坚守初心,政治铸魂争先。深化“四化”党支部和“双强”党支部建设,科学设置党组织,从严教育管理党员,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提质增效,同时,设立“五心五带”党建品牌、初心驿站、廉政驿站等“红色阵地”,成功创建“党建示范点”。二是富有爱心,暖心聚力争先。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注重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并助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走访、一线服务,做“三个第一者”,始终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坚定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履职用心,服务中心争先。深化岗位建功“三亮四比”行动,引领干部职工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双服务”,助力村社疫情防控等工作,探索党建联盟经验做法,把机关党建组织优势、资源优势集成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四是廉洁公心,清正廉洁争先。突出廉政教育,开展违纪案例“四会一改一公开”等警示教育活动突出重点监督。加强机关廉政风险点排查,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岗位,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突出严管“四风”。始终紧盯“四风”新表现新动向,常态化严管。突出“清廉机关”。开展阵地建设,大力挖掘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清廉元素。五是服务贴心,治理效能争先。推进数字化提升。做好“党员志愿服务”场景应用,积极推进1+X助残服务和一件事改革,实施“码上救”、“一卡通”构建残疾人生命全周期保障体系,“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路、不跑路”。推进机关效能提升。深化“千人评议”活动,推动干部作风改进、服务质效提升、发展环境优化。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县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结合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要求,紧扣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主题,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县残疾人“扩中”“提低”改革,确保广大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两个先行”平阳篇章特殊华彩,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贡献力量。

一、聚力就业帮扶,为残疾人鼓足“钱袋子”

一是工作目标。全年免费培训各类残疾人250名以上,其中参与人社局专项技能考证130名以上,加强盲人按摩培训,开展初级手语培训;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 55人,力争实现新增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10名;县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岗位预留和公示制度,力争推出1名事业编制或国企编制单考招指标;扶持残疾人“种养加”基地、扶持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录活就业)职工养老保险补贴550人以上;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100%。二是重点举措。探索拓展乡村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低收入残疾人家庭资源性财产增收模式,探索推广创新项目,拓宽残疾人增收渠道。通过提供土地流转、产业托管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持续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和带动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健全安排残疾人就业约束与激励制度。强化就业优先,增加残疾人劳动性收入。落实超比例奖励制度和劳务派遣残疾人认定办法,落实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探索利用残疾人之家实现残疾人多种形式的按比例就业。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开发一批岗位定向招聘残疾人。开展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动员企业挖掘一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进行定向招聘。提升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水平。扶持残疾人从事网络直播、居家电子商务客服等新型就业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等予以补助。发挥残疾人就业创业带头人、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等力量,引领带动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创业创新。推进各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建设提升辅助性就业产品区域配送基地。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提前介入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岗位推介等工作,组织各种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和招聘活动。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规范残疾人职业培训全流程管理,逐步培育专业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加强残疾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链式服务。

二、聚力托养照护,为残疾人打造“避风港”

一是工作目标。巩固提升现有18家残疾人之家,为350名精神、智力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庇护照料服务。力争新建1所示范性残疾人之家。县级建有 1 家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机构。万人以上的乡镇原则上建有规范化残疾人之家。劳动年龄段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机构托养照护服务比例达到 90%以上。二是重点举措。强化各地政府主体责任。补齐残疾人托养照护设施短板,坚持公建先行,鼓励公建民营,积极利用和盘活各地公有(集体所有)房(地)产资源推进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和残疾人之家建设。支持各地残疾人之家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实行合作共建。推动残疾人较多的地方适当增建残疾人之家。巩固残疾人之家基本功能,拓展辅具租赁、志愿服务、党 团共建等延伸功能。推动托养照护服务资源共享。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完善服务功能,接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支持有条件的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残疾人之家等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就近提供居家托养照护服务。推动农村及人口分散居住地区开展以邻里互助为主要形式的居家照护服务,补齐残疾人托养照护短板。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残疾人托养照护机构管理和服务,加速残疾人托养照护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托养照护管理服务水平。

三、聚力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服下“回春丹”。

一是工作目标。加强残疾儿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的推进工作,确保签约率达75%以上;实现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全面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惠及人数达390人以上;符合条件精神残疾人门诊免费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保持 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 97%以上,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 75%以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 90%以上,惠及人数达到130人,残疾人满意率保持在 90%以上。持续对已完成提升的康复机构开展监督整改。二是重点举措。提升基本康复服务保障。积极研究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与社会保险、慈善救助的衔接,发挥协同互补作用。深入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保障制度,做好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完善残疾人实物适配与货币补贴双轨并行的辅具服务补贴制度,探索建设数字化辅具服务平台,推动辅具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明年要建立辅助共享驿站18家。加强康复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残疾人阳光家园项目建设,支持康复托养中心建设与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社区指导、人员培训等公益性职能。持续推进以“十提升” 为重点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突出民办机构非营利性特点,全面落实定点机构协议管理制度。落实精准康复服务理念。细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丰富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内容。建立康复需求调查常态化工作机制,结合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动态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提高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标准,持续开展分级分类培训,规范康复技术应用。优化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奖补等激励机制,探索职务评优、晋级、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推进科技赋能康复服务。依托数字化改革,以“关键小事,智能速办”为切口,推动开展“互联网+”康复服务。

四、聚力文体服务,为残疾人构筑“理想国”。

一是工作目标。为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500人次,培育残疾人声乐、舞蹈、器乐、书画、文学等方面人才,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达到90%。二是重点举措。深入推进文体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实施残疾人文化助残 “五个一”工程,向居家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器材、方法和指导“三进”家庭服务。继续开展特殊艺术巡演。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城乡社区文化家园、农村文化礼堂就近就便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残运争光计划。优化项目布局,加大运动员培养力度,积极承办省内市内残疾人体育赛事。高水平打造残疾人文体品牌。推动县级残疾人体育基地建设。推动残疾人特殊艺术培训基地,推进特殊艺术理论研究、培训和精品创作,创新特殊艺术发展模式。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人才建设。完善残疾人运动员、演员选拔、培养、奖励、就业、就学等保障机制。分级分层开展残疾人声乐、舞蹈、书画、摄影、文学创作、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素质提升培训。

五、聚力权益保障,为残疾人提供“铁靠山”。

一是工作目标。逐步探索建立对0-6 周岁残疾儿童和成年重度残疾人访视制度。提升法律救助站服务水平。残联系统信访积案化解率 100%,信访办结率达到 98%以上。二是重点举措。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访视制度。以残疾儿童少年和成年重度残疾人为重点,根据残疾人不同类别、等级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建立健全残联干部、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定期访视、干部联系制度。通过大数据手段,优化残疾人诉求汇总、基本状况收集等动态功能,实现访视工作时间频度统计、地理定位留痕、需求实时上报。提高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治化水平。广泛收集残疾人、残疾人组织和社会各方意见,认真参与涉及残疾人利益的法律法规立法论证工作,积极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将残疾人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加大全媒体宣传力度,加强对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普法培训,倡导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权益维护多跨协同机制。发挥网络信访平台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残联工作站作用,协助参与涉及残疾人的矛盾调处事件。加强法律救助站规范化建设。加大对残联法律救助工作,推进整合残联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参与维权服务,参与完成残疾人法律咨询援助、信访权益维护和无障碍支持等实事。

六、聚力智慧助残,为残疾人呼叫“顺风车”。

一是工作目标。继续推进政府服务2.0,承接落实“数字残联”应用,建成“助残大脑”。推进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建设。完善“浙里助残”服务专区。探索推广残疾人电子证照。二是重点举措。落实构建“浙里助残”体系并与数字社会“弱有所扶”跑道对接。推动助残服务工作纳入数字化改革工作大局。完善“浙里助残”服务专区,全面归集助残服务应用,建立统一的助残服务掌上平台。应用好“数字残联”。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统筹推进“助残大脑”建设,系统归集助残服务数据,支持残联业务。逐步建立残疾人“一人一档”,形成“残疾人画像”,实现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更新。普及“关键小事”应用。打造“1+X”助残服务机制升级版,在省政府政务服务 2.0 上线运行。推动建立协同机制,逐步扩大通办清单。推动解决残疾人“数字鸿沟”问题,逐步建立主动感知的“无感化”联办模式,继续打造残疾人帮办、代办、上门办等综合服务金名片。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围绕残疾人需求,逐步建设残疾人“精准服务表”应用。系统结合关键小事、志愿服务、帮办代办等措施,建立精准采集、智能判断、事项秒办的闭环化管理体系。加强网上、掌上“残疾人之家”建设。推动“智能证照”建设。逐步推进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工作,进一步优化跨区域通办、残疾评定预约、智能送达等环节,实现重度残疾人上门评定线上申请。推动残疾人身份码和助残服务码建设。实现残疾人证和社保卡功能互通,开展数据交互和功能互融,让残疾人以社保卡为媒介享受更多助残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