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民宗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县域示范窗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推各民族群众迈上共同富裕快车道,被评为温州市“幸福温州”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 畲乡姑娘采茶 党建引领,开拓民族地区共富途径 满山翠绿的茶园,茶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近年来水头镇新联村从单纯的采茶卖茶发展成茶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而且也真正实现了畲民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2022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挖掘文化内涵,开展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树立特色品牌,助力旅游发展,奔向共同富裕,并由平阳黄汤龙头企业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牵头5家茶企、合作社携手打造的‘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县民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工坊建成以后,由村党支部牵头,健全“支部+车间+农户”新模式,企业与90%以上茶农签订联营协议,让茶叶生产在“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成链条成规模,用“保姆式”服务为村民注入共富“强心剂”。同时,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采茶、制茶等岗位300多个,并于与400余户茶农与茶企签订联营协议,每年茶农户可增收4万元。针对新联村地处僻远,部分群众外出就业意愿不高及农业劳作季节性强等实际情况,工坊还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通过参与茶叶加工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应聘入职。 “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典型做法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县民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县率先探索“红色基因+民族团结”示范带建设,借助国家4A级风景区南雁荡山和山门镇“浙江延安”红色旅游地理优势,串联周边溪南民族村、堂基民族村和青街畲族乡独特的“畲”“竹”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定制型民族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并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成功打造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点1个、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点2个。 抱团发展,激发民族村内生动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县民宗局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2022年,牵头政府部门、民主党派、相关企业结对全县12个民族村,联合辖地乡镇开展“一村一档一专班”精准帮扶,加大对少数民族新兴产业、新发展模式项目的扶持力度,每年落实帮扶资金20万元或1~2件实事,激发内生动力,激发少数民族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12个民族村抱团发展建设厂房物业项目位于鳌江镇书阁民族村,预计于2023年12月完成建设,可增加12个村集体经济收达300多万元。”县民宗局有关负责人说,2022年,县民宗局借助各级提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经过市场调研,提出以12个少数民族村为主体,建设民族村抱团发展厂房物业项目的构想。在项目前期,专家和县民宗界别“两代表一委员”围绕交通和工业环境两大因素开展调研,最终项目选址落在鳌江镇书阁村。据悉,该村处于我县六大工业重镇的中心地带,距离平阳高速、萧江高速和104国道分别为15公里、12公里和3公里,交通条件和周边工业环境非常优越。据介绍,该项目案例入选全省民族乡村共同富裕重点项目。 此外,县民宗局全年还落实“共富”项目40余个,建成“那云宿”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多举措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案例入选县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第一批典型案例清单,经验做法多次获国家级媒体点赞。 水头镇新联民族村发挥平阳黄汤品牌效应,综合年产值超亿元;鳌江镇书阁畲族村鸽产业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带动260多户农户致富;青街畲族乡推出“月光经济”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等,该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居全省民族乡镇前列。现在,全县80%以上的民族乡村已形成乡村产业,民族村平均年经营性收入超53万元。 教育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来凤卧旅游的昆阳徐女士参观了平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后,颇有感慨:“在石榴红家园,除了能了解更多我县红色历史,还让我对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了解,该基地现有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浙江红村研学营地、郑海啸故居、凤卧红色书房、凤卧“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等一系列的场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红色基因+民族团结”为主题,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通过传承‘红色文化’,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阵地’,并借助讲师团力量传承好红色文化。2019年以来,接待游客22万人次,开展研学教育达10人次。”凤卧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接待社会团建、党建及开展各类主题培训活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还于2022年11月被评为首批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培育单位。 石榴花开,籽籽连心。为加快构建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优质民生服务共享体系,县民宗局制定“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实施意见,开展“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宣讲团等工程。其中联合青街畲族乡成功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育单位,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宣讲、公益活动、参与治安巡逻等,2022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宣讲20余场、巡逻60多次、提供信息咨询100余次,慰问困难民族群众20余名。 据统计,2022年,县民宗局联合各乡镇打造实现创建全覆盖。其中3个单位入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育单位,全市第一;12个民族特色品牌入选省级“五畲”系列名单,形成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浙里石榴红家园 2023年奋斗目标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育单位、“五畲”和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十百千万”工程系列培育工作,不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3年,计划培育3个以上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重点培育单位、2个以上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若干个“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格局。 夯实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基础 发挥民族乡村的红色、古色、夜色等特色资源,探索培育适应新时代、新消费的新兴产业领域,激发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青街畲族乡夜景灯光亮化工程,建设青街畲族乡水上乐园和精品民宿群;进一步打造新联村的茶隐高端康养基地;启动平阳县12个民族村抱团发展项目,以项目推进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平阳样板。 促进民族地区人才文化发展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计划地拓宽民族队伍来源。2023年,计划组织各类培训1000人次,培育民族民间艺术传承3人,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人才的培养,确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计划围绕民族传统文化开发设计民族特色文创产品2个,通过短视频、直播、纪录片等方式,广泛地宣传平阳民族乡村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再形成1~2个民族特色旅游网红打卡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