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县科技局大力实施创新强县战略,以全面融入省市“315”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聚焦提升科创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强技术攻关、引培创新人才等重点,全面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现将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抓科技创新指标。 2022年度全县规上企业申报研发经费15.96亿元(规上工业15.85亿元、建筑业411万元、服务业802万元),同比增速26.6%;县级统计部门审核总数15.3亿元,同比增速23.4%。2023年1-5月,规上工业研发费用(上报数)6.74亿元,累计增速8.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07%;高新技术增加值36.3亿元,累计增速13.4%,全市排名第2,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9%,全市排名第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为7%,全市排名第8;截至6月25日,完成技术交易额22.3亿元,完成率为79.4%。 (二)抓大孵化集群建设。 通过市级评定新增孵化空间面积达9.76万平方米,完成率139%,排名全市第4。新增在孵企业56家,完成率112%,全市排名第2。启动平阳时尚智造示范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单一来源政府采购的方式完成对乔治白新园区面积约1.77万平方米的场地的租赁,协助昆阳镇人民政府开展对孵化基地内部装修;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启动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的招引,专业运营机构合作协议已通过县长办公会。注重孵化基地提质增效,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进一步规范孵化器运行管理,修订出台《平阳县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与管理办法》,促进孵化器健康发展。 (三)抓科技特派团工作。 摸清平阳产业发展现状,走访企业193家,诊断、梳理、凝练企业核心技术需求170个。目前正联合炜冈拟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项、联合卓人电控拟申报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1个。协助企业成功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省科技特派团项目)2项。协助进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升级改造6家,已获审核通过2023年省级“未来工厂”入库培育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入库培育4家、市级数字化车间改造升级1家。联合征予公司、乔治白公司建立了2个博士创新站,促成征予公司在“海上风电平台海缆保护系统关键装置”项目中率先使用了“先用后转”专项保险产品,成为全国“先用后转”保险第一单,相关事迹已被杭州工人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抓高能级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高新区进等升位。完成高新区2022年度综合年报工作;召开高新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谋划省级高新园区排名进等升位和创建认定;开展高新区建设督导,印发重要指标情况通报,夯实高新区创建基础,推进弱势指标提升。二是推进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温州大学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举办多期技术培训,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与7家企业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引进了2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长江学者项目.浙江理工大学完成自动上高阻层设备、熔管自动压接设备、自动称量配料设备的研发。协助企业申报省“尖兵、领雁”项目及温州市“揭榜挂帅”项目;与多家企业达成智能车间建设意向。武汉大学平阳创新中心完成“山西路桥数智材料管理员系统”“喷涂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推进武汉大学甚低频波动探测系统的落地工作。三是推进鳌江实验室建设。确定实验室总部选址,实验室领域布局,开展《鳌江实验室建设方案》二次征求意见;开展鳌江实验室标志(LOGO)全国征集活动;目前已向县政府提交组建鳌江实验室的请示,等待县政府批复;启动实验室设计装修工作;与宠爱王国达成合作意向,当前正在细化合作方案;完成基因检测与认证中心挂牌;配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制定海洋湿地研究院建设方案;启动实验室在县委编办登记工作。 (五)抓创新主体培育。 一是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2年度新增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家,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开展2023年企业主体培育苗子型企业调研摸底工作。目前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荐申报69家,其中新认定27家。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96家,第二批推荐申报33家,推荐上报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备9家。二是开展“揭榜挂帅”需求征集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平台、高校等进行一一走访,首轮已收集技术需求20项、其中省级4项;向市科技局报送重大科技成果7个。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创新深化、“315”科创体系核心指标提升。 1.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22年度全社会R&D经费在省级、国家统计部门验收核算中,出数据时间2023年11月左右。下步一是要跟进2022年报的核算验收,力争突破2.0%,缩小差距;把握好6月份省市统计部门切块核算2022年度规下企业R&D经费的时间点,争取更多规下R&D份额。二是要重点抓好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为2023年度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打下重要基础。联合开展“两清零一提升”专项服务行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活动动态清零。强化科技助企服务,组建博士服务团,对重点企业开展上门辅导和政策宣讲,充分发挥科技新政的导向作用,与辖区内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建立“一对一”上门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辅导企业准确归集和申报研发经费。三是加强科研非企业单位补录的谋划和布局,其中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局、环保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县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县科技强农产业研究院、县环境监测站等,争取作为2023年度非法人单位科研机构新增纳入单位,为我县全社会R&D经费指标贡献增量。 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是建立高新投资预报机制。为及时了解项目进程,及时了解高新投资额数据核减情况,建立高新投资预报机制,加强部门与乡镇之间沟通。二是建立高新投资新开工项目种子库,指导各乡镇、经开区做好新招引项目的入库服务,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统率、开工率。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数。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高新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指标提升工作,全年拟新增高企40家以上、省科140家以上。二是注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4.重大创新平台投资额。一是继续跟进亚之星汽车智能悬架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纳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二是筹划新的项目包装重大创新平台,为下一次增补做筹备。 (二)着力提升科技策源能力。 一是推进鳌江实验室建设。做好建设方案、实验室的设计装修、县委编办登记、实验室宣传工作,全力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新格局,助推平阳成为温州南部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二是加深院地合作。开展科技轻骑队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活动,组织武汉大学平阳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温州大学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选派一批科研能力强、行业发展方向把握精准、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帮助解决一批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难题,助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三是筹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平阳分中心。鉴于浙江大学在动物医学、动物营养以及汽车专业等方面与我县的宠物、汽摩配、智能制造领域高度融合,筹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平阳分中心,推进浙江大学一批科技成果落地平阳。 (三)着力推进省科技特派团试点。 一是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库和产业创新发展技术攻关库,着力攻克我县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商业化运用。拟开展“揭榜挂帅”“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集中攻关不少于2项,协助申报202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是与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在打造大企业、大品牌同时,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创牌,推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将前沿科技对接产业诉求,转化经济价值。三是探索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浙江理工大学在科研、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辟以研究院为核心、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依托、以博士后工作站高层级人才培养为特点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提升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产学研服务体系。 (四)着力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 借鉴新昌县加速搭建孵化基地,以载体建设集聚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我县大孵化集群建设。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平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二是引进孵化器专业运营团队。利用专业运营机构创新资源和服务能力为我县大孵化集群建设提供全方位指导,推进全县各类型孵化器做大做强做专。三是打造时尚智造示范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引入、孵化和培育一批时尚智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打造具有县内示范引领效应的示范孵化基地。四是筹建平阳县创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暂名)。整合各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引导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公司化运作开展融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拓宽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资金来源,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五)着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是推进“15”战略领域重大科技成果攻关。以高企、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持续抓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排摸、谋划和报送工作。二是构建完善的县、市、省企业研发机构梯度培育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对企业的宣传、辅导,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全年力争新增省高企研发中心3家以上,市高企研发中心、县企业研发中心各10家以上、培育市重点实验室1家。三是开展“科技论英雄”评价。对2021年“科技论英雄”评价工作进行评估,修订、完善“科技论英雄”评价体系,继续开展2022年“科技论英雄”评价工作,引导企业进一步重视创新驱动,巩固和扩大评价成果。 (六)着力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 一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宣传工作。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及时发布科技特派员工作信息,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我县的影响力。二是组织科技特派员巡回服务。通过整合人才资源,按需调派,调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继续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及与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的联系,以最大可能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潜力,为我县发展科技、经济服务。三是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项活动。召开科技特派员座谈会等,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增强科技特派员凝聚力。四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扶持有条件的乡镇和科技特派员,在全县乃至全省范围内进行资源组合,大力发展我县茶产业、柚产业等效益农业产业。以项目为起点,鼓励扶持专业技术人员、农户、经营管理人才组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实体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扶贫脱贫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