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60/2023-134821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3-07-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南麂保护区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创新深化作为第一动力,把改革攻坚作为关键一招,把开放提升作为必由之路,把项目建设作为基础支撑,全面提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高颜值提升、社会高效能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一是坚持开展生态监测。充分发挥科研监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完成南麂保护区鸟类、水仙花、等边浅蛤等生物常规监测,持续推进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监测2023年春季监测工作,着力构建完整、全面的南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二是扎实推进科研合作。继续推进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南麂列岛保护区潮下带底栖生物调查与评估》《南麂列岛及附近海域浅海贝类种类多样性调查及历年标本整理与鉴定》等科研项目,推动南麂生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自身科研能力。基本完成南麂海洋科技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用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研科普等用途,进一步提升南麂保护区科研科普能力,推动我县海洋科研领域科技人才的集聚;启动实施南麂保护区综合科考项目,包括海岛自然地理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海洋生态调查、保护区评价以及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编制,以全面、翔实掌握南麂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现状,为后续开展南麂海域海洋生态保护与管理奠定基础。

(二)纵深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一体化生态修复。全面启动南麂保护区海岛植物保护(一期)工程,通过清理葛藤、芦苇以及原有松材线虫病树木等危险植物生物多样性因子,修复改造裸露山坡或山体,修筑植物养护设施等,有效缓解保护区内入侵物种的威胁,维护海岛陆域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发挥生态系统各项功能。二是针对开展鱼类资源修复。持续推进南麂石斑鱼种质资源收集、保种和繁育技术研究,以恢复石斑鱼自然资源,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目前已在南麂尖屿海域开展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修复活动,放流赤点石斑鱼500余尾。三是创新开展鸟类资源修复。启动中华凤头燕鸥繁殖栖息地建设与招引研究项目,选取平屿岛开展人工改造、人工招引工作,目前已成功招引大凤头燕鸥百余只,吸引中华凤头燕鸥三波6只在南麂临时休憩,并成功孵化大凤头燕鸥4窝。

(三)全力推进保护区管护工作。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为合理安排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任务和任务量,启动《浙江平阳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用以全方位协同推进湿地保护、科研科普、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为高质量推进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纵深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完善执法体系。今年以来,保护区海监支队从严把控新形势下海洋生态保护新标准、新要求,认真组织开展 “碧海”、“海盾”、“护岛”三大专项执法行动。上半年,海监支队共开展执法检查132次,其中海上执法45次,陆上执法87次,检查航程1070海里;共出动参检人员740人次。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执法管护能力,启动南麂保护区执法用船鳌江停靠码头改扩建项目及其配套管理用房建设,从根本解决南麂保护区海洋执法船只在鳌江口岸的停靠问题。三是深化数字赋能。不断完善“数字南麂”资源保护图,启动“南麂大数据管理平台”(二期)方案编制工作,持续推进“水下监测平台”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一体化数字运用平台,实现“天、空、地、海”一体化、可视化、智能化执法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进一步填补南麂保护区潮下带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空白。

(四)全面构筑生态科普阵地。一是强化重点宣传。紧抓“2·2世界湿地日”“6·8世界海洋日”等宣传节点,通过举办世界海洋日浙江南麂系列宣传活动、科普进校园、海上巡护等科普宣教活动,有效地提高传播效果,更好地实现宣传目的。同时,第一时间启动全方位宣传报道工作,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新闻、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国家和省市县主流媒体,以报刊、新闻客户端、广播、视频号等形式报道达到60余个,充分展示了南麂生态保护担当、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保护风采,进一步扩大了南麂影响力。二是深化成果展示。启动科普宣教视频、手册更新升级工作及《南麂列岛大型底栖藻类普查及海藻图鉴》编制工作,以更直观、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扩大海洋生态保护知识宣传面和受众范围,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海洋生态保护科普氛围。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初步构建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生物智能识别系统,基本完成前期现场调查及资料整理鉴定工作,完成南麂潮间带大型生物图像数据库框架搭建工作,目前整体测试识别准确率达90.1%。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南麂保护区将坚持走好“碧海银滩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生态发展路子,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持续推进南麂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建设向纵深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麂画卷。

1.深入推进湿地保护提位立标。继续加强南麂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探索岛上各部门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切实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南麂列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2.持续推进科研工作提质增效。秉持“保护生态链,探索新物种”工作理念,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持续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推进全域综合科学考察,加快推进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贝藻类基因库建设,深化推进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建设与招引研究,全面提升海洋科研能力。

3.扎实推进海洋执法提级跃升。坚持立体监管,全力攻坚克难,加速推进南麂保护区执法用船鳌江停靠码头改扩建项目及其配套管理用房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建设,提升执法管护能力。

4.创新推进科普宣教提档扩面。继续推进常态化的海洋科普宣传,深化“蓝色市民”行动计划,通过开展海洋知识讲座、组织海洋志愿者活动、印发生物多样性图谱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海洋科普宣传氛围;加速推动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海洋生物识别系统研发项目落地,调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秘海洋的积极性,增强投身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