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麂岛以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入选国家“和美海岛”示范创建名单,这是南麂岛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打造碧海银滩“生态宝岛”,走好“因海而兴”发展之路所取得的成效,将南麂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 2005年5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平阳考察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沿着总书记标定的方向奋勇向前,18年来,南麂列岛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小岛蝶变成中国十大美丽岛屿之一,从交通闭塞的小岛打造成生态宜居风光宝岛,从破落渔村发展成生态养殖产业强岛,将海洋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人海和谐惠民共富的发展之路。 打造碧海银滩“生态宝岛” 在考察南麂海洋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麂岛是一个宝岛,南麂自然保护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里的生态环境,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好。”18年来,南麂岛始终秉承“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恢复、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7月14日,南麂列岛迎来了一只毛茸茸的鸟宝宝--中华凤头燕鸥幼崽。据统计,这种海鸟全球仅有200余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因数量稀少、踪迹神秘,被称作“神话之鸟”。“神话之鸟”的诞生得益于南麂列岛实施的“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建设与人工招引”项目,其背后则是南麂列岛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缩影。 南麂列岛作为中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全岛实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级分区保护管理,每年开展“海盾”“碧海”“护岛”三大专项执法行动,把“生物保护”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大文章。截至目前,南麂列岛已鉴定物种数共计2896种,比2005年增加了597种,其中陆生动物增加59种,鸟类增加81种,大小型藻类增加88种,甲壳类增加93种,陆生植物增加172种,水仙花面积从10亩扩植至36亩。保护区总体情况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扬肯定。 今年2月,南麂列岛又新增“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张国际金名片,也是我国目前距离大陆最远的世界级滨海湿地,让“贝藻王国,蓝色牧场”“碧海仙山,海上明珠”的盛名更是享誉海外。 打造宜居宜游“风光宝岛” 在考察大沙岙景区和三盘尾景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麂要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适度开发旅游资源,注重保护自然原貌。对保护与开发要深度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要控制岛上人员增加,实行岛上居民只搬出不迁进。”18年来,南麂列岛始终秉持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海岛民宿、休闲旅游,掀起了建设美丽海岛、发展“美丽经济”、追求“美好生活”的大潮,走出了一条“生态、高端、休闲、极致化”旅游发展路子。 6月7日,南麂岛首个以大黄鱼产业为主题核心渔旅休闲项目——海洋牧歌渔旅体验园试运营,开启了海岛旅游的新体验。环岛游、渔家游、海钓健身等海上休闲体验……不断冒出的新旅游业态,引领着南麂岛一步步实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特色美丽海岛建设紧密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共赢的目标。据统计,南麂岛游客年均来岛达8万人次以上,每年旅游总收入超1.5亿元。 与旅游业态一起携手的则是南麂列岛的环境综合整治,南麂列岛坚持以长效治理,严控污染源头的原则,先后投入约6亿元实施南麂列岛环境综合整治,每年清除各类垃圾6000多吨,生活固废、海滩垃圾从18年前的焚烧处理转变为100%上岸处置,实现污水零直排,废油全回收,从根本上解决涉海涉岛环境污染问题,海水优良率、海洋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成功实现市卫、省卫、国卫三连创,荣获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 打造生态养殖“共富宝岛” 在出海考察深水网箱养殖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平阳发展生态渔业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并亲手放生了六尾大黄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渔业生产,提高渔民收入,关键在于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我们在发展远洋捕捞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养殖业,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18年来,南麂列岛紧紧围绕“八八战略”提出的“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减轻近海海洋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从“捕”转“养”,开启了“因海而兴”的生态养殖之路。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从传统养殖小网箱到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从个体养殖户的单打独斗到“海上牧场·共富工坊”的抱团发展,从一度濒临湮灭到年产值3.1亿元,南麂从此开启了生态养殖的“狂飙”之路。不仅如此,南麂岛还与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建立战略联盟,帮助解决大黄鱼“活体充氧技术”等五大类52个问题,着力培育南麂自己的黄鱼鱼种。2005年以来累计投放人工鱼礁24万空方,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4.2亿单位,分别建成2个国家级、11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截至2022年底,南麂列岛养殖水域1800余亩,养殖网箱290个、保有量300万条,年产量突破2400吨,提供了50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全岛95%常住居民就业问题。 南麂大黄鱼作为一张新名片已经成为温州餐饮文化的一种符号,并先后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名单,还“游”上了G20峰会餐桌,连续多年获评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南麂也以生态养殖大黄鱼揭开了推进海岛振兴、带动产业兴旺、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