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乡镇动态

精雕细琢 勾勒和美乡村“万全画卷”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今年以来,万全镇以“全域环境·村社擂台”“三基三主”等为载体,坚持“一村一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域奏响环境整治“交响曲”,不断优化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硬件和软件整体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万全样板。本期《一村一品绘画卷》,走进万全镇和平村、垟城村,看看和美乡村如何勾勒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万全画卷”。

和平村: 擦亮“新闻之乡”特色名片 奏响乡村振兴动人乐章

望得到风光,看得到内涵,寻得到惬意。在和平村,山环水绕,处处是景,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群众生活怡然舒适,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和平村位于万全镇湖岭社区,由岭下、陈岙、山头外和东湾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依山傍水,村居集中,是一个典型的环山型村,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曾获得省善治村、市“五美乡村”、市文明村、AA级旅游村等荣誉。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鼓声”的激励下,和平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团结带领群众谋发展,全力奏响全域环境整治和美丽田园创建的“交响曲”,下好“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使秀丽山水有了魅力人文的支撑,魅力人文有了秀丽山水的承载,以发展特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稳步前进。

打造特色文旅IP,擦亮“新闻之乡”名片,是近年来和平村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打方向。该村依托“中国新闻鼻祖”“新闻王”马星野,围绕“新闻之乡”做文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清晰勾画文旅新脉络。如今,马星野故居已修葺一新,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内部展陈内容也经过精心策划,深挖价值内涵的同时,彰显家国情怀。名人元素和新闻符号在村内随处可见,打造提升村入口节点、沿线小品、村巷围墙、老人驿站、公交站、田园小品等,将“美化”与“文化”同步涵养。特别是“一巷一景、一墙一文”,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富有特色的时代感十分“出圈”,变身“网红打卡点”。

点上出彩、线上精致、面上美丽,和平村奋力跑出全域旅游“加速度”。重焕光彩的马星野故居、百年夫妻子女榕的爱情奇观、建于清代的马灯亭、沧桑浪漫的红枫古道、满目金黄的千亩良田……和平村以线带面,通过建筑外立面改造、屋前铺装、美丽庭院打造、路网优化、游步道提升、景观节点打造、绿化亮化、停车场打造等一套“组合拳”,精心打造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精品路线,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和平村”。

探索形成和谐善治的有益经验,干群共建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在和平村凝聚。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平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自拆违章搭建,并挨家挨户入户动员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有效带动村民纷纷自拆,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同时,该村还组建以年轻党员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志愿队、以老党员为代表的基层调解志愿队,把环境整治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并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完善环卫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村庄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提升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及全域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保障村貌提升长治长效。

下一步,和平村将继续按照“新闻之乡”的总体定位,提升现有公园品质,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使原本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蜕变成集亲子游乐、运动休闲、婚庆露营、田园观光等为一体的公共活力空间,让“方寸地”释放更多乡村新活力,同时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业态招引,进一步擦亮乡村旅游名片,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垟城村: 打造宜居宜商田园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循着历史的脉络,触摸到青瓦白砖,绿水青山间点缀民居村屋,平整的道路穿村而过,共富工坊内热火朝天……在万全镇垟城村,一幅气韵生动的共富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据了解,垟城村地处万全镇东南部,古名“垟城邸”,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区域总面积6.1平方公里,水利、林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共有户籍人口3356人、常住人口3825人,党员178名、村民代表79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28万元,曾获得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等荣誉。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垟城村依托“和美乡村”全域环境整治、“微改造、精提升”“共享社·幸福里”等工作,精准发力,全面推动“美居所、强道路、优环境”提档升级,全力打破环境脏乱、道路改造等“老大难”问题。如今的垟城村,已成功摘除了“脏乱差”的标签,实现了“华丽转身”,并在2022年平阳县第十期全域环境整治评比中拔得头筹。

垟城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主要以房屋老旧外立面、道路、荒废场地及村庄脏乱差为重点,共拆除沿线违建34处,其中包括处置违章集装箱19个、鸡鸭棚6处共3700平方米,违章棚9个,并整治“脏乱差”260处,完成粉刷房屋外立面16000平方米,镇中路、垟城路、城下路、长春南路“白改黑”6700平方米,建设公园及绿化共3700平方米。

垟城村在注重打造自身硬件的同时,还持续聚焦“共享社·幸福里”创建,坚持服务于群众,以实现“致富有工坊、休闲有公园、服务有场地”为目标,成功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努力实现垟城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具”的全面提升。

针对残疾群体,垟城村开设了残疾人共富工坊,引入本地适宜该群体就业的企业,并建立“帮带示范”机制,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根据个体条件细分就业方向,帮扶就业、实现增收。同时,不断完善共富工坊基础设施,打造日间照料室、工疗室、康复室等阵地,确保残障群体“工有所为、工有所乐、工有所依”。

如今,村内打造了“党建红”公园,植被茂密,党建元素鲜明;搭建了共享阳光房,合理配备健身器材,打造开放式健身空间;设置了共享书法桌,提供书写、教学等服务,并计划开展“爱心书法”活动课和“爱心理发”“爱心义诊”等活动,为老幼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下一步,垟城村将持续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商业化模式,通过协议租用等多种形式,规划商业街及周边店铺,引入住宿类、美食类、电子类等当地村民经营的新业态,打造“环境我来管、生意你来做、乡村共发展”的和谐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