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8014/2024-138402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
生成日期 2024-01-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锚定年度目标任务,稳扎稳打、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收获一系列荣誉,南鹿列岛诸湾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全国12个,浙江唯一)、全省第一批“美丽海湾”;平阳县连续四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五夺“五水共治”“大禹鼎”(两获银鼎),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局因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获省生态环境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奖励。

(一)多项创新举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全国领先的说理式执法。按照说好“事理、法理、情理”的要求,在执法办案中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并将采纳情况及从轻处罚情况全部写入处罚决定书,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裁量合理,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获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报点赞。二是全省首创“五书”同达监管新模式。将《行政执法廉洁承诺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学法积分建议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企业,主动接受监督并告知事后纠错途径,助推我们执法和企业经营双合规。三是全省率先开展学法积分减轻处罚金额。截至目前,已对21家企业从轻处罚40.4万元,对14起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体现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理念。四是全市率先开设环境医生线上问诊渠道。设置水专家、气专家、土壤专家、固废专家、噪声专家、环评专家等环境医生,通过留言咨询、电话咨询、预约上门等方式实施“一对一”服务,为企业问诊把脉解决问题19个,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涉企执法行为。五是加大绿色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排污权抵押贷款,帮扶企业获得银行2130万元排污权抵押贷款授信。六是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内部流转程序,对无需购买排污权的项目不再进行总量核定,缩减审批时间。

(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生态安全责任

一是推进督察问题整改。二轮央督、二轮省督及市级“举一反三”等问题共涉及我县“21+22”个问题(即21个个性问题,22个共性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20个个性问题和22个共性问题整改,剩余的水头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工程已申请延期至2024年8月底。二是开展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历经2个月的明察暗访拍摄,完成平阳县生态环境警示片摄制,共包括河道污染、固废堆放、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和饮用水源地五大类共21个问题,在县政协常委会上予以曝光。三是提升“七张清单”指数。出台《“七张问题清单”及“督察在线”系统问题报送工作方案》,累计上报“督察在线”省、市级问题144个,“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市、县级问题97个,第三季度,我县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全省排名第7名,全市第3名。

(三)踏实做好污染防治,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2023年,全县10个市控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4%,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38微克/立方米。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扬尘污染防治督查3次,督促7个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施工项目落实整改措施。完成435家企业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30家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和10家企业A/B级绩效引领提级工作。落实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开展11轮政企协商企业现场核查,做好秸秆露天禁焚,噪声和废气问题整治。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扩面增效行动,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项目建设32个,山门镇和怀溪镇创成市级“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全面开展污水直排入河排查整治及水环境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两大行动,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72个。完成17条易反弹河道整改和县级现场验收。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狠抓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安排500万绿色转化资金,通过“以奖代补”50%的模式助力推动全县149个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已完成调查11个。督促1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攻坚无废城市建设,完成无废细胞创建30个,开展非正规固废堆场整治,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305个点位已完成整治261个。先后完成浙江大凯酸洗废水处理项目、平阳县蚀刻公司蚀刻液处理项目,温州九城环保和平阳海晟环保等固危废处置项目建设。

(四)环境执法刚柔有度,信访总量逐年走低

一是环境执法敢于亮剑。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7起,累计处罚金额1195.9万元。强力开展“综合查一次”助企帮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执法和“绿剑行动2023”专项执法行动等,累计帮助发现并解决问题1500余个。与县市监、公安、检察院、法院联合发文,建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县级协调机制,确保企业得到高质量环保服务。二是环境信访持续下降。2023年共受理环境信访举报投诉件368件,较2022年同期的497件下降了25.96%;信访立案18件,信访立案率5.07%;办理有奖举办案件2件。

(五)狠抓品牌示范建设,做亮美丽平阳文章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8件。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8种类型生态系统和2377种各类动植物,我县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开展“绿盾行动”南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遥感线索1068个点位的核查。二是全力打造生态示范项目。精心培育南麂列岛诸湾生态品牌,收获一系列国家、省、市重要荣誉,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和温州市打造高质量打造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视域样板最佳实践。鳌江北侧鳌江镇河流缓冲带生物修复项目获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3500万元。三是着力擘画绿色共富生态底色。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排名第60,比上年提升3名,为近五年最好成绩。推进省级减污降碳试点建设,平阳县成功申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海西镇成功申报省级低(零)碳试点镇,山门镇大屯村等5个村成功申报省级低(零)碳试点村。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勇扛使命、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全力实施三大行动,推动平阳生态文明建设更进一步、更快一步。

(二)以背水一战之势实施问题清零行动,力求生态更安全

一是狠抓问题自查自纠。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三轮央督迎检准备。以“七张问题清单”平台为抓手,开展历年各类督察交办问题、信访件和市级举一反三问题“回头看”,组织全县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拉网式”排查,“专班式”攻坚,每季度制作一期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在县政府常务会上予以曝光,推动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曝光早整治。二是保持执法力度不减。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深化“绿剑”2024专项执法和“综合查一次”活动,围绕危险固废、重点风险源、饮用水源地等敏感风险点,开展全面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在线监控造假、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三是推进信访稳控压降。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加强废气、噪声扰民等高信访占比问题整治,时刻关注舆情动向,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处,持续压降环境信访量。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环境利益诉求。

(二)以久久为功之心实施治污升级行动,力求环境更优质

一是全领域治气。强化臭氧和PM2.5污染联防联控和应急应对,加大氮氧化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力度。开展企业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A/B级绩效引领性企业提级和废气治理低效设施升级。持续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秋冬扬尘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管控。二是全体系护水。计划投入1亿元,建设25个项目,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扩面增效行动,打造2个“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借助县级“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断面水质巩固提升等问题。开展全县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督促加快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巩固易反弹河道水质。三是全方位清废。竭力攻坚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推进疑似污染地块以奖代补机制,加大“一住两公”地块、疑似污染地块和八大污染行业转产、停产地块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土壤和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项目建设,督促危废经营单位提档升级。

(三)以一往无前之力实施体系重塑行动,力求治理更高效

一是打造美丽示范项目。做大做美生态产品,打造具有生态环境品牌特色的优秀实践案例,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1.1亿元),推进平宋塘河(昆阳片)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和鳌江北侧鳌江镇河流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共修复河道长度27.3千米、水域面积79.8万平方米。二是优化环评审批流程。推进行政许可集成改革提质增效,全面实施建设项目“多评合一”、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开展园区道路、小微企业“打捆”环评审批改革试点,探索将碳评价纳入环评体系,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前期专人指导。加强环保中介机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推广绿色发展方式。更高水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1个镇、9个村的低(零)碳试点建设,分类开展7个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和制革“揭榜挂帅”行业整治示范案例打造,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地区生产总值“含污量”。四是规范基层执法建设。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擦亮“五书同达”品牌,提升执法水平,基层执法人员全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更新一批执法车辆,新购一批手持VOCs检测仪和无人机等执法装配,统一办公、办案用房标识,完成7个基层执法队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执法岗位,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持续由班子领导带队开展“四不两直”风纪督查,推进执法队伍清廉单元建设全覆盖,树立生态环境队伍铁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