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GDP增速7.9%、总量突破700亿元(711.8亿元),跃居26县第一,全省排名跃升4位,跻身全省前50强(48位)。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跃升至全市第4,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至762家,培育“浙商全国500强”企业3家。 2023年共集中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达473.72亿元,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4个、全市最多,新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全省最多…… 翻开2023年成绩单,“全年红”“全年胜”是全年来之不易的付出,更是不懈努力的坚持。 激发“智造”内生动力 加快实现“三个千亿” 一直以来,我县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作为主攻方向,经济发展得到了提质增效,在实干争先、砥砺前行中,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从2021年600.5亿元,跨上了2023年711.8亿元的新台阶,不仅让我县一跃成为山区26县“尖子生”,也对打造浙南新智造集聚地更有了底气、更坚定了决心。 两年时间,完成百亿级增长,跑出了“平阳速度”,更彰显了我县日积月累的“硬实力”。2023年,我县大力发展以数字赋能为重点的高端装备智造产业、以电子信息应用为主导的新材料智造产业,以创意设计为引领的时尚轻工智造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4.4%,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制造业投资64.6亿元;智能装备、新材料、时尚智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186.1亿元、241.8亿元,“三大五百亿(元)”产业集群逐渐显露,浙南新智造集聚地也日益凸显。 新智造集聚地在“新”,更在“智”。2023年,我县不仅优化企业梯度培育,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800家,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332亿元,产值率47.46%;新认定首台(套)装备5项;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3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还坚持以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组织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14个,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201台,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6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为新智造集聚地积蓄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新征程,新起点。全市上下掀起了“强城行动”的热潮,我县也再次扬帆起航,主动融入龙平苍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时尚智造等支柱产业,深化智能装备产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时尚智造业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做大做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向着“三个千亿”目标大步迈进。 文旅融合提质赋能 多元业态激发消费活力 “忙都忙不过来,收入也是平时的好多倍呢!”在南雁吴山风情小镇摆摊的吴大姐说,自去年底开始,来景区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她家的“小火车”每天都排起长队,甜蜜的负担令她喜笑颜开。“听说有个大项目在这落地,以后我们这还会有大发展哩!”她口中的“大项目”便是不久前正式开工的总投资超30亿元的南雁荡山文化旅游片区基础配套设施综合提升工程。随着这个堪称平阳文旅史上投资之最的项目落地,带动的不仅是南雁景区的发展,更将推动平阳全域旅游再上新台阶。 以项目破题,为打造浙南闽北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上分”,平阳还有总投资约20亿元,浙南地区首个元宇宙+国潮风的沉浸式商业街区——坡南历史文化街区开发项目;携手浙旅投总投资约2.1亿元的腾蛟镇赤岩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南湖万亩田园和朝阳山黄汤文化展示园项目、龙坑村雾乡康旅综合体项目、顺溪古镇开发项目等,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点亮平阳的文旅大盘,串联起平阳大地上如星河璀璨的文化遗产和如丹青水墨般秀丽的雁山鳌水,随之点燃了新一轮文旅消费模式。据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平阳全县景点共接待游客约55.75万人次,同比增长9.16%。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文旅市场交出“热辣滚烫”的成绩单,为我县培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鳌江流域新消费引领地夯实了底气。积极促进商贸流通,释放消费市场活力,我县通过抓住春节元宵等佳节旺季契机,开展“乐享平阳”系列消费券发放、汽车促消费等活动,共发放各类型消费券2800万元,带动消费3.97亿元;举办2023首届中国(平阳)宠爱嘉年华、“浙里来消费·2023金秋购物节启动仪式等大型文旅促消费活动20多场,并获评2022年度全省促消费成绩突出集体;同时,编制《平阳县打造鳌江流域新型消费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表》,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场景打造,通过有效引导和多方联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大市集,其中鸣山市集获评浙江省乡村精品市集。 此外,数字经济也成为助推我县消费升级的新引擎。2023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232.3亿元,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项下出口额达17.13亿元,同比增速达104.75%。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幸福”新生活 翻开平阳发展的辉煌篇章,不难发现,从一项一项抓实施,到一件一件抓落实,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高品质民生供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平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逐年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也正朝着浙江共享幸福标杆地迈进。 “如今在家门口就有公办幼儿园上了。”这是不少群众的幸福感受。2023年,我县扎实推进35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超计划建成投用12个,完成投资4.48亿元,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提升12.28个百分点、达59.44%,并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3名,定向培养师范生25名,招聘优秀中小学教师185名、雇员制教师105名;新增县教坛新苗112人、县教坛新秀191人、县教坛中坚45人,新增市教坛新秀100人、市教坛中坚30人,历年最多,真正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以前都要去省城挂号看专家,现在专家都来‘家门口’坐诊了,不仅让我们方便了,还节省了不少费用。”提及我县与浙江省肿瘤医院举行合作办医,市民张大妈竖起了大拇指,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赞不绝口。而这正是我县全力实现“病有良医”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县先后与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全速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及公共卫生大楼、8个乡镇卫生院迁扩建工程,加快健康服务体系全域均衡、优质健康服务全程贯通、数字化改革全链赋能、健康生活全民优享,大大改善基层医疗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老有所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3年,全县城乡居保年人均待遇水平预计达4995.0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将达14.22%,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由每月315元调整到每月330元,并聚焦老年数字生活新需求,将社会保障卡作为“爱心卡”试点唯一身份认证,率先围绕老年人助餐优惠补助,在全县10家规模较大老年食堂打造老年人“一卡通”服务场景,实现精准化服务和快捷消费。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也反映着区域经济的活力。2023年,我县全年累计完成固定交通投资57.88亿元,谋划和实施项目40个以上,储备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平阳段)等项目15个;新增和改建停车位共1994个、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新建改造城市公交停靠站10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班线6条,创建“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3个和“一点多能”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15个……勇创新业的平阳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搭建一张张便捷的交通网,织密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谱写百姓富、生态美、道路通的动人篇章,加速推动交通枢纽中心向枢纽经济中心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