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通福门,漫步青石板路,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年古樟树茂密的枝叶散落在地面上,投射出斑驳的树影。不远处,三五成群的老人正坐在家门口闲话家常,偶有路过的老街坊,亲切地打声招呼……走进古街坡南,犹如走进一段车马慢、书信很远的旧时光,每一块砖瓦、每一扇门扉、每一个窗棂,都在诉说着沧海与桑田的变幻。 “这里是福地,从古至今出过不少能人。”“咱们这以后可是平阳的‘梧田老街’!”走在老街上,听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将他们和坡南的故事娓娓道来,在每日升腾起的烟火气中,延续对美好生活的无尽期盼。 最忆坡南美好时光 人物:潘士元,有着近50年居住史的坡南人 50年代中期在县小就读,70年代搬至坡南街定居,直到2016年搬离,潘士元和坡南街的不解之缘已延续数十年。如今,他正打算将老房子重新装修,再续老街“情缘”,“当初就跟子女们说好,等我八十岁以后就搬回来养老。” “从通福门,到问津亭,每一棵树都熟悉得很。”说起与坡南街的故事,潘士元的话匣子便打开了。“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坡南人,但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里。”他还记得,曾经的坡南是平阳最发达的商业街区之一,开阔的码头,每天都有船只来来往往,“尤其是船靠岸的时候,那是最热闹,人最多的时候。”沿街商铺林立,从小饭店、小吃,到茶馆、理发店、油纸伞铺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天到晚挑着扁担沿街叫卖的卖货郎,总会将新鲜上岸的海鲜送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同时,受到码头文化的影响,最时兴的小玩意儿也都能在这里找到,各地男女老少汇聚于此,终日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 而这样的繁华持续到80年代,随着水路运输逐渐“没落”。90年代开始,作为城关后花园的坡南又迎来的一轮建设高潮,住宅拔地而起,而且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建设也随之跟上,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潘士元说,在坡南街生活的四十多年里,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到工厂上班,晚上就在街上走走逛逛,累了在溪岸边休息,成了他最惬意的时光。“一出门什么都有,生活十分便利。”每到周末,热爱诗词创作的他还会邀请三五好友到处走走看看,进行即兴创作,将对坡南的所看所感记录在诗词和画卷当中。“我和那些老伙计都很怀念,等我搬回去,还能再聚!”不久前,他回坡南老家时发现,老街正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心中更是开心不已,他希望,能够通过这轮打造,让那些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绽放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再度被挖掘和发扬,让这条老街成为平阳文化输出的窗口。 期待昔日繁华再现 人物:陈永平,67岁,回春堂第五代“掌门人” “当时整个坡南就我们一家药店,生意是相当火爆。”在如今坡南街的师儒侍养牌坊附近,回春堂不大的门面内依旧传出阵阵中草药的清香。 在店主陈永平的记忆中,童年便是跟在父亲和爷爷身边,每日出入彼时的回春堂店铺,在与中草药打交道中度过。“中间有一段时间搬走了,在我16岁的时候又搬回来,一直到现在。”往日忙碌的场景依旧在他脑海中历历在目。作为当时远近闻名且的中草药铺,回春堂内每日人来人往,不仅有附近的街坊邻里,也有慕名而来的生面孔。陈永平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忙碌而有滋有味。“虽然当时穷点,但是很知足。”直至三十多年前,因为回春堂旧址内环境阴暗潮湿,不便于草药储存,陈永平便重新购置门店进行经营。 五代传承,守着这一方小小的铺子,陈永平说,并不指望能赚到多少钱,只为大家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得上忙。“都是生活在这几十年的老街坊了,舍不得呢。”与其说经营的是一家药铺,不如说是守望者一份故土的情感。 在陈永平看来,眼前的生活和旧时并无太大差别。老街、古树、古井……时光荏苒,他也依旧和从前一样,每日傍晚漫步在小道上,和熟人聊聊天,和邻居串串门,闲来无事便坐在店门口,看孩子们追逐打闹,每一张笑脸都亲切而鲜活。他说,这些年,坡南的水清了、路平了,尤其是这两年,举办了不少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他们的店铺也受到新一轮的关注,更是带动了他和周边老百姓的经营收入。“听说整街打造会大变样,我们都很期待,希望有更多人来这里走走。”他期待,改头换面的坡南会成为平阳的热门打卡点,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气,而他也正准备乘着时下年轻人“养生热”,推出时尚养生茶饮,让“回春堂”这块老字号重回往日荣光。 “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人物:白炳榜,“新”坡南人,“寻贡茶”店主 白炳榜和坡南的故事开始于三年前。彼时,作为返乡创业青年的他,刚刚从茶园经营开始转向“黄汤奶茶”的新赛道。通过将平阳黄汤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奶茶进行有机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肯定。“第一家店铺在鸣山,后来在厚垟,都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有了成功经验的积累,很快,他便将目光瞄准了有着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老街坡南。 白炳榜坦言,起初,他对这里的街区文化并不了解,随后,通过市场调研和深入了解,愈发看好当地的发展前景。“如果说,一座城市需要一个文化输出的窗口,坡南绝对是最优选项之一。”于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之下,他火速将“寻贡茶”落户在坡南街中心点的小桥流水之畔。开业之初,这家新潮奶茶店的生意并不如想象中火爆,除了节假日,日常的游客并不多,全靠“老主顾”的照顾才得以勉强维持经营。 改变发生在去年。随着中国(平阳)武状元文化节暨坡南市集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大批游客涌入坡南,终于让这家小店迎来了经营的“春天”。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坡南的人气持续火爆,不仅节假日,几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走走看看。“都能维持在几百到上千,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三年多来,他对坡南印象最深刻的是“变”。当整街打造的消息传来,作为第一家入驻的店铺,他得意地说:“尽管当时什么业态都没有,就我们一家店,我对这里的信心就没变过。”不久前,他已经重新对店铺进行装修,也开发了不少新品,就等着开街之际,为坡南发展添一把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