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08001/2025-14787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其他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平阳县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5-05-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阳县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平政办〔2025〕3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平阳县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县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阳县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和创新转型的基础支撑作用,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浙江省“两个先行”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科技创新+数智赋能+绿色低碳”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着力构建“传统产业强基、新兴产业领跑、未来产业突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扩量提能,2027年创成浙江省工业大县。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传统产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产业持续培育壮大,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1.优化产业结构。到2027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7%,构建形成以智能装备、新材料、时尚智造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2.培育产业动能。到2027年,一批关键领域技术实现攻关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8%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3.打造雁阵梯队。到2027年,形成以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的雁阵梯队,培育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亿元以上企业2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3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

二、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1.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大幅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覆盖率,每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立多层次产学研联盟,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承担更多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引进培育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科技领军企业,做强标杆创新企业,每年发布“科技论英雄”英雄榜。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3.8%。(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和传统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瓶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制定科技创新图谱。聚焦装备产业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功能性薄膜技术壁垒攻关需求,在制造业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攻关项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强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7年,争取立项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0项,新认定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5项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

3.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全力推进鳌江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温州大学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武汉大学平阳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平阳工业设计研究院等现有创新平台能级,推动人才集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力度,探索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有效机制,推动形成“链主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生态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基础部件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到2027年,力争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突破20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对接,推动“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式布局。主动对接高校院所,针对优势学科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推动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匹配,每年开展3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在平科创平台、技转机构推行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力争三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亿元以上。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加快推进国有科技加速器、科创园等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科技载体孵化能力,每年招引孵化培育科技企业不少于150家。到2027年,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人力社保局、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5.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印包装备、宠物用品两大省级“新星”产业群。以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为主要载体,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抓好“一链一策”强链补链,巩固培育我县汽摩配、包装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找准赛道、发挥优势、缩小差距,在细分领域打造具有主导力的标志性产业链,积极参与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竞赛。深化“数据得地”改革,满足“用地需求迫切、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优质工业企业用地需求,加快内生项目培育建设,每年开工建设“增资扩产”项目40个以上。到2027年,印包装备产业创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新星”产业群逐步向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靠拢,智能装备、新材料、时尚智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20亿元、180亿元、280亿元,培育印包装备、汽摩配等细分产业晋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平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6.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实施技改提能行动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塑编、皮革、不锈钢、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每年实施5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省工业转型升级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支持“两重”“两新”领域,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每年工业领域“两重”“两新”入选项目数及争取资金均超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

7.培育壮大战新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汽摩配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提升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电控系统、汽车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配套能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加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打造“电池正负极材料+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全链条。探索建立以统筹规划、政策、项目、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全县“一盘棋”大招商格局,每年招引10项左右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到2027年,力争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1—2个5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卫健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8.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省、市关于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平阳现有未来产业基础,建立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遴选更新机制。以项目谋划带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打造“源头创新—孵化裂变—群链发展”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提升创新策源力。推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等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形成“零部件(精密模具)—智能装备—工业母机”全链条供给能力。坚持以零强整,支持高端装备企业对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机器人躯干和机器人关节部分,积极构建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场景。支持平阳工业母机产业园规划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努力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的竞争力。吸引社会资本参股设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基金,面向优质科技成果、高科技项目和科创型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通过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国资办>)、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国发公司)

(三)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

9.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创新发展共享制造、虚拟制造等新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分行业分层次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实现制造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培育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3家、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

10.加速制造业品质化发展。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积极争取布局县域产业重点企业测量实验室建设,开展质量提升攻坚。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合作、共建实验室等市场化方法,建设一批检验检测中心、中试验证平台。推进企业标准筑基工程,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20(含)家以上,围绕高端制造领域牵头制修订先进标准5项以上。深化“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打造浙江制造精品,培育中国精品,着力补齐质量、管理、品牌等发展短板,力争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弘扬平阳工业文化,加快建设平阳工业博览馆。依托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商标绿色通道,推动我县市场经营主体新技术、新产品高效获取知识产权保护。设立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纳入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到2027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件。(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

11.加快工业绿色化发展。推动塑编、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企业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力争平均年节约1%用能量。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绿色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提升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到2027年,力争新增市级绿色工厂25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3家,实施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60个。(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

12.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修订新一轮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健全以质量效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人才支撑等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持续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强化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引导。梳理一批亩均税收低于8万元的C类企业、年度亩均综合评价为D类的高耗低效企业,按照“四个一批”的整治路径,加强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多领域联合执法,开展“一企一策”高压监管整治,实行整改销号。到2027年,完成高耗低效企业帮扶300家以上、腾出用地面积1200亩、腾出能耗空间9000吨标煤,并在省平台“高耗低效”场景应用中销号。(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县税务局)

(四)深化工业空间拓展。

13.拓展优化产业平台布局。按照工业空间容量只增不减、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原则,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系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按照“万亩空间、千亿量级”标准,以空间布局集聚化、主导产业特色化、资源配置集约化为目标推进平阳经济开发区“一核四区”实质性整合提升,重点打造工业母机产业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集聚高地。保障工业用地开发增量,园区以外原则上不再新供工业用地,强化三大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到2027年,每年新增工业用地出让不少于1000亩(力争1500亩),保障产业用地规模不低于1500亩(力争2000亩)。(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14.攻坚老旧工业区连片改造。围绕“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目标,通过政府征收改造、第三方参与改造、村级集体改造、企业联合改造、企业自主改造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区)区块整合、抱团连片、提质发展。提速打造“V”型产业带,加快推进麻步江湾工业园、昆阳城南塑编产业园、鳌江城西片区、萧江镇夏宅路、万全瑞鸟、腾蛟印刷园区等重点区块,谋划启动鳌江镇墨城工业园区、萧江高速口工业区等前期项目,深化任务时间节点计划表。充分发挥县临港控股公司工业开发主平台作用,支持对企业低效用地、闲置用地(厂房)实行协商回购或整体回租。到2027年,完成老旧工业区拆除面积1200亩,拆后开工建设面积15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

15.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支持产业园区有机更新,加强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功能,紧密衔接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制造环节。探索以“大开间、高承重、智慧化”为导向的工业上楼新模式,制订“工业上楼”产业分类指引和技术标准,出台“高容积率、低配套费”的奖励政策,鼓励重量较轻、震动较小的生产设备迁移至高层,实现立体式开发。到2027年,实施“工业上楼”项目50个以上,新增高标准产业空间5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

16.推进供地项目达产达效。梳理一批已竣工未达产供地项目,制定“一地一策”,实现清单化闭环管理。强化滞后项目达产进度预警督查,督促已超期和有超期风险的项目履约达效。强化“标准地”履约监管,健全“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完善达产验收制度,明确“标准地”建设、转让、部分转让过程中的审批条件和监管责任。对非政府原因导致的项目达产违约情形,依法依约严肃处置。(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县税务局)

(五)打造国内一流企业雁阵梯队。

17.培育国内一流领航企业。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雁阵计划”,以“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为抓手,每条产业链遴选1—3家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县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工作机制的作用,指导培育企业科学制定三年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通过政策支持、要素集聚、精准服务,加快培育形成“头雁领航、鸿雁高飞、强雁成长”的企业梯队。引导一鸣、力邦等公司对标国内一流加快规模能级跃升,推动欧诺、新德宝等创新型龙头企业晋级为行业创新领导者。到2027年,培育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领航企业1家、20亿元以上头雁企业1家、10亿元以上鸿雁企业10家、1亿元以上大雁企业200家、民营经济总部企业15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县工商联)

18.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机制,迭代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聚焦“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13项指标,完善全链条培育机制,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培育梯队。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深耕产业链关键环节,逐步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到2027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家、省级隐形冠军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

19.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优化“小升规”企业培育机制,聚焦“小升规”企业培育清单,建立完善“小升规”运行监测和升规企业退库预警机制,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指导帮扶。针对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子专用设备、智能消费设备等重点领域,及时抓好数字经济增量谋划。加大“小升规”企业专项政策支持和服务,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左右(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5家左右),力争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强化“一把手抓工业”的理念,全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抓工业能力。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和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事项,找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位置。

(二)加大支持力度。统筹现有政策、资金,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支持新质生产力重点企业引进、重大项目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机构创新等。强化要素保障,在重点产业平台等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支持新质生产力优质项目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支持及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和用地、用水、用能等要素支撑方面优先保障。

(三)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简化优化办事服务流程,进一步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政企恳谈会”等政企互动活动,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高企业“获得感”,支持企业家敢干敢闯敢投。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2条”,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扩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围,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多测合一”“多规合一”改革,确保在“一张蓝图”上开展项目审批。以保护合法权益为重点,强化政府履约监管,公正执法司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附件:平阳县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三年行动任务目标


附件


平阳县工业经济提升发展三年行动任务目标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4年

完成情况

2025年预计数

2026年

预计数

2027年

预计数

责任

单位

1

优化产业结构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亿元

686.8(-5.0%)

727(5.0%)

786(8.2%)

850(8.2%)

经信

2

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

智能装备产业(增速)

亿元

150.7(20.1%)

175(16.0%)

197(12.5%)

220(12.5%)

3

新材料产业(增速)

亿元

141.2(7.0%)

155(9.5%)

167(8.0%)

180(8.0%)

4

时尚智造产业(增速)

亿元

240.3(-4.1%)

260(8.0%)

270(4.0%)

280(4.0%)

5

产业集群培育

印刷装备产业(增速)

亿元

84.1(12.2%)

92(10%)

100(9.5%)

110(9.5%)

6

汽摩配产业(增速)

亿元

66.6(31.8%)

80(20%)

90(12%)

100(12%)

7

宠物用品产业(增速)

亿元

41.3(5.1%)

44(6.5%)

47(7.0%)

50(7.0%)

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亿元

130.9(1.9%)

138(5.0%)

148(7.7%)

160(7.7%)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31.7

30

31

32

发改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69.2

70

71

73

科技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14.5

15

16

17

经信

12

培育产业动能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

3.54

3.6

3.7

3.8

科技

13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06(错年)

2.28

2.39

2.5

科技

14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5.26

5.8

6.4

7.0

市监

15

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

%

3.5

10

10

10

经信

16

打造雁阵梯队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

1

/

1

2(累计)

经信

17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11

12

13(累计)

18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00

115

120

130(累计)

19

高新技术企业

321

350

375

400

科技

20

营业收入超30亿元企业

0

0

0

1

经信

21

营业收入超20亿元企业

0

1

1

1

22

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

3

6

8

10

23

营业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140

170

185

200(累计)

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87

950

1000

1050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