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小学 | 法定代表人 | 陈圣宗 |
住所 |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太申村桥头 |
开办资金(万元) | 390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403.37 | 期末数(万元) | 365.34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小学学历教育。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3264707411889 | 举办单位 | 平阳县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青街畲族乡中心小学位于温州西南部山区的畲乡、竹乡——青街,学校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几经沉浮。在抗战时期,我党早期党员、周恩来同志卫兵施味辛同志曾在学校操场搭台召开誓师大会,近三十年间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以特级教师池昌斌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现正活跃在县内外教坛。随着我县产业布局东移,青街乡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学校规模不断缩水,现在学校53名在校生主要由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生、特困生组成。这些孩子由于父辈没有跟上城市化的脚步而留守在青街,他们是最需要我们政府和学校关注、关心和关爱的对象,因此我校一直以“让每个生命都精彩”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文化高地,引领每一位孩子寻找自己的幸福。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理念:校园环境提亮——让每位儿童身心愉悦;办学内涵提炼——让每位儿童方向清晰;育人模式提新——让每位儿童适性生长;教师队伍提质——让每位儿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提优——让每位儿童自尊自强。(一)校园环境提亮1.校园环境优美我校地处竹海畲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我们从2012年开始规划学校的整体布局,数年来,分别从操场、食宿楼、功能室、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校园改造。近年来、我校分别通过了平阳县首批绿色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温州市功能室达标校的创建,校园改造基本完成;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景观优美,具有畲乡竹乡特色,凸显育人气息。这是一张我们畲家孩子们在教室阅读活动区看书的场景,阳光、书本、少年,多么和谐、幸福的一幅场景。我们校园环境的打造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每一个场景的布置要为儿童服务。2.场所设施提亮现阶段我校功能教室、活动空间、生活用房等均数量充足并已通过省标准化和市达标创建并逐年改造提质;为适应未来教育我校于20年打造了儿童阅读中心和录播教室,21年底在一鸣的支持下我们着力打造六个“一鸣田字房”教室,6个教室的设计融入第三代教室设计理念,让教室的功能不再单一,每个教室均集学习、实践、休闲功能,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我们从方案的设计到实施都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完工后也得到了孩子们的赞许;今年暑假我们又在民宗局和人民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改造了学校的厕所和小广场,学校空间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增强。(二)办学内涵提炼1.办学理念精当我校以“让每个生命都精彩”为办学理念,挖掘畲乡竹乡特色提炼出学校的培养目标,统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每一位学生指明发展方向。2.德育活动精实德育活动序列化、导向正确、载体丰富、有整体计划与安排,学生参与面广,成效明显,我们每年年初会根据一年当中的主题日、节日、节气统筹安排学校德育活动,每一项活动的安排都要求落实让每一位孩子都有亲身体验;我们在师资非常紧张的前提下还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把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生评价方面以平阳县中小学生综合评价办法、“项目学评”和本校“竹韵卡”评价体系开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落实多元评价。元旦汇演、慈善一日捐、六一美食节等活动给每一位孩子都带来了积极的体验。正是这些举措让我们的办学内涵有了具体的外延,能够落地生根。(三)育人模式提新1.课程建设有特色为适应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系统构建了学校课程,课程实施方案完整科学、契合学校实际,《青畲竹韵课程体系》获“平阳县小而优学校课程方案评比”二等奖;我们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发扬传统优势,推进山水田园课程,初步形成以畲、竹为特色的乡村学校课程体系,并于21年7月通过平阳县首批课程改革样板校验收;《魅力畲彩》、《节气之美》、《竹编文化》三门拓展性课程获评平阳县精品课程一、二、三等奖。2.教学方式有变革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管理,2018年第一批通过了温州市教学新常规达标校验收,2022学年我们两个学期分别获得了平阳县教学新常规考核和学习常规考核优秀学校;作为温州市小班化试点校积极开展自然小班化教育研究,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近几年两次承办区域小班化教育推进会;21学年和平阳县中心小学结为联盟校,常态化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活动,借助空中飞课解决音乐、美术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所有的这些教学方式变革都服务于我们“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理念,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最适合我们校情实际的教学方式。3.人文关爱有举措基于学校学生留守儿童和特困生居多的情况,我们整合平阳县人民医院、平阳县疾控中心、昆阳镇人武部、青街乡人民政府、红心义工社、本地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开展贫困家庭资助帮扶工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提供适宜的营养餐;学校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1名、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11名,定期针对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心理辅导课程;实行“代家长”制度,积极通过结对、家访等途径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圆梦行动、集体生日、信件结对,所有的这些人文关怀都能走进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底,打开他们的心扉,打开他们的视野,让每一位儿童温暖、阳光,心理健康。(四)教师队伍提质1.师德师风良好我校教师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十几年来从未存在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教师热爱学校,维护学校荣誉,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教师满意度高。近年来分别有1位老师获评最美平阳人、全国优秀教师;3名老师获温州市终身班主任;1名老师获温州市师德楷模;1名老师获平阳县最美教师、平阳县最美班主任。李兴中老师一辈子兢兢业业,在讲台上站至最后一班岗,退休后仍留校任教一学期;陈积次老师,以57岁高龄勇挑跨年级两个班数学的重担,如今临近退休仍然从事数学学科教学工作;银龄计划黄展影老师起早摸黑,不计成本投入时间和金钱帮助学困生,离开青街后还时时关注着困难学生的发展;这些老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一代代青小人,我们青年教师也都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孩子们眼中的“金妈妈”金莉老师21年9月被评为平阳县最美教师,22年5月被评为平阳县最美班主任。2.教师研训扎实考虑到学校师资骨干力量流失,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学校连续两年参与市县名师工作站申报,青年教师100%全部参与名师工作室学员申报并获得录取;21年11月,温州市金文钦名师工作室和温州市林昳名师工作室在我校设站,学校有6位老师参加了市级名师工作室,更大的平台促进了老师们更快的成长;其中,金莉老师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评上县名师和市坛,白青青老师2023年分别评上了县坛和市坛,蒋文静老师2023年评上了县新苗,加上省教坛新秀、市名师黄环环老师的倾力加盟,现学校共有各级骨干教师7名,骨干率达50%。3.专业发展有效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教研交流评比活动,学校总计专任教师14名,近三年开出县级及以上公开课15节,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2人,2020、2021、2022年每年分别有老师评上县教坛新苗、县学科骨干,市教坛中坚、县名师,2023年更是评上市坛2人、新苗1人;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和交流活动,每年有教师在县级及以上课题立项、获奖,或论文案例交流、获奖或发表,其中不乏县一等和市级获奖的好成绩。(五)教育质量提优1.学生全面进步学生受到畲竹文化浸染,勤劳阳光、坚韧不拔,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文明阳光,自控力较强,有集体荣誉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断向好,学习表现与学业成绩有进步,全科合格率有所提高,2023年小学毕业检测全科合格率达75%,总均分近320分,基本与2022年持平,并于2023年1月和2024年1月分别获得平阳县教学质量单项奖;学生卫生和锻炼习惯良好,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优秀率逐步提高,近视率不提升;学生踊跃参加各种体育、艺术、科技、劳动等实践活动,学区及以上各类学生活动获奖率和获奖等次有所提升,近三年获得过县读书节三等奖、县艺术节二等奖、县科技节二等奖等,尤其在体育方面,学校在学生数非常少的情况下,足球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池祖豪同学还代表鳌江队赴温州比赛获得杯赛冠军以及赛事最佳门将称号。2.学校整体提升我校从自身条件出发,抓住学校竹海畲乡地域文化特色,在寻找为每位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学校近三年有5次办学经验在县级交流,3次在市级交流。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生源减少给学校带来了生存压力。(二)艺术学科结构性缺编为学校工作安排带来挑战。 |
四、下一步打算 | 接下来新的一年里,我校的主要工作是智慧校园的打造以及小班微班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探索,为留守青街的孩子提前打造教育强国的未来教育模型,让留守青街的每个生命都精彩。即使在时代的洪流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也要挺着腰杆离开!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2月27日办理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