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水全看天,现在水量充足,用着也踏实多了。”近日,腾蛟镇伍岱村村民陈大哥脸上的笑容,成了我县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伍岱村地处山区,曾因干旱导致水源干涸,长期存在水量不足和季节性缺水问题。随着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工程的推进,县水利局联合县国渠公司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勘探岩层、检测水质,为该村寻得稳定的新水源。如今,日供水稳定在100吨以上,有效满足全村村民用水需求。 这样的改变并非个例,为解决极端天气下,部分供水站面临的汛期水质浑浊、枯水期供水量锐减等问题。2023年底,我县启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围绕水源、水站、管道工程及信息化建设,推动157座单村水站提质增效,服务保障山区群众5.5万人。 针对像伍岱村这样水源不足的问题,县水利局打出一套因地制宜的“组合拳”:对山区村及受旱影响较大区域,通过筑坝、打井寻找新的可替代水源,同时推行“一备一用”双水源机制,即主水源保障日常供给,应急水源在极端天气时“顶岗补位”。对鳌江、水头、腾蛟、山门、海西、怀溪局部临近城镇的村庄,推动城镇供水管网“上山下乡”,通过管网延伸逐步扩大城乡一体化供水范围。今年以来,全县已新增6个村接入城镇管网。 改造提升单村水站,不仅是让村民“有水喝”,更要“喝好水”。聚焦水质提升改造,我县还将单村水站的一体化净化消毒设备更换为膜处理设备,保证水质检测中的浑浊度指标稳定在0.1NTU以下,升级的净水工艺让山区水也能变清流。而对于膜设备的用电需求,县水利局与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加速推进供水站通电工程。目前,怀溪等北港地区的供水站已完成电力配套,剩余站点将在8月中旬前全部完成通电。 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加持也为村民“喝好水”增加了底气。在保障水源和水质的基础上,县国渠公司推进农村供水化验室和智能管控数字化平台建设,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供水站运行,智能调控水质水量。借助智能分析,实现“调度更科学、成本更节约”,推动农村供水长效管理迈入智能化、精细化时代。 “今年是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95%。”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应急保供“一站一策”,建立水费收缴激励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设备维护、管网抢修等技能,推动农村供水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