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平阳  > 民间典故

观音亭


        观音亭,原名叫普济亭,在平瑞塘河东岸,坐东朝西面河,原属万全镇冯宅村,现为栏杆桥村辖区内,为平瑞塘河古驿道上最有名气之一的凉亭。

  据《平阳县志》记载,普济亭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据说,普济亭由冯宅村冯氏先人熙歧公首倡筹资建造,已经成为平瑞塘河古驿道上的商贾、行人往返歇脚乘凉和遮风避雨的凉亭。

  普济亭坐落位置优越,尽收天地灵气与八方景致,建筑形式古色古香,亭的正面二根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曰:“南马桥,东龙潭,乾坤开异境,应多策马乘龙;西鱼山,北塘河,飞跃跨真机,何俟观鱼放鹤。”这已经成为平瑞塘河边厢一道亮丽景观。

  传说,普济亭竣工落成那天的日昼,普济亭边厢的平瑞塘河水面上,忽然金光闪闪,光芒万丈,水中冒出了观世音菩萨的真身,随着毫光徐徐飘进了普济亭。普济亭立即光芒四射,佛光普照,周边村庄的百姓见此情景纷纷跪地顶礼膜拜。

  普济亭自因出现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故称“观音亭”。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也纷纷前来朝拜,祈求风调雨顺、平安福祉,求子得子、求女得女,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慢慢地,观音亭的名气越来越大,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非常旺盛,现在成为一处宗教场所。

  一直来,平瑞塘河流域的万全洋的各个乡村,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划龙舟,当天龙舟上演隆重仪式,必须将本村龙舟划到观音亭边厢的平瑞塘河典验,拜慕观世音菩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从那时起,冯宅与栏杆桥两个村,每年轮流进行龙舟比赛“开河”与“掂河”仪式,邀请周边的二都、三都、四都和五都三十六社龙舟参加比赛。该两村分别轮流当河主(东道主),主持龙舟比赛的相关仪式,河上龙舟竞渡,河岸上观龙舟人山人海,场面相当壮观。

  由于时代的变迁,行政村区域的调整,将原冯宅村的横宅自然村划入邻村的栏杆桥村管辖,所以现在的观音亭属栏杆桥村境内,但两个村均有保护观音亭故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