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乡镇动态

聆听鳌江红色故事


平阳县委机关驻地旧址陈列馆

老虎脚革命根据地旧址

陈再华烈士故居、枫林老虎洞革命旧址、平阳县委机关驻地旧址陈列馆……鳌江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鳌江强化全镇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述说红色故事,激发传承活力,让革命精神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成为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古鳌:回忆峥嵘岁月 见证精神传承

作为省革命老区村,鳌江镇古鳌社区区域内的曹门社区如今仍留存着珍贵的红色记忆,社区党支部还有5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1位参加抗美援朝老党员,见证了曾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曹门社区曹柳巷,遗存着陈再华烈士的故居。陈再华作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地下工作者、无产阶级文艺战士,用鲜血传达了奋起救国的决心。1904年,他出生在鳌江曹门一个绅士家庭。1929年起任广州培正中学国文教员,推动广州、香港等地开展革命文艺和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反蒋爱国活动,193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成员,为党秘密斗争。1934年11月26日,为了撤离暴露身份的革命同胞,被国民党逮捕。1935年1月24日,陈再华从容就义,被枪杀于黄花岗之侧,年仅31岁。

数年来,曹门社区始终保留这些红色基因血脉,以红色文化为媒,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全力促进红色鳌江的发展壮大。

 

红色墨城:绿色军营 红色精神

墨城社区新城村登记在册的文保三普点历史建筑军事设施旧址共计两处,一处位于东山自然村,一处位于塘古外自然村。东山营房旧址始建于1952年,营房原有6座,每座8间,后慢慢扩建至东山脚下、塘古外山边。在此驻扎、备勤的军人们,挥洒了无数的汗水和泪水,直至1980年正式撤离。

撤离后的营房旧址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漫步在营房边,厨房、浴场、生活区的军营迹象仍处处可见。东山脚下的营房大院成了新城村的文化礼堂,塘古外的营房边设立了新时代的南山哨所,军人的红色风采完好地保存在了新城村里。

绿色军营、红色精神,影响了一代接一代新城村村民,和家人坚守南山哨所的许道宣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妻子共患难的海防爱情,与女儿女婿接力的海防事业,影响着下一代的新城村“革命者”。

该社区海城村则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它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鳌江口战斗地点。近年来,海城村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了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海城村认真谋划,精心实施,重点打造了集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西塘:革命老根据地 传承红色基因

西塘社区枫林村枫树坦地处平阳东部第二高峰杨文栈腹地,与县委旧址联丰村相邻,1958年由梅溪公社划归属西塘公社。

1936年,浙南地下党派陈仰富同志(又名老朱)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吸收了李梯农、黄怀龙等人加入共产党,后又招收了黄美金、谢公高等19人。当时只有直线领导,以林忠、郑海等人为一小组,以磨石坑为基点,面向南岙、莲花等地展开党的活动,并经常在枫林村大坟头老虎洞举行秘密县委活动会议。1938年,中共平阳县机关常驻枫林大坟头老虎洞内,白天开会,夜晚出行。那里地址险要、易守难攻,成为一块珍贵的革命根据地。   

1941年,枫林村成立了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枫林村全体村民团结一致,拥护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平阳县人民政府批准枫林村为革命老根据地村。

 

红色塘川:重温革命历史 弘扬红色精神

鳌江镇塘川社区有着塘北村党的地下组织的光辉历程,有着周邦明“办教育启民智”创办的凤川小学(即塘川中心小学、今鳌江镇第十一小学前身)。在红色记忆传承中,近年来,该社区联南村党组织带领村集体全面发展,规范善治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新面貌,延续革命光辉历程。

2012年,该村根据自身拥有的自然景观——塘川八景之一天师岩景点,聚力打造环风景区乡村旅游特色村。天师岩景点岩石奇骏,钟灵毓秀,加上从山下至景区的环山公路、游行步道以及民宿、农家乐旅游等基础建设,使得乡村旅游业渐渐成为联南村乡村振兴、景村融合发展的强大助推器。2020年,联南村成功申报省级AA风景旅游村。

 

红色梅溪:县址纪念馆 少数民族村

梅溪社区联丰村是平阳县革命老区村之一,1939年至1942年曾是县委遗址驻扎地。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近年来,联丰村始终坚持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凭借“党建+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出“双色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即依托峡谷山水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独具浙南特色的集峡谷风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峡谷型旅游景区。

目前,依托龙王峡谷的八大景观和平阳县委机关驻地旧址陈列馆,旅游景区日游客已达800人次,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3000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而该社区书阁民族村作为鳌江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革命斗争历史也是光荣而悠久。1949年4月,鳌江区委和县城镇工委,按照县委的指示精神,在梅溪乡书阁村召开了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开展与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争取鳌江区、镇早日解放。会后,区委、城镇工委的驻地确定在梅溪乡书阁村。

近年来,书阁村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大手笔谋划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8年列为浙江省美丽宜居村和浙江省少数民族特色村,2019年获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和浙江省级AA旅游景区村庄,2020年获浙江省首批“农文旅”融合开发培育民族村和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红色梅源:流淌红色血液 描绘崭新面貌

梅源社区永和村,是浸染了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时期,杨友义同志在赤溪叶氏宗祠成立赤溪青年农民抗日救亡队,他家成了中共平安区委交通站,以“老虎脚门台底”作代替称呼。杨友义对外公开身份是梅源乡第七保正副保长,对内是苏维埃基本村的负责人。他利用生意打掩护,当起了交通站交通员,为浙南根据地度过1941年反动派“清剿”这一困难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永和村,始终感怀革命先辈保家卫国慷慨赴死的爱国情怀,一直致力于做好“红”+“绿”文章,将老虎脚革命根据地旧址、浙南民居古村落、红军岭游步道、章公尖山顶花海、赤溪峡谷、岩前山奇峰怪石、永和民宿、鱼塘和农家乐等进行资源整合,塑造以红色资源为支撑的“1+X”型的红色旅游品牌,以“红色感悟+绿色休闲”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村。

同样在梅源社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学大寨,浙南学岭根”开展得如火如荼。后来,岭根村受限于地理位置,产业缺乏,村民增收乏术,青壮年都不愿留在村里。但现在,岭根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山路如蛟龙蜿蜒,溪水似玉带环绕,亮化的廊桥沿路掩映在绿树丛中,宽阔便捷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红柳绿。近年来,岭根村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围绕产业做文章,改善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引导革命老区人民走上致富新路子。该村先后开发建设了云顶天池、村口公园、环村游步道、生态停车场、浪漫银杏林等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红色务垟:述说红色故事  厚垟姐妹三英

务垟社区厚垟村,是一个四面环河的美丽水乡,也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有革命三姐妹故居、女诗人钱蕙襄故居、陈乙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其中,陈氏姐妹三英年少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历经危难险阻,最后化险为夷的传奇故事让每一位来到厚垟村的聆听者钦佩不已。

陈氏三姐妹中的大姐陈章耀(又名陈素瑶,乳名喜红),1935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原址郑楼),“七七事变”爆发,她和项经川、杜贤宏等组织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筹建临时中学,在鳌江两岸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由他们成立的中共鳌江中心支部,曾组织并介绍14位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陈章耀负责妇女工作。

二姐陈一清(又名陈素帆,乳名喜鸾),1936年考取陶行知创办的上海山海工学堂。1937年毕业,陈一清随着中共党员李玉坡到河南睢县,次年组织安排她到山西工作。1939年2月,陈一清加入共产党。随后,组织安排她转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后在陕甘宁边区办公厅任译电员、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联防司令部武装部秘书。三妹陈光(又名陈素琴,乳名喜来),1937年随二姐进入上海山海工学堂。8月,上海遭日本轰炸,她返平参加抗日救亡宣传队。次年10月,参加新四军,从事宣传、文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