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 智能问答 | 老年版
中国政府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政务服务网 温州市人民政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涉农补贴  > 乡村振兴

平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强村富民”为根本,坚持生态先行、产业带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荣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生产监测县、第四批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获省政府督查专项激励--农业增产保供成效明显的县、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卫士集体、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优胜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第 22 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幸福河湖试点县,列入2021年度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县创建等荣誉。2021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有具体任务指标数的指标共设置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组织保障有力等四部分20大类49项100个细化指标,其中量化考核指标数量88个,无量化指标的综合考核12个。我县88个量化考核指标已全部完成,超额完成指标62个,未量化综合考核指标皆已完成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紧扣重点,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1. 融合科技应用,打造农业品牌,农业高质高效。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7%,农业劳动生产率达2.2万元/人,粮食案例责任制年度被省里评为优秀,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5.729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85万亩,粮食总产量2.078亿斤,能繁母猪保有量1.7万头,建成规模猪场55个,家禽出栏303万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水产品产量达6.5423万吨;新建美丽牧场2个,建设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个,新建高标准农田 3919亩,整治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702.5亩,推广农业新品种种植面积1.32万亩。强化数字引领,高度重视网络经济发展,继续发挥“平阳五个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益,新建化改造规模种养基地6个,“浙农码”赋码量达19905次,数字农合联县域100%全覆盖。促进规模化经营,培育高素质农民及实用人才1488名,培育提升家庭农场108家,培育农创客230名,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提升机械化水平,出台农机“一县一方案”政策,农作物耕种心综合机械化率达88.25%,没发生道路外农机死人事故,没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率达到79%,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实施。加快绿色化发展,单位耕地面积施肥强度19.6千克/亩以下,单位播种面积用药强度0.127千克/亩以下,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2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01%,配方肥和按方施肥0.985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100%。大力提升“平阳五个鲜”区域公用品牌,多渠道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网络建设,突出平阳黄汤、南麂大黄鱼“双黄”产业和品牌发展,开设综合形象店和专卖店10多家,2021年度产值达15.2亿元,增长24.5%。全力推进平阳黄汤、南麂大黄鱼两大主导产业数字化建设,我县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是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申请平阳黄汤茶地标保护工程项目。2021年全县创建平阳优质农牧渔产品“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其中阳光农场13个、绿色牧场1个、生态渔场2个。

2.狠抓环境提升,夯实基层管理,乡村宜居宜业。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最脏村、最美村评选,实行农村环境每月一考核、一排名、一公布长效管理机制。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96%,创成省级垃圾分类高标示范村9个,新建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0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393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35个;新造林面积10469亩,森林覆盖率达54.92%;建设美丽河湖1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平方公里。落实农民建房用地指标175.25亩,完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个。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级达标村100个,完成特色精品村5个,创建美丽庭院0.3万户。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特色、带带不重样”的要求,让示范带以线串珠、集中连片。建成1条市级夸区域精品带和1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县域乡镇全覆盖,全年投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资金23.546亿元;全县开展昆阳“塘河粮仓”和凤卧“浙江红村”2 个未来乡村建设,总投资分别达2.08亿元和1.316亿元,完成昆阳“塘河粮仓”未来乡村建设,未来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新(改)建农村公里87.4公里,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98.08%,完成白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127个,建成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6个;快递主要品牌平均进村实现100%全覆盖。发展乡村新产业业态,乡村旅游经营性总收入达4亿元;2020年以全省总分第一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为“普惠金融+智慧县域”全国标杆县域,晋级电子商务专业村31个。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成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3个,占比达7.28%;新建善治(示范)村38个;全科网格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创成全国文明村3个、省文明村12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8个,中国传统村落和省传统村落各1个,省特色精品村28个,3A级景区村25个等。全面做好法治监督、法治服务、法治宣传服务工作,年度内无行政复议事项,县农业综合行政机构人员配置、装备保障及制度建设全面配备到位,全年农业综合执法对办理案件62起,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办理案件71起,执法效能显著提升,业务专项普法、执法普法、“两法一条例”普法等宣传扎实有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成效凸显;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清廉浙江建设工作部署,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清廉村居创建工作,并联合纪委监委、民政联合印发《平阳县2021年清廉村居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村居“清廉指数”监测办法及村居“清廉指数”指导性监测标准等相关创建指标,指导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同时,完成清廉村居标杆镇、标杆村初步申报,评定县级清廉村居示范点10个。

3.围绕兴业富民,促进人文发展,农民富裕富足。持续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70元,增速19.1%,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至1.96,比上年缩小0.01。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被推荐为省级农村土地确权先进集体,农村宅基地管理被推荐为省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先进集体。继续做好强村惠民行动,集体经济达标村达100%,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22.5%。不断加强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预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3.6%,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低收入农户年家庭人均收入最低水平达到 9008元,调整完成结对干部及相关基础信息,完善近2300名干部与我县13000多名低收入农户结对的帮扶机制,完成“幸福清单”数据应归尽归,干部及时记录当月走访记录,提高低收入农户帮促浙政钉干部端、浙里办农户端应用活跃度,完成全省应用功能拓展上线,获评省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实施“两进两回”行动。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等使科技下乡、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探索“党建+乡贤”模式;开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1488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出台有关温商回归优惠政策,积极落实乡贤表彰和宣传工作,有效激发广大乡贤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取得良好成效。着力推进新乡贤“五个一”工程,积极引导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已建成镇级乡贤馆13个、村级乡贤馆5个,逐步形成“一镇一馆”。深入挖掘各地乡贤特色,谋划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乡贤馆,进一步增强乡贤的凝聚力、认同感。推进以苏步青、谢侠逊为核心的乡贤文化基地建设,打造以马星野为核心乡贤阵地;针对水头镇鹤溪社区前后出现6位博士生导师、14位正副教授、39位博士、100多位硕士的特殊资源,谋划打造“博士家园”乡贤示范项目。发挥乡贤作用,引导乡贤回归家乡,投身家乡发展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今年已招引新乡贤回归参与家乡建设78名,新增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乡贤回归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5.2亿元。加快城乡公共服务提质提档,新增城乡教共体农村受援学校37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农村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率87.53%,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4.5人,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12.7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1%。持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完成第六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重点村和一般村各1个,围绕“打造文化地标、构筑精神家园”的目标,全力推动“文化礼堂”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传统文化的演示和传播中心,全县共建成文化礼堂386,新建文化礼堂55个,已覆盖355个建制村,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12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91.9%。

四、加大财政支持,推进人才振兴,组织保障有力。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会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以上农村工作,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常态化机制,县委书记兼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抓好农业专班工作,完善和及时有效运行各项机制,各有关单位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认真、主动,已准确和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运行各项机制。积极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创建,开展村社组织运行“示范整固”行动,排摸建设红色美丽村社12个,示范样板村社91个,规范达标村社362个,其中后进村社24个,对红色美丽村社和后进村社落实“五个一”挂钩联系机制,扎实推进“示范整固”行动。持续做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时开展绩效监督,统计财政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每月对专项执行进度进行排名、通报、分析,对执行进度慢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项目执行率与执行效益大大提升。对保险公司进行遴选,对政策性保险的专家组成员进行了调整,保险品种得到进一步优化,保险规模得到稳步增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579052万元,其中用于农业农村支出24735万元,比例4.27%;持续做好涉农金融支持,截至11月全县涉农贷款比年初新增118.78亿元,增幅19.19%,农户贷款比年初新增66.76亿元,增幅18.19%,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用信覆盖率44.5%。积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持续做好大学生招引,全力推进“510计划”,新增大学生11789人、硕士240人、博士14人,抓好技能人才引育,实施“匠来计划”,新增技能人才20046人、高技能人才3977人,抓好农村人才培育,培育高素质农民及培育实用人才1488人。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了粮食、生猪、蔬菜等农业保供能力更加稳固,“平阳黄汤”“南麂岛大黄鱼”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一张农业数字地图、多个农业数字应用等农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瓯越鲜风标准化基地、三品一标基地等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助力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发力 改革创新,亮点工作突出(详见附件改革创新及亮点工作申报表)。

持续抓好群众满意度(地方特色)工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建设省级南麂大黄鱼特色产业强镇等市级以上重大农业产业平台5个,投入42720余万元,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3条,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带7条,建设本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52个,投资总额达23.95547亿元,新建美丽田园5005亩,生猪规模化养殖投入达0.42亿元,完成补建高标农田1.9万亩,农业亩均产出率5947元,加大土地供应和财政投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用地指标936亩,已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供地40.599亩,占比达4.34%,财政投入7686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远超省市规定任务,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22.27万亩,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主要问题

(一)农业农村产业项目发展难度较大。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受用地因素制约较为严重。由于农村基本上没有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均涉及耕地或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用地制约的瓶颈问题突出,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受到土地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度较大,导致产业未形成有规模有品质的产业链,如农家乐、农耕园、民宿的发展缺乏长期全面的规划,同质化较为严重,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足。

(二)农业农村发展受资金要素制约明显。资金多元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然而,财政资金并没有特别突出向“三农”倾斜,不能有效撬动充足的社会资本进入,造成较多项目匆匆完工,形象进度差,社会影响弱,经济效益不明显。稳定政策未达到预期,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不高。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窄,涉农信用贷款未拓展,资金流短缺,影响乡村主体振兴家乡的积极性。

三、下步计划

(一)抓好项目落实任务。乡村振兴必须要靠实打实的项目作为支撑,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们将继续抓好2021年在建项目,深入谋划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优质的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农业开发项目。对确定的项目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对什么时间节点该做什么,该完成多少投资量,都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二)抓好重点树立亮点。推进乡村振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必须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2022年的重点是未来乡村建设和西部休闲带产业带项目。同时,亮点必须进一步展现。发挥示范带典型引路作用,进而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上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避免无序竞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形成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大力培育公共农产品品牌,通过开展平阳农产品公共品牌征集,广泛征求社会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叫得响、打得开市场的平阳农产品品牌。

(三)抓好督考保障进度。完善督查机制,加密督查频率,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以全流程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无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强化项目、资源、平台和农民获得感的考核评价导向。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作风,对于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消极应付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要重拳整治,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问责,着力提升农村发展环境。

(四)抓好宣传营造氛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把声势造大,把氛围造浓。一是做好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引导全社会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二是做好典型带动。大力宣传平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新成效、新经验,以及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对于发现的反面典型,要及时曝光,形成强大的倒逼氛围。三是做好效益解读。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项目将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力宣传相关工作将对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平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28日




平阳发布
平阳发布
浙里办下载
浙里办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