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平阳动态

我县首获“大禹鼎”银鼎


水头镇制革基地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浙江省九大严重污染环境案件。于是,平阳县政府下定决心铁腕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制革企业数量从原先的165家减少至8 家,产值却从10亿元增加到了51亿元,转型后的宠物咬胶食品出口份额更是占到全国的60%以上,在绿水青山中解锁了“致富密码”。

近年来,我县以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治水兴县、以水富民为目标,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把“五水共治”作为最大民生实事,强力攻、全力治。2021年,全县5个省控以上断面达到Ⅲ类水及以上比例100%,10个市控以上断面水功能区达标率100%,较2017年的70%提升了30%,首次实现全达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22年,继三夺“五水共治”“大禹鼎”后,我县首次获得“大禹鼎”银鼎,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良生态环境福祉。

聚焦源头治河,实现华丽蝶变

治水先治污。平阳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源头治污。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怀溪镇杭坑天然游泳池池水清澈见底,成了许多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但谁又能知道,曾经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垃圾遍地、蚊蝇乱飞。这样巨大的变化,归功于全村开展河道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岸滩杂草清理、农污工程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成果凸显。

近年来,我县从解决感官上的突出问题入手,完成53条垃圾河、41条黑臭河整治,累计整治长度30.654公里,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同时,立足于“清三河”成果,创新“12356”工作法,累计排查全县水体1178个,率全市之先完成349个劣Ⅴ类水体整治销号;2016年全市首个完成市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消除任务。

2021年,萧江镇采用边排查边整改的方式,投入729万元委托专业公司开展2021年城镇“污水零直排区”排查工作,围绕建成区域共排查生活小区16个、“六小行业”57家、学校1所、医院1家、机关单位1家、工业企业43家;排查清通污水、雨水管网共24.28公里;全面厘清管网底账、各类污染源及排水户现状,形成了问题清单、项目清单、整治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四张清单……这是我县以打造“污水零直排区”样板镇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县完成腾蛟、麻步、山门等9个省级试点镇,昆阳镇大自然小区等233个城镇生活小区(自建房)及昆阳镇服饰园区等9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荣获“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考核优秀集体。

聚焦水生态修复,实现城兴水美

突出打造重点区域重点水系水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打造水生态环境治理“可看可复制”的平阳样板。

在平阳县五十丈水源地,山峦簇拥,叠翠连绵,草木葳蕤,俨然一幅“青绿山水图”。据悉,该水源地位于鳌江流域上游,覆盖三镇四社区,是鳌江、水头、萧江、麻步等地水厂的水源地,供水服务人口达40.90万人。2021年,五十丈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为了给水源地保护提供新思路,让生态修复与防治相结合,我们根据‘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原则,启动五十丈水源地生态缓冲拦截区项目,完成了五十丈水源地陆向辐射带以及水位变幅带的相关生态修复工程,共建设生态缓冲带960米,面积8670平方米,并获省级生态修复补助资金300万元。”平阳县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每到傍晚,昆阳镇平瑞塘河凤湖公园河边散步的群众络绎不绝,太极拳、广场舞等休闲活动让这里热闹非凡,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我县投资约5500万元,启动了瑞平塘河(昆阳片)水生态修复工程,采用湿地生态保护、支流生态修复、主塘河治修同步的综合治理方式,提高水域内水体透明度和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鳌江镇九叠河湿地公园作为集生态、休闲、健身、游乐、景观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型公园,开园至今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2021年度省级美丽河湖;昆阳镇、鳌江镇被评为2021年度温州市“水美乡镇”;昆阳镇鸣山村和鳌江镇岭根村等10个乡村被评为2020年度温州市“水美乡村”。

聚焦文旅融合,实现共同富裕

治水改善了城乡环境,也激活了平阳县的乡村旅游,涌现出了一大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在怀溪镇的水口村,群山环绕,溪水淙淙。平阳“最美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AAA级旅游景区村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强化水污染防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相继完成了河道整治、公共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立足特色山水文化、依托南雁荡山国家5A旅游景区,南雁镇积极挖掘特色历史文化,打造沿溪景观轴,相继建成笠湖村玫瑰小镇、雁前村吴山风情小镇、堂基村婚纱摄影基地等休闲旅游度假区,丰富了南雁旅游内涵,撬动全域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1200万元。

昆阳镇鸣山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素有“百鸟齐鸣山,塘河第一湾”之称。该村发挥生态优势,做足“绿色”文章,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月亮工程”等项目,种植“水下森林”1500平方米,完成截污纳管6600米,整治排污口135个,实施微纳米曝气等水体生态修复,打造好“活水”环境。同时,通过实施沿河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沿河绿化景观1.2万平方米,依托平瑞塘河,串联凤湖公园和塘河田园风情示范带,实现环村道路绿化率在95%以上。投资500万元打造水幕电影主题河道、北塘古驿特色主题河道,开展沿河亮化工程,增加水域生态景观,以塘河文化展现水乡特色。

通过“古村+非遗”“文化+旅游”,让鸣山村在谋划乡村振兴的路上找到了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最佳契机。2021年,乡村街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年收入5300万元,盈利916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6万元,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