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乡镇部门重点工作执行情况

2022年度县机关单位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表



2022年度县机关单位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盖章):                   

序号

项目

名称

重点项目及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

自评分值

(满分为10分)

1

粮食稳产

目标任务:完成3.7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创建任务;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

5月底,完成早稻种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达到30%。8月底,完成晚稻种植和旱粮种植,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进度达到60%。11月份前,强化技术指导,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完成全年稳产保供任务;并积极做好小麦、马铃薯等冬种工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达到90%。12月份,完成3.79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任务。

高标准农田创建3.79万亩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4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11.13万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数(25.56万亩/总产量10.22万吨),其中完成早稻种植面积6.07万亩、单季稻9.47万亩、旱粮6.5万亩、连作晚稻5.6万亩。

常态化开展季节性抛荒排查整治,发现问题地块立整立改,全县共清理腾退粮食生产功能区内8159.1亩“非粮化”田地,抛荒整治率达100%,复耕复种33867.53亩抛荒永久基本农田。强化技术指导,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完成全年稳产保供任务;并积极做好小麦、马铃薯等冬种工作,目前已种植4.93万亩。

我县获评浙江省产粮大县,以“浙农险服务直通车”应用运行推广试点为载体,大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突破性实现农业保险数字化改革整村参保,破解了小农户参保难等问题,我县作为唯一代表在5月18日召开的全省“浙农险服务直通车”推广应用视频动员会上做典型发言。

10

2

省级绿色农田项目建设

目标任务:完成省级绿色农田项目建设。

7月份前,完成项目方案设计、招投标并进场施工,项目整体进度10%。9月底,项目整体进度达到30%。11月底,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进度达到80%。12月份前,完成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带、土壤培肥改良工程等建设内容,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平阳镇麻步镇绿色农田项目已基本完成,全市唯一。

全面开展肥药双减工作,推广应用配方肥7094吨,化学农药减量1.2吨。麻步镇树贤片创成省级农药定额制示范方(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推广绿色防控面积15.64万亩(其中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11.18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9.52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3%。回收处置农资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453.65吨,回收处置率达98.01%。

10

3

生猪保供

目标任务:确保全县生猪存栏稳定在16万头左右、能繁母猪保有量1.3万头、生猪自给率90%以上,生猪生产保供能力全市第一。

在养殖效益受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养殖场有序开展生产,7月底,完成全县5.7万头商品猪参保温州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工作;抓好重点养殖场的建设和新投产场产能释放。9月底,完成康瑞合作社生猪养殖提升工程、润岭肉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康馨公司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等12个生猪发展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12月份,完成年度生猪生产保供任务。                                                                                

截至12月份,全县生猪存栏16.19万头(全市四分之一)、能繁母猪存栏1.61万头(全市21.58%),生猪出栏20.8万头,生猪自给率达100%(全市首个),生猪生产保供能力全市第一。

2022年,完成5个万头以上猪场竣工验收,完成13个生猪养殖场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全市首批实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参保生猪养殖规模企业15家共5.7万头,风险保障总额达1.4亿元。

国家畜禽“红色清单”品种-北港猪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现场审定,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备案,成为全国遗漏品种中第1个通过审核的畜禽品种。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推进养殖环节兽用抗生素减量化工作,建成全市首家生猪“两化”示范场。

我县获评浙江省特色产业农业“机器换人”(畜牧)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平阳县畜牧业资源生态化利用服务中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创成省级重点环节农机服务中心1个,平阳县丰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平阳县宏翔牧业有限公司、平阳县西岙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主体创成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平阳县西岙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创成农机创新试验基地(全市仅有4家),温州瑞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认定“数字牧场”,全市唯一。

10

4

国家级特色农业(大黄鱼)强镇项目和市级海洋牧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目标任务:投资5000万元,完成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项目建设;投资3.14亿元(总体投资额进度达90%),完工市级海洋牧歌田园综合体海面养殖设施优化及景观化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

7月底,完工“特色强镇”永丰冷冻加工等3个项目,投资额进度达到80%;完工“田园综合体”产业品牌推广等5个项目建设,投资额进度达到65%。9月底,完工“特色强镇”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及推广项目,投资额进度达到100%;完工“田园综合体”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等2个项目建设,投资额进度达到80%;10月底,完成“特色强镇”项目审计审价工作,开展县级验收;完工“田园综合体”大黄鱼观光体验园项目。11月份前,迎接“特色强镇”国家级验收;“田园综合体”投资额进度达到9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国家级特色农业(大黄鱼)强镇项目累计投资6070万元,4个子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市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累计投资3.21亿元(总体投资额进度超90%)。海面养殖设施优化及景观化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全面完工。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先后投放人工鱼礁24.08万空方,辐射范围1395公顷,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年度评价“好”的评价等级,并在五年一次的复查中获得“较好”的评价等级(最好等次)。

持续加强渔业产业标准化建设,4家养殖主体通过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评审,16家养殖主体通过无公害水产品省级评审。新增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模式推广800亩,新增帆布桶溪鱼养殖模式16只;浙江湖屿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省3家,全市唯一),温州昆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10

5

平阳五个鲜提升

目标任务:继续提升“平阳五个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特色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达18亿元。

7月底,印发《加快推进“平阳五个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平阳黄汤茶》标准、开通“平阳黄汤”冠名的品牌列车;新增“平阳五个鲜”综合形象店和单体店3家,平阳五个鲜农业综合产值达12.5亿元。9月底,印发《平阳黄汤产业和品牌振兴计划》(2022—2025年)、《南麂大黄鱼产业和品牌振兴计划》(2022—2025年),举办“南麂大黄鱼”杯烹饪大赛、第二届怀溪番鸭节”活动,平阳五个鲜农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12月份,平阳五个鲜农业综合产值达18亿元。

“平阳五个鲜”等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18.1亿元。

形成《加快推进“平阳五个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平阳黄汤产业和品牌振兴计划》(2022—2025年)、《南麂大黄鱼产业和品牌振兴计划》(2022—2025年);发布《平阳黄汤茶》标准;开通“平阳黄汤”冠名的品牌列车;新增“平阳五个鲜”综合形象店和单体店7家;举办“南麂大黄鱼”杯烹饪大赛;成立怀溪番鸭传统特色餐饮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怀溪番鸭特色餐饮协会;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成为温州市首家取得茶叶出口资质的经营主体,平阳五个鲜等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18.1亿元。

建成包含南麂大黄鱼、平阳黄汤全产业链应用的平阳县智慧农业平台,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2022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平阳五个鲜”农产品荣获全国性、国际性品质评比“金奖”38枚,平阳黄汤茶获评“中国气候生态优品”(全市首次获评该奖项),相关企业线下展销106次(家),与中商华亚等电子商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搭建6个农产品电商直播间,举办平阳网上农博会。数字溯源助力的《正是黄鱼肥美时》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播出,《一条鱼“带富”一座岛!“海上牧场”共富工坊助力海岛共同富裕》被新华每日电讯录用,《“数字引擎”激活温州平阳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浙江之声发表,《温州平阳——中国黄汤第一村》在中国蓝TV播出。

10

6

农村综合改革

目标任务:深化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完成省级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集成改革;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280幢。

  7月底前印发《2022年平阳县全域深化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工作方案》,完成“三位一体”示范镇申报;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230幢,进度82%。9月底前基本完成省级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集成改革试点工作,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各方面有明显提升;继续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打造一批乡村产业孵化空间,新增农创客人数170人以上;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280幢,进度100%。11月底前,完成两个改革项目,迎接省市验收。

完成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及省级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集成改革;全县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422宗,激活面积93586平方米,带动社会资本2.84亿元,农户增收4641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767人。

我县获评全市“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示范县,昆阳镇、万全镇2镇创成市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示范镇。完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制提升两个国家级试点任务,完成省级特色高效现代农业集成改革试点任务。平阳县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助力共同富裕入选“共同富裕 温州报告”首批20个实践案例。

持续发掘农村创新创业动力,今年以来新增农创客233人,我县九城印象农业科技创业园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农创客示范基地名单公布,该创业园通过培育农创客,推动大学生创业,搭建系统化农业服务平台,孵化12家企业,年助农创收3010万元。

10

7

未来乡村创建

目标任务:创成省级未来乡村1个,创建市级未来乡村3个以上。

涉及5个未来乡村(即昆阳试点,鳌江试点、萧江试点、万全试点、凤卧试点),年度备案建设项目134个,总投资5.8亿元。7月底前,完工70个项目,完工率52%;完成投资2.9亿元,投资额进度50%。9月底前,完工110个项目,完工率82%;完成投资4.6亿元,投资额进度80%。11月底前,完成所有备案项目建设,做好迎考准备。

5个未来乡村已完成备案项目建设,其中昆阳试点、凤卧试点、万全试点已创成省级未来乡村,鳌江试点和萧江试点已通过市级考评验收。

昆阳镇通过了省第一批未来乡村省市考评验收,并获评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全省参加第一批考核的试点有100个,仅36个入选省级试点,其中温州5个,昆阳位列全市第2),昆阳镇湖屿村以《云上慢村 数字湖屿》为题,在,全市未来乡村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向全市分享交流“湖屿经验”

昆阳镇西北片区先行先试建设“云上慢村·数字湖屿”应用,构建“1+1+4+N”乡村整体智治体系,打造可视化、可研判、可复制的“乡村大脑”,数字湖屿入选2021全省数字化改革优秀门户,数字化标准入选《温州市未来乡村数字化场景白皮书》,全市推广,在2022年度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全市排名第二。

凤卧镇中心片区,依托凤林村建设数治红村驾驶舱,联动五村,突破交通、医疗等行政壁垒,构建“一网一图一码”治理模式,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2022年被评为浙江省数字乡村“双十佳百优村”。

我县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昆阳镇上林垟村生态资源化利用处理中心获评浙江省五星级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怀溪镇水口村、萧江镇潘南村、闹村乡东桥村、万全镇周垟村、鳌江镇岭根村、麻步镇西岙村获评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10

8

省级结对帮扶工作

目标任务:高标完成宁波市政府、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编办等10个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与我县7个乡镇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结对帮扶工作。

充分利用、落实好宁波市政府本级900万元的结对帮扶资金及其他争取资金(上半年已有9057万元),支持重点帮促村(派驻村)发展大屯村红豆杉生态茶园建设项目、马头岗村购置店面物业项目等9个村集体项目;聚焦低收入农户这个“提低”的重点群体,利用好省帮扶慰问资金(每个结对村不少于10万元),做好重大节日低收入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救助、慈善帮扶慰问工作;11月底前完成山区26县承接帮扶清单任务内容,做好年底考评准备。

宁波市政府本级900万元的结对帮扶资金已安排到大屯村红豆杉生态茶园建设项目、马头岗村购置店面物业项目等9个村集体项目;聚焦低收入农户这个“提低”的重点群体,利用好省帮扶慰问资金(每个结对村不少于10万元),做好重大节日低收入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救助、慈善帮扶慰问工作;目前山区26县承接帮扶清单任务内容已全部完成,已为年底考评做好准备。

我县获评全省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山区26县排名第一,我县来料加工工作成效在6月14日召开的全省巾帼共富高质量发展来料加工推进会上作为全市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

今年麻步生猪养殖、青街9村抱团小微园厂房等6个“整乡制”帮促增收项目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该批项目可为所覆盖低收入农户带来年均1000元以上增收。省级结对帮扶团组筹措落实帮扶资金10487.5万元,累计启动落实项目56个,帮扶低收入农户368户602人,采购平阳县农副产品2600多万元。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学扶持计划(雨露计划),2022年共投入资金41.1万元帮扶就学低收入农户子女137人;为全县20569名低收入农户提供医疗补充保险,涉及保费308.535万元,有效减轻困难群体就医负担;2022年实施山门镇石牛坑村整村搬迁,涉及搬迁户898人(小区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小区实施配套建设)。

10

9

涉海涉渔安全生产

目标任务:完成总投资2600万元的下厂渔港升级改造(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推进23艘示范船和70艘整治船创建,完成131艘24米以上海洋渔船安装海上宽带设备、193艘12米以上的海洋渔船配备“天通”卫星电话安装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无”船舶海上专项打击行动,进一步优化行刑衔接机制。  

7月底,完成总投资2600万元的下厂渔港升级改造(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完工16艘示范船和30艘整治船创建,进度分别为70%、43%;完成113艘海上宽带设备、165艘“天通”卫星电话安装工作,进度分别为86%、85%;举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培训6期,培训人数1490人。9月底,深化海上“千万工程”,示范船和整治船建设进度100%;完工海上宽带设备、“天通”卫星电话安装工作,进度超100%;再举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培训1期;落实常态化渔船安全隐患排查,建立“一船一档”及隐患问题清单,建档率达100%。12月前,常态化开展“三无”船舶海上专项打击行动,实施清港行动。

今年完成总投资2600万元的下厂渔港升级改造(扩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完成23艘示范船和70艘整治船创建,并已通过验收,完成率100%;完成161艘海上宽带设备安装,235艘“天通”卫星电话安装和验收工作(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常态化开展“三无”船舶海上专项打击行动,已累计查获“三无”船舶140艘(查获数量排在全市前列)。探索建立了线索互通、即时移交、即时处理的渔政、公安行刑无缝衔接机制,全年移送40起110人(移交案件数全市排名前列)。

举办船东、船长安全生产培训8期,培训人数1703人。落实常态化渔船安全隐患排查,建立“一船一档”及隐患问题清单,建档率达100%。

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工作5-11月全市进行单月排名,我县共获5次全市第一、1次全市第二,全年排名全市前三,工作成效在6月2日全省农业领域安全防范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全省仅有3县发言)作典型发言。

10

10





填报人:方杨 联系电话:18768101377(631377)单位负责人(签字):        填报时间:202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