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平阳动态

打好“组合拳” 激发新动能 我县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日前,我县制定出台《平阳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亮出34条举措,提出打造最优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夯实全国工业百强县基础,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

实施方案提出,我县将坚持问题导向、数字赋能、对标一流,突出营商环境最优县的目标定位,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五年整体跃迁”的进度安排,蹄疾步稳、积厚成势,着力把平阳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政府服务最高效、干部作为最担当、法治保障最有力、经济生态最健康的营商环境最优县。到2027年底,我县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县,具有国内、省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形成,全县营商环境整体迈入省内一流水平。

打造最优政务环境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浙江新瓷电气有限公司的新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搬迁物资,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该公司新厂房于6月15日通过竣工验收,并立即启动为期2个月的设备安装,待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即可全面投入生产,可年产10万套智能远程监控低压控制柜的新型高效智能电气控制系统关键附属装置,初期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单单是在审批环节,就为我们节省了3个月以上的时间。”新瓷电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我县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该项目在“拿地”当天,同步办理了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审批。仅用了1天,创新平阳企业投资“多证联办”,跑出了平阳审批“超速度”。

“政府的审批时限越来越短、环节越来越简洁、效率越来越高。”新瓷电气相关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我县近年来政务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现状。从“多窗”受理向“一窗”受理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到跑向“家门口”、从“拿地即开工”到“竣工即投产”……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县改革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抓手,在简化流程上做“减法”、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聚焦抓基础、抓扩面、抓提质,推进办事事项迭代升级,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打造最优政务环境也是今年实施方案里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建设、深化县级政务数字化建设、深化“最多评一次”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极速促产集成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数字纳税服务水平、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打造“两个健康”直通车、完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优化县级以下权力清单配置等十大举措,聚焦全面打响平阳“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企业“办事无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平阳名片目标,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新标准,从政策精准、政务通办等方面深入谋划,大力推进企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快融资,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环境山区26县最优县。

打造最优法治环境

护航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非常感谢为我们免除了处罚,让我们能更加专心投入生产。”日前,我县某供应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拿到了县税务局制发的《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得知将免除处罚后,他喜上眉梢,对我县优秀的法治环境点赞。

原来,由于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疏忽,该公司有一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未按期进行申报,并被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自动登记为税收违法行为案件。“我们上门了解情况,发现企业并非主观意愿进行逃税,且此次为企业本年度首次发生且危害后果轻微,符合免除处罚的相关规定。”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公告》规定,对纳税人该违法行为不予税务行政处罚。

该供应链公司“首违不罚”案例是我县推行柔性执法制度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县不断优化法治环境的一个体现。

“关于法治,我们一直在创新的路上。”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县通过在全国首创建设执行促进馆区、率先成立首个适老诉讼服务站,建成全省首个民营经济法治护航基地、全省首创公证机构参与“个债清理”工作机制等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行政诉讼新收案和败诉率逐年下降,近两年工作质效均位居全市前三。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我县将在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营商法规支撑、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涉企安全风险管控、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等6个方面持续发力,聚焦依法办事、保护有力,让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的目标,从依法行政、执法包容审慎、司法公正等方面深入谋划,围绕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企业过程体检、风险防范、涉案处置、执法监督、清账执行等系统性司法执法服务,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合规经营。

打造最优市场及经济生态环境

助推打造“千亿工业强县”

从县市监局最新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我县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企业信用修复“零跑腿”,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共帮扶全县12174家市场主体修复信用,帮助企业及时止损,回到正常竞争赛道。

这与我县最新出台的实施方案不谋而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实施方案里打造最优市场环境方面重要一步,我县将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拓展公共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信用标准体系,深化信用在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领域全面应用,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失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专项治理。同时,深化长三角信用合作,推广应用长三角征信链,强化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

这些做法将与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机制、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培育成长机制、维护市场良性公平竞争秩序、探索实施精准有效公正监管、规范整治中介市场行为等举措同步推进,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最优县。

此外,在打造最优生态经济环境方面,实施方案里提到了全面建强基础设施、建立链式产业生态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招才引智”能力、提升空间用地保障能力、持续优化金融综合服务、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探索建立数据产业服务体系等9条举措,聚焦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金融生态、物流生态,让经济生态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经济行稳致远的助推器目标,从设施环境更硬、产业环境更优、金融环境更好等方面深入谋划,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推打造“千亿工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