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治平阳建设工作重点 (一)全力分析研判考核指标,确保考核责任落实到位。县委依法治县办根据《法治浙江建设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前研判分析,2024年法治建设考核将会有以下变化趋势。一是考核方式变化。今年考核分值从200分制调整为100分制,将采取市、县捆绑考核方式。(比如我县法治建设考核得分=温州市法治建设考核得分×我县在全市法治考核排名所对应的系数。)二是考核内容变化。2024年考核内容分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绩效、满意度评价、总体评价四大项,指标个数有减少、内容有调整,(比如删除了文物执法案卷未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行政强制类案件败诉率等指标。)三是优秀评定变化。今年将确定35个县(市、区)为法治浙江建设年度优秀单位。在去年得分排序前30位列为优秀基础上,增加了5个排序提升最多的考核优秀。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协调各牵头部门,积极对接上级,提前部署,在今年考核指标确定公布时,能做到第一时间抓落实。积极营造法治氛围,确保法治满意度明显提升。努力打造亮点创新,确保奖励性加分取得突破。 (二)全力攻坚“双下降”工作,确保败诉率市级达标。一是严程序促规范征收。落实未登记房屋认定和处理。充分发挥《平阳县征收改造范围内未经登记建筑调查认定处理办法》,提高实际工作执行效率。二是加强行政复议引流。结合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县法院立案庭同个场所办公的便利条件,专人负责行政复议业务,提升行政复议便利度和体验感。引导公证参与征收。公证机构可对需处理拟拆建筑内财物的搬离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补偿决定未被人民法院撤销或被确无效,但被征收人拒不接收补偿决定确定的补偿款的,可将该补偿款进行公证提存或保管,公证处出具公证书之日,即视为履行给付义务。二是重化解促案结事了。一审案件方面,精准研判败诉风险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积极应诉争取多胜诉;主动与法官深入沟通,败诉风险案件要尽量延长审限,为化解争取时间。二审案件方面,一审败诉案件二审要全部上诉,同时多与法官沟通对接,结合法官意见建议优化化解方案,争取在二审审结前化解到位。老诉讼户方面,建议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专班、小组,紧密配合、畅通信息、综合施策,最大化发挥统筹协调效果,集中破解信访诉讼交织难题。三是强行动促源头治理。贯彻举措落实。在认真贯彻《关于推进行政诉讼“双下降”工作的若干举措》(温委法办〔2024〕1号)文件精神基础上,严格落实我县《关于推进行政诉讼“双下降”工作十条举措》,增强执法履职水平。严格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依法制定县乡违法建筑拆除、环境治理等标准化流程,从制度上对各类执法行为进行规范。提升协调能力。要想方设法提升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水平,区分合理诉求与无理诉求,关注历史遗留问题、生活困难群众等重点难点,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化解、有效稳控。 (三)全力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法治成效明显提升。一是不断凝聚法治宣传教育合力。压实压紧普法责任,加强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各部门、乡镇建立一批素质较高、群众信任的法治宣传队伍,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强化特定对象普法质效,全力抓好领导干部、未成年人、基层群众、民营企业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着力打造普法新高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深化“云端化”“日历式”普法模式,鼓励引导群众创作个性化优质普法产品,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二是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推进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质效提升。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联合执法,推行柔性执法,解决好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积极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法治部门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法治专项督察,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法治建设进程中紧缺和急需的专业人才培育选拔力度和配置要求,健全队伍管理使用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三是谋划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有序落实《平阳县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打造法治服务专区,谋划一批涉企法治服务“一类事”新场景,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个性服务、衍生服务。优化涉企行政合规体系建设,打造“一站式”合规中心;开展“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检查专项监督,起底纠治涉企“执法中梗阻”问题,助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