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门户网站  > 乡镇动态

幸福感“油”然而生


霜降过后,凤卧镇凤卧湾村漫山遍野油茶飘香。伴着冬季清冽的山风,当地辛勤采收油茶鲜果的村民聚在一起,蜿蜒的山林小路旁铺满了晾晒的油茶鲜果,一辆辆收购茶果的小货车来来往往,九两山上到处人欢车忙。与以往的景象不同,村民们新收获的油茶籽无需再送到其他乡镇的加工厂里加工,油茶基地附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就能榨油。在机声轰鸣中,不仅茶籽变成茶油,也作为油茶产业链延伸,鼓起了村民的口袋。

近来每天早上七点多,凤卧湾村党总支副书记黄益斌就已经上山,同三四位工人在合作社里开启了一天的榨油工作。经过选籽、晒干的一袋袋茶籽被机器碾成粉末,再装入特制的蒸桶蒸熟。待到茶粉聚集成块,颜色也变为深棕色,便可倒出,用已消毒的麻布垫底,将适量蒸熟的茶粉制成胚饼,进行压榨。随着黄亮醇香的茶油从茶饼中缓缓溢出,浓浓的山茶油香味弥漫,合作社前也陆续排了不少村民,等着自家的茶油装桶。

村民们送来榨油的茶籽都来自凤卧湾村的油茶基地。2014年以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在山上种了300余亩油茶,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村里30多户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出售油茶果盈利分红。每到茶果采摘季节,每天招来上百名附近村社的村民采收务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然而,村民靠种植油茶增收并不容易。“五年挂果,八年成果”,油茶一般要种植8年才进入丰产期,前期需要投入资金、时间和人工成本,见效相对较慢。虽然凭借村里优良的土壤和气候,凤卧湾村优质的茶果并不愁卖,但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2019年挂果后,出售茶果的收入只够支付日常管理以及采收村民的工资,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的积极性,制约该村的油茶产业发展。

“我们一直在寻找破解之法,后来了解到由油茶制成的山茶油被誉为‘油中软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就尝试进行油茶深加工。”黄益斌介绍。去年,他带头前往湖南等地的茶油产区学习古法制作技艺,在合作社引进卧式榨油机等机械化设备,提高出油率,自此合作社里就多了一项榨油的业务,不仅本村村民带上晒干的茶籽来这里加工,附近乡镇的居民也会来光顾,现下合作社里每天都要榨制五六百公斤的茶籽。

“采收榨油的时候忙,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呢!”开始榨油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凤卧湾村70多岁的黄大爷几乎天天都来合作社帮忙,谈到如今的工作条件,他笑呵呵地说,“很满意,虽然从早忙到晚,但干的活相对没那么累,对农村的老人来说很不错了。”

今年,油茶基地可采收6万公斤鲜果,一部分直接售卖给收购商,另一部分是附近村民或了解茶油功效的市民购买后榨油自家吃。“接下来,我们计划利用掌握的榨油技术,将过滤后的茶油进行包装售卖,持续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力,全面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让油茶产业在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黄益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