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九铖代表: 您在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对接国家人才培养策略,着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议》已收悉。您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上的引导 我局将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如教育部门官方公众号、新闻媒体、学校宣讲会等,积极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同时,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成功的拔尖创新人才分享经验和见解,以消除公众对于“拔尖”和“掐尖”的误解,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给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培养机制 在深入研究乐清市等地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我局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计划组织教育考察团,前往先进地区进行实地学习和交流,以便更直接地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此外,还将努力推动建立县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拔尖创新人才能够得到更为全面和优质的教育支持。 三、持续推进平阳县“初高共育”工作 我局将为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扶持、政策倾斜、师资力量以及专业指导等。在反复的调研、论证、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经促成平阳中学和县实验中学“初高共育”教学点、浙鳌高中和鳌江五中“初高共育”教学点。我局高度关注初高共育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共同研究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确保项目能够平稳、有效地推进。通过这一项目,期望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初高共育项目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一)明确项目目标与定位 1.目标设定:通过平阳县“初高共育”工作,探索初中与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衔接,打破学段壁垒,实现教育资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和一体化,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持续、系统的培养环境。 2.定位明确:该项目不仅关注学术成绩的提升,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打造平阳县乃至更广泛区域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 (二)提供全方位支持措施 1.资金扶持:探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初高共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采购、教师培训和学生奖学金等,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2.政策倾斜: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给予试点学校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以便更好地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 3.专业指导:组建由教育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组成的顾问团队,为项目提供战略规划、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三)加强项目实施与监管 1.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初高共育”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 2.过程监管: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策略。 3.成果评估:设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为后续项目的改进和推广提供依据。 四、整合地方乡贤资源和高校资源 我局高度重视地方乡贤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此,将积极寻求与地方乡贤和高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实习机会、研究项目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和创新实践。同时,也将邀请乡贤和高校专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丰富的知识。目前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育实践基地已经落地平阳中学。接下来我局将积极探索: (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创建一个集地方乡贤资源、高校学术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于一体的共享平台。通过此平台,各方可以发布和获取教育资源、实习机会、科研项目等信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高校与地方企业、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共同设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利用乡贤资源,特别是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显著成就的乡贤,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如开设讲座、指导实践项目等。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校的理论优势和地方乡贤的实践经验,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实施“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同时拥有来自高校和地方企业的两位导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指导。 (四)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高校、地方乡贤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联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各方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从而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的实施,期望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地方乡贤资源和高校资源,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局将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我们将: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教育改革和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引入更多跨学科、综合性课程,以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广使用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与产业界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设立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孵化中心,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创业尝试。 (四)完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设立创新奖学金、科研成果奖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引入行业专家和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建立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定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改革策略,确保改革效果符合预期。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参与改革过程的反馈和建议,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上优化措施的实施,我们将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局将以您的建议为契机,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感谢您对平阳教育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刘伟军;联系电话:13506632458。 平阳县教育局 2024年7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