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  > 在建项目  > 海西镇卫生院迁扩建工程  > 施工有关信息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1. 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

施工期间,弃土及施工材料的运输、施工机械的工作将给城市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带来影响。我公司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群众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在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时,建立健全的施工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实现施工环境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

 

1.1.2.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整体场容场貌

1)工地必须实行围蔽式施工管理

施工工地必须设置稳固的围墙,拟采用1.8m高的围墙进行围蔽。

2)大门、标识、洗车槽、余泥排放

工地主要出入口要设置规整的大门,高度与围墙相应,宽度不小于6m,大门采用镀锌水管或角钢做架,正面封铁板并油漆,门上有企业标识,大门旁挂施工牌,设公司统一标准的工地门口标识(工地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不影响施工、安全、消防,且和周围环境协调的则设牌楼标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则设门柱式标识)。

工地内车辆出入口必须设置洗车场地和三级沉淀池、高压冲洗水枪,并有专人负责。

余泥排放要严格执行市有关规定。

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1)室外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必须三通一平,有防泥浆、污水外流设置,保持排水畅通,现场砂浆搅拌机位及其它操作地点周围保持清洁;地面按规定实行硬地坪施工。

2)室内施工场地

建筑物室内的主要通道、楼梯间必须通畅,有足够的照明;无积水、无泥浆、无高空向下抛洒垃圾现象;临时施工杂物、垃圾按规定的区域堆放并定时清运;搅拌砂浆必须有容器或垫板,施工完场地要清净,丢洒在楼梯、楼板的砂浆混凝土要及时清扫,落地灰及时回收过筛使用。

3)临时供排水

开工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完成临时水管线的敷设无滴漏和长液水现象,临时排水要按规定自成系统。

4)占用道路

施工现场如需占用道路堆放建筑材料,必须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并按不同品种分类整齐堆放。

5)安全警示标志

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应设有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带安全帽,有规定的佩戴胸章。

6)安全防护设施

物料装拆时严禁随意掷物,排栅架子、安全网设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临边、洞口要按规范要求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7)现场图表规格

施工现场办公室、会议室内要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计划进度表、天气记录表以及岗位责任制分工等统一规格的、文字工整的资料上墙,且要求内容清晰、图实相符,随施工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

8)外来工的管理

① 建立外来工档案,做好“证卡”登记。

② 民工进场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火、治安、卫生、

法制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③ 带队人必须对所管辖的外来人员全面负责,公司与带队人签订防火、治安、卫生责任状,落实宿舍管理责任。

④ 施工单位必须成立卫生领导小组。落实民工宿舍区的“爱卫”责任人。

9)建筑材料管理规定:

①现场仓库应有围蔽、通风好、无漏水、有垫板、能防火防盗。

②露天堆放的材料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各类材料分品种规格合理堆放,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做好各类材料的标识,灰油要有灰池存放,红砖、砂、碎石应清底使用。

③包装物袋及时回收,多余的料具应及时归堆清运和处理。

④落地灰、砖碎、混凝土及时清理和回收使用,施工班组必须执行“三清”(随做随清、谁做谁清、当天做当天清)。

10)机械设备管理规定:

①施工现场固定安装的机械设备基础部分不得积水,视不同的设备种类搭设适用、牢固的操作台和机棚,并在显眼处张挂公司统一的安全操作警示牌。

②施工现场流动安装的小型机具,要设置简易有效的临时防雨设施。

③各种施工机具班后要按规程进行保养,保持机容整洁。

④施工现场安装的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前,机械表面应油漆翻新,保持机械设备清洁完整。

⑤现场供配电干线安装架设要稳固整齐,相线零线要按顺序敷设布置,架设高度必须符合规范。

⑥施工现场安装的配电箱、开关箱采用公司统一的标准箱,箱门加锁。

11)厕所搭设标准及卫生要求

①厕所必须是砖砌体,内外墙抹灰刷白,内墙贴1.5m高以上的白瓷片;地面水泥浆抹面,大小便槽贴饰面砖。

②有冲水设施、洗手池、加盖化粪池,有充足照明,专人定时冲洗保持清洁。

③每隔二层间设小便桶,有专人定时冲洗,建筑物内无随地大小便现象。

12)施工现场卫生

①水沟无滋生蚊蝇,排水沟无垃圾堵塞。

②设卫生责任人,有卫生检查记录。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实现施工封闭化、围栏标准化、现场硬地化、厨房厕所卫生化、宿舍和办公室规范化,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工人做到文明施工。

2)对现场的设备、材料堆放、场地道路、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进行统一合理布局,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的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执行。

3)在施工方案确定之前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和市政、防汛、公用、邮电、电力等有关单位,对可能造成周围建(构)筑物、防汛设施、地下管线损坏、堵塞的现场进行勘查,并制定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4)建立文明施工档案,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检查情况一并归档,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

5)加强施工队伍的全面管理,坚持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严禁接受“无暂住证、无劳动就业证、无计划生育证”人员。所有进场施工工人,全部要有身份证、计划生育证、公司工作证、暂住证。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作业人员在胸前佩戴个人身份标卡。标卡由施工单位统一制作,标卡有个人照片、姓名、工种或职务、所属单位。做好建设工地现场安全保卫工作,落实防盗、防火措施,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犯罪行为要及时作止,并报告公安机关。

6)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现场四周除留要的人员、车辆进出口通道外,在施工开始前设置好连续封闭的围墙或围板,其高度不低于2米,围板不低于1.8米。

7)各类高出±0.00线2m以上的工程立面用符合规定围网封闭。   驶出工地的机动车辆在工地出入口洗车场内冲洗干净方上路行驶。泥浆不溢出,排水系统要顺畅,无大面积积水。禁止未经沉淀处理的泥浆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和河道。所有余泥外运需有施工许可证。

8)工地现场一切建筑材料和设施,堆放在围墙内,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散料砌池围筑、杆料立杆设栏、块料起堆栈放,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容整洁。

9)建筑物外采用全封闭施工,随施工层段搭设安全网,采用100平方厘米不小于2000目的密目式绿色安全网围护立网,层间要平同完整、绷紧,密拼连接整齐美观,按规定设置安全档板,运输材料时注意安全。

10)建立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落实负责人员管理。办公室、仓库内外墙面要批荡刷白色乳胶漆,体现出宽敞、明亮、整洁。

11)工地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严格控制“四害”寄生。施工中工地余泥渣土的排放外运、散体物料的运输使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按章施工,不搞违法建设。

12)建设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拆除工地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将工地四周环境清理整洁。工程施工的每个工作面完成后做到工完场清,工完料净,场内无垃圾。

13)施工中为保证场地卫生,不随地大小便。

14)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对象要按施工进度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图堆放整齐,保证施工现场堆放合理、道路畅通。

15)做好防火防盗工作,防治结合,妥善处理各种不利于工程正常施工的因素,以利于工程顺利施工。

4、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落实门前三包环境保洁责任制,所有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垃圾等杂物。

2)设专人对所有进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运碴汽车用塑料编织布或雨布覆盖车厢,不得落石掉碴,不得污染道路。

3)把施工期弃土运输安排在夜间工作,并采取防尘、防散落措施。

4)地面设沉淀池,对施工废水和地下水进行沉淀净化,以防止泥浆、杂物堵塞下水道,防止污染地下水。

5)临时占用人行道及道路,必须严格执行申报审批的规定。

6)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地面上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的安全。制定保护管线的措施,妥善保护各类地下管线,不明管线应先探明。施工中若发生管线损坏情况,除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外,应及时报告监理总部和地方主管部门。

7)发现地下文物,暂停施工,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处理结束后,方可恢复施工。

8)对工地上使用的空压机、通风机等噪音比较大的机械均设置消音装置,控制施工噪音。

9)对所有易产生粉尘的工序,采取降尘、隔尘和通风措施,以保证排入到大气中的粉尘含量达到国家工业卫生标准,使居民能有一个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10)工地汽车出入口均应设置冲洗槽,用水枪将外出的汽车、车轮泥污等冲洗干净,确认不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污染后,方可让车辆出门。

11)施工期间,密切与当地交管部门协同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工作,密切与当地环保部门及人民群众的关系,细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改进。

1.1.3. 降低环境污染措施

1)污染控制

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设置足够的污水沉淀池;在施工过程中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处理,储存、使用、保管设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2)大气污染措施

对易产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资,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所有车辆及设备的废气排放必须全乎环保要求,若检测不合格,需严格整改直至合格。

3)固体废弃物

对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应及时清运,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并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散落。

选择对外部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和车厢,严禁携土污染城市道路。

日常生活的垃圾应分类收集,便于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1.1.4. 水的保护及防止水污染措施

1)工程废水不排放入农田、耕地、供饮用的水源、灌溉渠。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应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在各施工临设生活区配设沉淀池、废水处理池。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到场外。

2)清洗集料的用水或含有沉淀物的水在排放前进行过滤、沉淀或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确保沉淀物含量不大于施工前河流中所达到的含量。

3)施工期间和完工之后,对建筑场地、砂石料场地进行适当处理,以减少对河流和溪流的侵蚀。

4)施工期间,施工废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堆放,进行严格管理,防止雨季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相应的水域,造成污染。

5)施工时,机械废液用容器收集,不随意乱倒。防止机械严重漏油,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及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尘埃控制管理措施

1)施工前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防止尘埃对环境卫生设备造成损坏。

2)施工现场尘埃较大时,定期用洒水车洒水,使尘土飞扬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尘埃不影响场外环境。

3)施工中对容易起尘的细料和松散材料,予以覆盖或适当的洒水喷湿。这些材料在运输期间,用帆布或类似的遮盖物覆盖。

4)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搅拌机站等的投料器设置防尘设备。

余泥排放及废渣处理

1)对于余泥、渣土等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随意弃置。力争当天清理当天运输,保持场内清洁,余泥、渣土严格按当地有关规定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

2)废渣的堆积和废弃不应影响排灌系统和排灌设施。弃土场尽可能缩小范围,按图纸规定的位置设置或监理工程师指定。

3)挖方工程的弃土场地应采取以下水土保护措施:

对废土方的堆积点进行统筹安排,使堆放点远离河道,也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

及时对弃土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的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一则防止水土流失,二则美化环境;

也可以对弃土方整平用作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