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平阳县委: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阳县民宗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和宗教中国化方向,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绘制民族发展新蓝图,推动民族团结事业提档升级。 一是聚焦示范创建,把牢民族工作“方向盘”,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新风尚。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县民族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2个,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建设2个,精心打造省级民族乡村共富精品带1个以及省级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点2个。闹村乡东北村获评省级文明村,水头镇新联村和青街畲族乡王神洞村获得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称号。完成怀溪镇“石榴红”广场,闹村乡东北村、顺溪镇山头庵村和南雁镇堂基村的“石榴红”家园,杨光村的“石榴红”宣传阵地以及全县民族团结氛围打造项目建设。 二是坚持思想筑基,谱写民族团结“同心曲”,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持续推进青街畲族乡“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平阳黄汤”旅游文化节、各民族“重走红军路”活动和各民族运动健儿趣味运动会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16场次,丰富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平阳“石榴红”讲师团品牌,精心选拔优秀讲师,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与团结故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 28 场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青少年心中,培育民族认同感、团结意识,为民族的长远团结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是振兴民族乡村,架起民族共富“连心桥”,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完成南雁镇堂基村“栖息岛”民宿、闹村乡东北村水果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青街畲族乡“月光经济”和书阁村“畲·鸽”农旅融合发展,推动水头镇新联村整村民宿建设,打造闹村乡东北村“康养基地”和顺溪南雁民族乡村慢生活精品带。特别是顺溪南雁民族乡村慢生活精品带建设,依托民族文化、水上乐园及音乐节,吸引20多万人次体验,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本年度文旅综合产值达300多万元。争取民族教育专项资金20万元及社会资金8.4万元,支持民族乡村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共资助困难各民族学生90名。 四是传承民族文化,奏响民族繁荣“交响曲”,激发民族文化内生动力。持续推进省民族体育基地建设,平阳武术学校在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代表浙江团队参赛,焕发民族体育文化活力,成功斩获 1 个一等奖、1 个二等奖的佳绩。平阳县集体表演项目(千手扇)还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文序邀请参加2025年春节全省统一战线团拜会展演。支持平阳畲族凤凰山哈歌舞队发展,助力提升训练场地和展示传承畲族独特歌舞艺术文化。新联民族村举办民族文化节,青街畲族乡举办成立四十周年庆暨民族文化嘉年华活动,推动民族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焕发民族文化活力。 (二)打造宗教工作新矩阵,彰显宗教中国化本土本色。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画好拥党爱国同心圆。指导萧江镇龙庆寺、麻步镇城隍道院、闹村乡仙姑道观创建省级宗教中国化场所。举办首届浙江温州仙姑康养文化研讨会和第二届闽浙边玄门讲经集训活动暨“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活动,组织民宗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之江问道·瓯越同心”佛教协会巡回讲经走进平阳等活动6场,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展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7班次,参与人数约500人次。主动排查“五进”不到位场所,全面优化升级国旗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县国旗悬挂不规范场所整改41处,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二是注重文化润教,涵养中华文化自信力。净化宗教文化环境,督促宗教活动场所签订无非法宗教出版物承诺书504份,对宗教活动场所涉宗出版物区域及已获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主体开展涉非法电子出版物排查。推进民间信仰文化挖掘,积极推进“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工作,编撰优秀故事9个、拍摄精美视频7个,圆满举办浙江省“多彩浙江·民间民俗”鳌江划大龙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三是拓展服务广度,彰显护国利民时代性。举办“爱满人间·暑期助学”慈善公益活动,引导宗教界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提升宗教界的社会影响力和惠民力。举办新年祈福音乐会、兰花展、“传承孝道诗咏重阳”集福金秋诗会暨集福学堂成立122周年纪念茶话会等宗教文化活动,丰富广大信教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构建宗教事务管理全链条,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网,实现宗教事务治理全覆盖。加强宗教工作制度建设与落实,健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预警提示工作机制,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不断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拉紧安全防控线,筑牢宗教领域风险防火墙。结合今年省委巡视工作,同步推进中央、省委民族宗教工作督查检查整改及“回头看”工作,做好我县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和问题整改。大力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全力防范宗教境外渗透。 三是压实一线责任链,促进宗教自我管理高效能。压实宗教场所消防安全责任,召开全县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现场会,动员乡镇开展宗教领域消防安全检查644场次,创成省级消防安全标准化“百优争创”优秀单位2处。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平阳县民宗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市委和县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平阳实际,扎实进取、强化服务,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有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培根铸魂、兴业振乡,强化“三个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坚持品牌引领固根基,共创民族发展新示范。深入开展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积极培育省级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培育单位和民族乡村发展试点,包括2个以上重点培育单位、1个乡村振兴试点、1个共同富裕点。利用平阳动车站、新104国道线、昆水公路、飞鳌大道等交通枢纽和关键场所,系统打造民族团结宣传阵地,呈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政策落实、项目推进、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与标志性成果,为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 二是坚持活动搭桥促交融,共育民族和谐新纽带。持续提升平阳县各民族“重走红军路”、各民族运动健儿趣味体育运动会、青街畲族乡“三月三”旅游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进各民族群众友谊团结。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建设,打造丰富展品和互动体验项目,定期开展宣教研学活动,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积极发挥“石榴红”讲师团引领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各民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三是坚持振兴乡村强发展,共筑民族共富新家园。优化民族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精准帮扶到位,完善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保障。推进怀溪镇畲龙村和南雁镇堂基村“石榴红”家园建设,完善设施功能,提供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平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支持各民族抱团建设厂房项目,加强产业扶持和引导,提高民族村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加快水头镇新联村民宿发展项目落地,结合发挥当地茶产业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建设闹村乡东北村康养基地,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养旅游胜地,为民族村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聚力监管、内外联控,筑牢“三道防线”,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一是构建联合防控体系,抵御外部干扰渗透。积极联合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全方位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情报搜集网络,建立线索核查流程,完善防范处置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及时进行执法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宗教活动秩序。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规范宗教教职人员行为,强化宗教团体建设,促进宗教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严格落实“五进”要求,规范场所管理,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做好组织备案、财务管理等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宗教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系统性培训,提升宗教教职人员整体素养,增强其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的意识。 三是提升专项整治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对境外宗教渗透的防范与抵御工作,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察觉并阻断渗透渠道。针对校园、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明确排查标准、范围与频率,组织人员开展专项细致排查,确保宗教活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进行。切实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宗教检查督查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做好问题整改的“回头看”,保障宗教领域的规范有序与和谐稳定。 (三)深化引导、依法共治,促进“三治融合”,探索宗教事务管理新路径 一是以“德治”为核心,不断巩固政治认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开展宗教中国化主题教育、讲经交流等活动,推动宗教教义阐释研究。进一步扩大平阳佛教“爱满人间”慈善品牌影响力,弥补政府慈善短板,引导宗教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凸显平阳特色。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场所创建,争创省级中国化场所2处,市级中国化场所3处。着力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如商业化问题、教风问题和露天造像等,树立宗教界的良好形象。 二是以“自治”为保障,全力护航场所平安。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在场所安全运行方面加强自我管理,重点围绕场所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和燃气安全等方面,开展宗教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信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培训,向广大信教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避险技能,营造安全有序的宗教活动环境。组织参加省、市消防大比武,争创消防安全标准化“百优争创”优秀单位2处。 三是以“法治”为基础,积极构建宗教和谐。加强法治宣教,推进“十百千万”普法工程。组织开展宗教法律法规政策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宗教界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创新宣传方式,通过设立宣传展板、举办讲座等形式,引导宗教界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推动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计划开展法律进场所活动350余场次,争创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处。依法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推进“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程,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整体环境。计划编撰优秀故事8个、拍摄精美视频3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