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一瓶花生油,右手一袋洗衣液,近日,10余位老人陆陆续续来到昆阳镇城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博爱超市,“购买”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并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让像我一样的孤寡老人有了最基本的物资保障。”来领取物资的陈老太太动容地说,“也感激志愿者这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 涓涓细流 润泽人心 作为温州市第一家博爱超市,博爱超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个“村超”到底应该怎么操作才能落到实处呢?在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红十字会的成功做法后,县红十字会结合我县本地实际,明确了一系列详细、清晰的受益对象筛选流程和积分管理制度。 “在县红十字会的指导下,村两委对本村的特困、低保、低收入、失独家庭及年满85岁的孤寡老人进行初步筛选,经由县红十字会审批同意后公示7个工作日,最终形成了47个受益者名单。”城南村村书记陈文纯介绍。据了解,博爱超市每个月都会向名单中的人员发放50分的积分兑换券,以供在超市兑换相应积分的物资,该积分仅当月可用,不可结转。 大米、油、牙刷、纸巾,夏天的蚊香、花露水,冬天的热水袋、暖宝宝,各种日常必需品在博爱超市的货架上应有尽有。“我们组建了一支2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在超市轮流上岗。月初,志愿者队伍逐户走访,了解本月大家普遍需要的物品,不断地满足困难群体的切实需求。”谈及自己奉献了7年的事业,博爱超市负责人陈小春的眼中闪烁着熠熠的光彩。她说:“刚‘开业’时,不仅我们志愿者两眼一抹黑,兑换的老人也不太理解,许多人会问我能不能提前预支下月积分,这当然是不允许的。” 为保障全流程的公开透明,该村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台账制度,购入物资时安排专人登记,并由兑换人签字或摁指纹后进行领取,做到每一粒米每一滴油都有账可查,而且还从村里的老党员中选出3人成立监督组,公平公正地对博爱超市的运营予以监察,一旦查出物资丢失则由丢失人员负全责。 诚恳度决定透明度,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在长达7年的诚意满满和无私付出下,博爱超市感动了昆阳镇城南村的每一个人,赢得了每一位村民的高度信任和坚定支持。 众心众善 一路同行 2018年,年过80的周乃井夫妇成了博爱超市的“常客”。 “我父亲几年前经历了两场大手术,随着年纪渐大,身体也大不如前了,2017年后便只能靠别人照料起居。”周乃井的儿子一边照顾着父亲,一边说道,“我母亲本就卧病在床,如此一来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家有两位卧病老人,每月却只有最低的居民保险,其他的一切都需要子女照料,这让周乃井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蒙上了一层薄霜。 待到补助名单上出现空缺,志愿者第一时间将老人纳入了替补的队伍。“大米、酱油、纸巾……我们每月领取的大多是这些。”周乃井的儿子一件一件地清点着家中未用完的物资,“有时候我们会替父母去兑换物资,偶有抽不开身时,志愿者也会风雨无阻‘送货上门’,真的是把事儿做到了我们群众的心坎里。” 他表示,虽然东西并不多,但是这些物资非常够用,经年的细水流长使他们子女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老人需要的基本上都有,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昆阳镇城南村博爱超市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县红十字会,他们积极与县民宗局、属地乡镇开展广泛合作,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纳米”品牌工程在全县范围内铺开的“动力泵”。第2家、第3家、第4家……在县民宗局、县人民医院和平阳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迄今为止,已有12家博爱超市在我县9个乡镇12个经济薄弱村生根发芽,多年来累计发放物资价值超过百万,受益家庭达386户。不仅如此,我县“博爱超市”民生服务品牌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形式,将平阳人道辐射到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家家户户。 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单位将以“博爱超市”品牌建设为起跑线,提高整合各方资源的效率,在基层治理的参与上跑出加速度,为全面提升惠民公益事业的发展开拓更宽广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