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直浃河村105号应急灯已配备。”“7月16日,永强路邻里纠纷已成功调解。”“7月17日,黎明路存在电动车入户充电现象,需注意。”……翻开萧江镇网格员的民情日志,一条条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一件件群众“烦心事”妥善解决。民情日志承载着百姓的冷暖、记录着民生的需求,而背后展现的是成百上千名网格员细致入微的工作,用脚步丈量网格,以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平安。 近年来,萧江镇探索推行“133+N”网格精细化服务的微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网格工作运行机制,建强专职社工、专职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锚定“规范运行”“有诉必答”“提标提质”三项目标,抓实网格员日常工作“N”件措施,架起沟通群众的“连心桥”,走出了一条多元化服务惠民生、赢民心之路。 7月22日,记者跟随网格员胡海燕巡查走访,深入了解“133+N”的强大之处。作为一名有2年网格工作经验的她,对网格内的人员几乎是了然于胸。“这些是最近走访时发现的问题,有些需要通过分片合作、跟踪处理。”胡海燕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梳理研判后分类的表格。她口中的“分片合作”便是“133+N”推行的“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挖掘治理难题,及时对重难点问题、风险隐患较大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分级流程上报,由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办理,并依托浙政钉“掌上基层”平台上传事件、处理问题、追踪问效、考核评价,建立全程追溯进度机制,定期组织网格团队“回头看”,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和满意率,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胡海燕是一名专职网格员,她和萧江镇其他专职社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一样,在“133+N”微治理模式中,逐渐从一名“小白”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网格员,这得益于该模式坚持把好选用关、历练关、管理关。“从网格员队伍的筛选,到常态化开展的安全生产、基层党建、村社业务等专题培训,大家通过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力提升都很快。”胡海燕说,网格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每一项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133+N”模式下,大家逐渐成为了“行家里手”。在她看来,发现问题在早、化解矛盾在小、服务群众在勤便是自己两年来的“经验之谈”。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胡海燕在网格工作得心应手,但时常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在直浃河村105号走访时,看到出租房内的应急灯、面罩等设施配齐后,她在记录本上一边记,一边笑。“这家我走了五六次了,有时候房东不配合,有时候租户不在家,消防设施总是配备不齐,现在终于都有了。”看着齐全的消防设施,胡海燕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告诉记者,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是暂时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用真心换民心,最终一定能换取村民们的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