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发布,我县“以破解国外原料准入难题为切入点,促进平阳宠物产业供应链提能升级”案例成功入选。 自2022年以来,面对咬胶企业对原材料进口日益迫切的需求,我县积极与温州海关等多方协作,先后打通泰国、巴西、柬埔寨等地咬胶原料准入渠道,构建起跨国生产基地间物料双循环发展格局,有效破解宠物产业链发展困境,促进宠物产业“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这一举措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赢得了更多主动权。”温州齐平宠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当地老牌的宠物企业之一,咬胶一直是该公司的优势主打产品。“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生产成本攀升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竞争力下降。”该公司主管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陈男表示,受国内明胶等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全国市场原材料短缺,且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咬胶生产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去年,这样的困境随着国外原料准入渠道的打通而迎刃而解,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曙光。“这是原料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陈男说,去年,该公司作为全国进口泰国宠物咬胶原材料的第一家工厂,第一批购入4个货柜,共计100多吨原材料,每吨原材料差价最高达数千元,预计可降低成本20%以上。今年,该公司计划进一步开辟柬埔寨的进货渠道,目前正在积极洽谈中。“地瓜藤蔓”延伸破解原料难题,让企业对未来发展有了更足的信心和更大的“野心”。 “多一个选择就多一条出路。”而对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国外原料准入渠道的畅通则有着另一番意义。“给我们这些宠物企业发展注入了底气。”佩蒂公司副总经理潘春斌说,随着国外通道的打开,原先相对较为单一的原材料进货渠道逐步拓宽,宠物产业再次散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咬胶的原材料牛猪皮是消耗品,随着产业长久发展,国内存量下降、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比如说,原先每吨1000-2000元的原料,这几年都涨到5000多元。”潘春斌介绍,佩蒂公司除利用植物原料替代牛皮原料之外,早在10多年前就将“藤蔓”延伸至越南、柬埔寨等多地,设立数家工厂进行咬胶产品加工。当地原料和人工的价格都相对较低,能为产品提供更大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经过多年的扎根壮大,国外的工厂已经成为该公司的重要产能之一,今年上半年境外营收实现6.89亿元。 “我们在国外的加工厂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往外国市场,没有占据国内市场是一个遗憾。”潘春斌告诉记者,准入渠道的打开,不仅为其产品进军国内市场点亮“绿灯”,也让企业在原材料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途径。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与共同努力,为佩蒂公司打开了国内外双循环通道,为其下一步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都带来更多可能。“原本冻干主粮在平阳是没有加工点的, 现在生产流水线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宠物产业作为平阳传统的优势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蓬勃的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县宠物产业年均产值已超50亿元,其中咬胶年均出口额超10亿元,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延伸地瓜藤,壮大地瓜茎,才能使宠物产业链保持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启咬胶原料国外准入通道并非易事,涉及检疫准入等问题,现有政策下我国与多数国家无法开通相应的准入通道,这也成了政府亟待破局的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宠物产业的原材料准入通道终于在多方努力下得以实现。”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准入通道的打通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能灵活开展跨国工厂间的产能和产品调配,使产品具备更强劲的全球竞争力。 |
|